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針對農村初中閱讀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閱讀育人的教育主張,探索關懷視角下的閱讀教育策略,建構閱讀關懷的實踐模型,通過省級名師工作室培養閱讀關懷種子教師,在廣大農村地區進行持續、深度的實踐推廣,提升農村地區初中生的閱讀生活質量和精神生活質量。
【關鍵詞】名師工作室 閱讀育人 閱讀關懷 實踐模型
在我國,“全民閱讀”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全民閱讀對于強化文化認同、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對于提高公民綜合素質、提升民族精神水平,對于建設學習型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廣大中小學校是推進“全民閱讀”的主陣地,在閱讀教育和閱讀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從實踐上看,廣大農村地區初中生閱讀生活質量仍不理想,閱讀活動多、指導少,憂思多、關懷少,“以考促讀”的閱讀教育指導模式沒有根本轉變,社會、學校缺少對農村初中生的人文關懷和恰切指導;針對影響農村初中生閱讀生活質量的主導因素、作用路徑的研究較少;改善農村初中生閱讀生活質量的策略針對性不強。為此,我們在為期十多年的研究與實踐中,提出閱讀育人的教育主張,探索關懷視角下的閱讀教育策略,建構閱讀關懷的實踐模型,在廣大農村地區進行持續、深入的實踐推廣,培養閱讀關懷種子教師,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閱讀關懷的探索歷程
十多年來,從區域閱讀推進機制構建,到農村教師閱讀素養及閱讀本體性知識專題研修,再到農村初中生閱讀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實證研究,在這個基礎上,建構閱讀關懷實踐模型,提出閱讀關懷實踐策略,我們的研究與實踐經歷了不斷總結、調整、優化和完善的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建立區域、學校整體閱讀推進機制,創建書香校園
我們從“系統化思維”出發,把閱讀教育作為一項系統工程,著力研究和建立學校與家庭雙線并進、行政與教研合力推動的區域以及學校整體閱讀推進機制,逐步改善學校閱讀的生態環境,提升學生的閱讀認知度與參與度。以區域校園閱讀工程建設項目為平臺,研制出臺了區域課外閱讀指導意見和課外閱讀行動計劃等文件,研發了中小學生閱讀書目,通過書香校園創建評估、全市中小學生閱讀大賽、語文中考加大名著閱讀考查力度等多種途徑與方式,自上而下,大力推進區域閱讀教育。
第二個階段:舉辦農村青年教師讀書研修班等系列師資培訓活動,培養閱讀指導專業教師
初步構建了閱讀推進機制,完成了區域閱讀教育的頂層設計,但在實施的過程中,遇到了諸多問題:區域推進上,農村學校在閱讀資源、閱讀環境、閱讀課程等方面有不少薄弱環節;指導策略上,初中學校“為考而讀”的功利化傾向明顯;專業支持上,教師自身存在著閱讀教育“本體性知識”欠缺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聚焦農村初中教師閱讀素養和農村教師閱讀教育“本體性知識”提升的研究與實踐,舉辦為期三年的農村青年教師讀書研修班,專題研讀二十本中外文學和閱讀學、教育學著作,運用個案研究方法研究農村青少年學生閱讀心理特點,提升農村青年教師的課外閱讀指導能力。
第三個階段:實證研究農村初中生閱讀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初步探索農村初中生閱讀“動機—過程—環境—評價”實踐模型
