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
摘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步入新時代,教育也迎來了變革。隨著教育的進步,互聯網+技術進入課堂教學,為教師的教學工作減輕了壓力。同時為教師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讓教師在課下備課的過程中更加輕易的找到多方面的教學內容,參考其他教師的教學文稿來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和內容。互聯網+的到來也為學生帶來了便利,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搜索學習自己在課上沒有理解的教學知識,自己在課下完成對知識的查漏補缺。也可以查找自己感興趣的教學內容,提前完成該教學內容的課前學習,也可以在網上查找一些課后練習題目進行知識的應用和溫故知新,加強對于知識的理解。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語文;教學探究
互聯網+的到來,為小學語文課堂重新注入了生機與活力,教師通過運用互聯網+進行教學,在課堂中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實現更好的學習效果。但是學習是一個長久的過程,怎么才能讓學生對于課堂的興趣一直維系下去,進行主動的學習,而不是一直被動的進行學習,這是教師需要思考的一個大問題。同時,互聯網+不僅為學生和教師帶來了一定的便利,也有著一定的危害性,這些問題應該得到教師的重視,想出更好的解決方式,讓互聯網+充分發揮優勢,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便利的方式,為教師的成長提供幫助。
一、分析互聯網+的到來帶來的危害
1.1影響學生的個人生活和習慣
萬事萬物都有其益處,也有其害處。互聯網+的到來豐富了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了更便利的查找學習資源的工具,但是也帶來了一定的危害。小學生處于一個好奇心非常旺盛的時期,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學生過早的接觸到了互聯網,很多學生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從就沉迷于游戲的虛擬世界中不可自拔。在游戲世界里大殺四方,助長了一些不好的個人習慣,比如,分不清虛擬和現實,沉迷于游戲無心學習,游戲中的玩家的不好的語言行為等對學生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影響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非常不利的。習慣是從小培養的,一旦學生受一些不良習慣的影響太深,就會對學生的習慣也產生影響,并且很難改正。
1.2長時間使用,對互聯網+產生依賴性
由于現在互聯網+深入課堂教學,教師習慣了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互聯網+進行教學。長此以往,教師和學生都會對互聯網+產生或多或少的依賴性,教學方式的改變對于學生和教師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尤其是對于教師來說,假如有一天停電了,用不了網絡進行教學,教師如果沒有進行充分的備課準備,很可能會一團亂麻,不知道如何把教學進行下去,這是一個真實的事件。教師要清楚互聯網+的輔助教學作用,不能過于依賴網絡,要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講教學內容了解明白,進行更加精彩的教學。
二、探究將互聯網+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具體措施
2.1開展課堂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
在互聯網+進入課堂教學之后,教師采用了很多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適應新型的教學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利用互聯網+開展了一些有意義的課堂活動,課堂活動幫助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活動中學生利用學過的知識進行游戲,不僅能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讓學生進行知識的溫故而知新,對知識有更深的理解。
比如,在進行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學時,教師組織了一個課堂小游戲,教師利用互聯網+投放幻燈片,學生根據幻燈片上的古詩題目進行搶答背誦。教師在一旁記錄分數,得分最高的學生獲得勝利,學生在活動中不僅展示了自己的語文素養,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2形成網絡教學體系,加強對學生學習的監督工作
為了加強對學生學習的監督工作,讓學生在課下更好的完成課堂作業,定時完成學習任務,校方利用互聯網+構建了一個學習監督的小程序,校方和教師每天都會查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保證學生的課下學習的質量。
比如,在結束了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狼牙山五壯士》的教學內容后,教師為學生布置了一份課下作業,搜集一個愛國英雄的小故事。有感情的閱讀,拍成視頻傳到學習程序中進行打卡,教師通過系統發現有一個學生沒有按時提交作業,經過及時的溝通,學生最終補交了作業,學習系統對于監督學生的課下學習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方式,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結束語
互聯網+的到來為學生帶來了便利,學生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搜索學習自己在課上沒有理解的教學知識,自己在課下完成對知識的查漏補缺,也可以查找自己感興趣的教學內容,提前完成該教學內容的課前學習,也可以在網上查找一些課后練習題目進行知識的應用和溫故知新,加強對于知識的理解。學生和教師都要正確適當的運用互聯網+,提高教學的時效性。
參考文獻:
[1]范賢輝.“互聯網+”視域下的寫作教學實踐研究——以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學寫故事”寫作活動為例[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1(10):26-30.
[2]魏臻.互聯網+背景下高中英語精準化教學實踐[J].當代家庭教育,2021(27):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