艾梅
摘要:孩子是一個社會發展的源動力,但世界上也有一群特殊的孩子,雖然一出生他們可能失去了一些東西,但他們依然渴望去學習、去進步,為了讓特殊兒童得到更好的成長,特殊教育機構應運而生。在此背景下,本文針對特殊教育小學的教學活動展開分析,從當前教育現狀入手,指出生活化教育思想的作用價值,并且結合實際課例,提出生活化教育思想具體的應用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特殊教育;教學方法;教學有效性
引言:
特殊教育學校中的孩子在適應這個復雜多變的世界時,會遇到比普通孩子更多的困難,需要得到身邊人的幫助,讓其更好地融入到社會中。近幾年來,為特殊兒童服務的社會機構不斷增加,讓他們可以不用受到區別對待,不用感受異樣的目光。特殊兒童教育是最基本的服務方向,教育是最好的幫助方式,但所采用的教育方法要進行適度的調整,確保特殊教育學校中的兒童得到良好地成長。
一、特殊教育小學教學活動發展現狀
特殊教育小學內的學生群體較為特殊,因此所采取的教學方法也要區別于普通小學,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盡可能地給予學生關懷和幫助,讓其可以有效彌補自身不足,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地吸收知識。當前,特殊教育小學數量大幅增加,但教育教學卻陷入困境,一些學生的學習狀態較差,對課程內容存在嚴重的方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多特殊兒童個性較強,內心敏感,加之年齡等方面問題,無法約束自身行為,給教師的教學活動帶來了極大地挑戰。特殊學校內的老師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責任,教師要認識到自身的一舉一動對孩子的引導是巨大的。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強化自身專業素質,主動了解學生,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高質量的展開的教學活動,以規避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二、生活化教學在特殊教育小學中的具體應用措施
從一般的角度上講,生活化教學在提高學習興趣、強化學習效率、提高綜合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面對特殊教育學校內的兒童,生活化教育可以幫助其更好地理解知識,學會相應的生活技能,得到整體上的提高和發展,最終成為一個可以自食其力的勞動個體。在實際落實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還要綜合考慮到學生的年齡、殘障課程情況,以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課程內容。
(一)在課堂上打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
對于特殊兒童而言,在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問題,從目前教學情況來看,無論是聾啞學生還是智障學生都需要掌握基本的學習技能。以表達能力為例,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并且勇于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態度,是每一個學生都需要掌握,而這就意味著學生要掌握最基本的詞匯以及閱讀能力。如果按照傳統強制性記憶的方式,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如果可以借助生活化教學,讓學生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學習表達,了解知識和詞匯,那么不僅學習興趣得到提高,對知識的記憶程度也會隨之加深。相比較普通學生而言,色彩、聲音、圖形等對特殊兒童的吸引力更強,如果是存在語言和聽力障礙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則要通過觸摸、觀察等方式感受情境。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生活化情境中真正從學生本身出發,找到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場景,從而確保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切實強化教學效果。比如,教師可以從今日的天氣、穿衣或者是生活中一些趣事入手,為教學活動鋪墊一個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可以更快地進入學習狀態,從生活經驗逐步的過渡到本次課程需要學習的內容上。
(二)在課堂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由上可知,情境教學對于特殊兒童而言,幫助是巨大的,能夠引導其快速地掌握知識,弱化知識難度。最為主要的是,情境教學讓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擁有更多的互動機會,教師可以更加系統地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案。教師要具備足夠的耐心,引導學生積極地和其他群體進行交流,未來也能夠更加主動順利地融入社會、適應社會。以語文閱讀教學為例,教師要將語言文字融入情景之中,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讀語句文字。尤其是在閱讀一些內容復雜的文章時,對于聾啞和智障學生而言,理解起來難度較大,必要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強化教學情境,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對于特殊兒童而言,如何順利的和他人溝通是一種難度較大的問題,借助情境教學法,模擬不同的溝通場景,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溝通技巧,更加從容地進行溝通。在這些生活情境中,學生其他方面能力也會得到調動,人情世故等交際禮儀也在無形之中傳遞給學生,讓其在步入社會后能夠更快地適應。
(三)在課堂上應用生活化的教學素材
對于特殊情況的孩子而言,如果想要取得一定的成績,需要付出比普通學生更多的努力,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采用生活化的語言、生活化的例子幫助孩子接受理解知識,認識到知識的本質。這就意味著,教師不僅要有愛心、耐心,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教學技能,強化表達能力。在教學中秉持著生活化原則,并不是將其看作一種教學方法,而是要讓這種教學意識貫穿整個教學活動,讓學生看到希望,樹立學習自信。教師要讓特殊兒童認識到自己和普通學生并沒有太多不同,知識有一些特殊,但他們和普通兒童一樣,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績,可以得到更好的生活。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學活動中,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素材,引導學生發揮自身想象力,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讓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實現緊密結合。某特殊院校教師就將數學課改為一次特殊的手指舞蹈課,將一些數學符號和數學計算方式以不同的手指動作展現給學生。鼓勵學生自己構思不同的手部動作,完成數學計算活動,教學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
總結:
綜上所述,特殊教育小學的性質決定了其無法完全照搬普通小學的教育模式,尤其是在基礎科目的教學過程中,孩子的能力有限,如果盲目的按照傳統教學方法很容易打擊孩子的學習信心,對未來的學習和成長造成阻礙。在中國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的今天,打造出真正適合特殊兒童群體的教學模式,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學習知識,融入社會,是現階段重點。
參考文獻:
[1]楊靖宇.生活化教學方式在特教小學中的應用[J].文淵(中學版),2018,000(011):658.
[2]張金龍,馬宏杰.淺談生活化教學方式在特殊教學小學中的應用[J].赤子,2019,000(00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