在提升教師閱讀素養與閱讀指導能力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要深入“動機、過程、環境、評價”等影響農村初中生閱讀生活質量的本體方面和微觀層面進行量化實證研究,才能提高閱讀指導的精準度和實效性。我們以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農村初中生閱讀生活質量改善的影響因素及作用路徑—模型與實證研究”為載體,綜合集成問卷調查、SPSS統計分析、案例研究等開展相應的實證研究,深入挖掘、把握農村初中生閱讀生活的影響因素,初步探索農村初中生閱讀“動機—過程—環境—評價”實踐模型。
第四個階段:深化“閱讀關懷”內涵,完善針對農村初中生閱讀生活質量改善的系列對策
針對農村初中生的心理情感特點和閱讀推進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在實證研究農村初中生閱讀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的基礎上,以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初中專項重點課題“‘閱讀關懷視角下農村初中生閱讀生活質量改善模型的建構和應用研究”為載體,深化“閱讀關懷”的內涵、原則,建構農村初中生“閱讀關懷”實踐模型,同時基于大量的專題調查、個案訪談、課例分析、案例分析等,從對策協同的視角,完善面向農村初中生閱讀生活質量改善的系列對策,探索出整體提升農村初中生閱讀生活質量的路徑。
二、閱讀關懷的模型建構
針對閱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影響農村初中生閱讀生活質量的諸多因素,我們以農村初中生閱讀生活為研究對象,提出閱讀育人的核心理念,引入圖書館學中的閱讀關懷概念,運用內爾·諾丁斯關懷教育理論,豐富了閱讀關懷的基本內涵。閱讀關懷,就是指教師在尊重學生“閱讀動機”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地降低強制力量,向學生施以“引導”與“關愛”,學生確認教師傳遞的“信息”后,最大程度地遵從自我意志作出“閱讀選擇”,從而形成一種以“對話”為表征,以提升學生的閱讀幸福感為最終目的的“閱讀關系”,使當前的閱讀教育從硬性的“閱讀推進”轉型為柔性的“閱讀關懷”,提升初中生閱讀生活的幸福度和完整性,達成閱讀育人的根本目標。
在充分調查農村初中生閱讀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我們運用結構方程模型(SPSS/SEM)分析初中生閱讀質量結構模型變量之間的關系,測量閱讀動機、閱讀過程(閱讀時間、閱讀方法)、閱讀環境、閱讀評價等因素對初中生閱讀質量的影響,建構了“動機—過程—環境—評價”閱讀關懷實踐模型(如圖1),即以“同情”的立場理解、調適學生的閱讀動機,以“對話”的方式參與、引領閱讀過程,以“協同”的機制創設、置身“共讀場域”,以“敘事”的策略建構、優化閱讀評價。運用系統思維,充分發揮“動機、過程、環境、評價”四個因素的協同作用,提高閱讀指導的整體效益。
圖1 閱讀關懷實踐模型
其中著重探索以講述初中生的閱讀故事為主要內容的敘事性實踐策略。師生共同講述、分享、記錄自己的閱讀故事,教師設身處地體驗學生的閱讀需求,給予學生專業的閱讀引領和陪護,幫助農村留守兒童、貧困學生等“弱閱讀群體”建構作為主動閱讀者的自我認知。另外,依據統編語文教材名著閱讀課程的總體設計,準確把握名著閱讀的目標要求,貼近初中生名著閱讀的“最近發展區”,遵循激勵性、差異性、支持性、探究性原則,建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名著導讀模式。通過搭建適宜的“腳手架”,逐步消除學生與名著之間的“概念距離”、與教師(閱讀專家)之間的閱讀“專業鴻溝”,激發初中生的經典閱讀興趣,在真實的閱讀中學習閱讀的基本方法,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從基礎性閱讀、檢視性閱讀進階到分析性閱讀和主題性閱讀,實現高階閱讀能力的發展。
從目標上講,閱讀關懷實踐模型指向閱讀育人,通過凸顯閱讀的精神性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地生根;從對象上講,閱讀關懷實踐模型關照所有學生,托底農村地區“弱閱讀群體”;從策略上講,閱讀關懷實踐模型運用協商對話和柔性引領,通過協同多種因素整體提升農村初中生閱讀生活質量。
