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龍禮
摘要: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提升國民科學素養已經成為各國教育領域重點關注的話題。隨著經濟的發展與進步,相應的人口、環境、地區差異等問題也不斷顯露出來,因此對國民地理科學素養培育提出了要求。但文章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高中生的地理科學素養低下,而且提升學生地理科學素養是一個長期、復雜的工程,需要在明確地理教育重要性的基礎上,做好地理課程建設,積極創新教學方法。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利用案例法提升學生地理科學素養的觀點,并對其在教學的應用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與研究,期望在有效策略的指導下推動學生地理科學素養的形成。
關鍵詞:案例教學;高中地理;科學素養;教學研究
自《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版)》頒布以來,培養高中生的科學素養成為了高中地理教育的核心目標。如何立足新的時代背景,采取有效手段提升學生地理科學素養是當下教師必須深入研究的課題之一。身為一名地理教師,要深入到新方法的探索中來,為國民科學素養提升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利用案例法培養高中生地理科學素養的作用
案例教學即通過具體地理情境的描繪,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的一種學習方法。具體來講即根據地理教學目標、學生特點,以案例為載體,組織學生閱讀、討論和研究,從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方法,它具有互動性、真實性的特征。和其他教學想法相比,地理案例教學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第一,有助于學生掌握推動自身終身發展的地理知識。第二,有助于學生掌握對學生一生發展有用的科學方法。第三,在培養學生空間思維力實踐力、區域認知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第四,有助于學生科學理解地理、地理技術、社會三者的關系[1]。
二、案例教學在高中地理科學素養培養中的應用
在新的課程背景下,教師要積極轉變理念,創新地理教學模式。基于核心素養背景,采取案例開展地理教學,以充分的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高中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文章從如下幾個方面論述了案例教學法在高中獨立課堂的應用策略:
(一)合理編選地理案例
案例教學即模擬或重現生活的某個場景,將學生置身于案例場景中,通過討論汲取知識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以案例為載體開展地理教學,可以開啟學生的地理思維,可以促進科學素養的發展。但是案例法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諸多問題。為了保證案例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做好案例的選擇:
1.合理選擇案例
案例選擇要以新課改標準為準則,所選的案例具有很強的實用性,要抓住其側重點培養學生地理科學素養。在選擇案例中,要遵循以事實為依據的原則,選擇學生熟悉的地理案例,讓學生通過案例體會地理學習的機制,并主動參與到交流中去。比如人文地理中的“長江三峽功能”,主要解決水利工程治理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措施。另外,要體現出地理特征。案例選擇具有鮮明的地理特征,如此學生才能完成對地理現象的揭示、對地理規律的探尋。例如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拉進了區域間的聯系,讓學生分析對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優勢[2]。
2.改變與補充地理案例
文章通過對人教版地理教材的分析和研究發現,教材中的很多案例都是按照地理規律、原理排序的,但是人教版適用范圍很廣,難以滿足不同地區學生的地理學習需要,進而弱化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利于學生地理科學素養的培養。地理課程案例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保證案例的探討價值。比如在教學《地貌的觀察》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探索周邊的地貌,并借助地形圖、遙感影像對本地區地質公園的地貌進行考察,并將自己考察到的情況以報告的形式總結出來。
(二)合理制定課堂程序
1.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征,呈現地理案例
案例在地理課堂的展現,需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幫助學生明確發展目標。將案例與地理課程融合起來,可以讓學生快速的進入到相應的情境中,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和討論問題,可以喚醒學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人口增長模式與人口遷移》這節內容的學習中,要求學生對自己家族人口數量進行調查,并將其制作成折線圖,以了解人口遷移形式、發展情況。以案例為載體,讓學生動手操作,可以提升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可以為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再如,在教學《地球自傳》一課的時候,鼓舞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己設計地球自傳實驗,并總結影響地球自傳的因素。
2.優化問題提出程序
以案例為依托開展地理教學,需要將學生置于特定的地理情境中,確保向學生提出的問題,能夠實現教學與生活的結合。一般情況下,教師提出問題要遵循如下幾點原則:第一,數量適度的原則,一般情況下控制在3-5個之間。第二,問題難度程度合理的原則,問題只有符合高中生的認知規律、在新課改范圍內,才能引發學生的思考,太難或太易都無法體現出問題的價值,會降低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第三,問題要遵循階梯遞進的原則,通過層層遞進促進學生地理思維的發展。比如在教學《地質災害》這節內容的時候,為了深化學生對本節內容的理解,教師設置了階梯問題:你所了解的地質災害類型有哪些?世界地震的分布規律是什么?我國滑坡、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為什么?通過階梯問題的設置,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而且增強了課堂效果[3]。
(三)課后案例反思
通過課后案例反思,教師可以及時了解案例法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并做好反思與總結。通過反思完善了學生的知識點,幫助學生建立起了系統知識體系,同時促進了學生地理科學素養的培育。通過案例反思及時完善和優化地理案例,優化地理內容。
結束語:
綜上所述,從當前地理課程開展情況可以了解到,與地理核心素養要求相差甚遠。為了落實培養學生地理科學素養的目標,為了提升地理教學質量,教師要加大對案例教學法的探索,以彌補傳統地理課堂的不足。通過精心選擇案例、科學設置課堂程序、做好反思,實現地理課堂的優化,促進學生地理科學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卿義平.基于核心素養下高中地理的案例教學研究[J].活力,2019(17):280.
[2]薛寒.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學設計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2018.
[3]肖敏.胡丹雪.基于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素材創新——以“不同等級城市的服務功能”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8(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