三、閱讀關懷的研修模式
閱讀關懷名師工作室采用“以需求為導向,建立區域共同體”的組織形式和“以問題為中心,培養關懷型教師”的研修模式,探究以閱讀案例承載的閱讀教育問題,根據問題層級,按照“主題—模塊—專題”結構設計農村初中生“閱讀關懷”工作室研修課程及內容,在真實的閱讀教育情境中,推廣應用閱讀關懷實踐模型,培養閱讀關懷種子教師,推動區域閱讀教育改革。
1. 工作室研修的主要目標
破解農村初中閱讀教育難題。聚焦農村初中閱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依托課題研究,強化教科研方法學習,進一步凝練閱讀關懷實踐模型,優化實施策略,提出破解農村初中生閱讀教育問題的創新方案,提升教師教學問題解決能力。
培養閱讀教育骨干教師。運用講述閱讀故事的敘事性實踐策略,設計“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名著閱讀指導課,落實統編教材閱讀教育新要求,提升教師的閱讀專業指導能力,幫助教師實現從讀者到領讀者、從閱讀技能傳授者到閱讀教育關懷者的角色轉型。
幫扶閱讀教育薄弱學校。借助新老學員傳遞、區域聯動、名師論壇、巡回宣講等方式,提升薄弱學校教師閱讀關懷專業指導能力,發揮閱讀關懷實踐成果的省域輻射作用,為區域性骨干教師成長奠基。
工作室研修的主要內容分為5個課程模塊和與之對應的20個專題(如圖2)。
圖2 工作室研修的主要內容
2. 工作室運行的方式
集中研修。①專題講座。開設閱讀專業指導、初中生心理特點及閱讀關懷、新課改理論、論文寫作、課題研究等講座和沙龍。②案例診斷。開展閱讀教育系列案例的采集、寫作與診斷;案例背景與內容的敘述要真實、有細節,隱含需要解決的問題;案例分析促進問題發現、歸因分析和解決策略的提出;案例研討要能引發復雜性思考、同伴合作的意愿和自覺的理論學習。③教學觀摩?;诿鴮ёx教學設計,對名著閱讀“專題探究”“方法指導”等板塊進行現場教學展示與研討。
崗位研修。①工作室成員把閱讀關懷指導模型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名著導讀設計策略運用到日常教學工作中,通過微講座、微型課等形式參與校本教研,改進學校名著閱讀教學現狀。②工作室成員和家長志愿者每人跟蹤觀察、訪談2名學生,其中1名為“弱閱讀”學生,深度參與他們的閱讀生活,與學生共同講述閱讀故事,分析他們閱讀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運用閱讀關懷指導模型解決“弱閱讀”學生的閱讀困境。
線上研修。①優化“書友共讀,重溫經典”線上閱讀研討模式,采用1人精讀、帶讀2本名著,同伴在線研討的方式,兩年完成初中語文統編教材中涉及的36本名著的研讀。②根據工作室成員的研修需求,主持人進行問題診斷、個別指導。
項目研究。①工作室成員圍繞主持人國家級課題,進行閱讀教育現狀再調研,以及閱讀影響因素分析、閱讀關懷模型凝練、指導策略優化等研究工作。②工作室成員合作申報省、市閱讀教育課題,學習課題研究方法,解決校本閱讀教育難題。
閱讀關懷工作室運行多年,形成了比較成熟的閱讀教育主張、實踐模型和研修模式。未來我們會對標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和統編教材名著導讀的設計要求,優化閱讀關懷的實踐模型和基本策略,關懷農村初中生閱讀生活的多樣性,引領他們過完整、愉悅、優質的閱讀生活。
責任編輯:趙繼瑩
724132105@qq.com
馬群仁
江蘇省鹽城市教師發展學院院長,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江蘇省名師工作室主持人。獲2018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和2020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主持過一項全國教育規劃重點課題和多項省級教育規劃重點課題。出版《農村初中生閱讀教育研究—基于閱讀關懷視角》等論著三部。在《課程 · 教材 · 教法》《教育科學研究》《教育理論與實踐》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