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解我國學前教育教研員專業素養發展現狀,筆者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1472名學前教育教研員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專業能力、專業知識、職業道德等是教研員最重要的素養;我國學前教育教研員專業素養總體較好;在職業道德、組織協調能力等方面做得較好,但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仍有提升空間;教研員專業素養受到專業引領、領導重視及自身努力等方面因素的影響,需要多措并舉提高教研員專業素養。為了提升學前教育教研員專業素養,筆者提出如下對策建議:一要加強自我修煉,提升內生動力;二要重構教研文化,促進共同發展;三要強化社會支持,營造良好氛圍。
【關鍵詞】教研員 專業素養 對策
專業素養是一個人從事某種專門職業所具備的各方面素質和能力的總和。國家對教研員專業素養提出了明確要求。《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工作的意見》提出:“各級教研人員要加強思想修養和專業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提升服務于基礎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提出,教研員一般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1)政治素質過硬;(2)事業心、責任感強;(3)教育觀念正確;(4)教研能力較強;(5)職業道德良好。隨著國家對教研員專業素養的重視,教研員專業素養也受到了研究者的關注和重視。畢景剛、韓穎從“教育教學研究、教學方法實踐、教學引領示范、協調與溝通”四個角色職能入手,構建了“專業態度、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自主性”四個維度的專業素養模型結構[1]。羅濱構建了包括專業精神、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三個維度10項指標的教研員素養框架,并提出要在建立團隊共同價值追求的基礎上,通過積極優化隊伍結構、創新研修機制、開展課題和項目研究等路徑,多渠道多方式提升教研員核心素養[2]。羅濱提出,教研員應具備專業意識、專業情懷、學科專業知識、學科教研知識、教師教育知識、課程知識、課程建設與資源開發能力、 教學研究與指導改進能力、質量評價與分析反饋能力、教育教學科研能力十大核心素養[3]。方瑞華認為,閱讀力、研究力、服務力和培養力是教研員最重要的核心素養。郭強提出,新時代教研員必備的專業素養包括會學習、會研究、會引領、會創新等方面,教研員需要通過持續學習有關教育法規政策、持續追蹤學科前沿知識、持續開展課題研究和持續進行科學命題嘗試等方面不斷提升專業素養[4]。張賢金、吳新建提出,新時代教研員應該具備深厚的教育情懷和崇高的使命擔當、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優秀的教學業績、深刻的學科整體理解和認識、廣博的專業知識和扎實的專業能力、強大的學科研究能力和引領能力等方面的核心素養[5]。這些研究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教研員專業素養的認識和了解,豐富了教研員相關研究成果。學前教研員是先進理念的傳播者、保教改革的推進者、教研活動的組織者、名師團隊的引領者,被稱為幼兒教師、園長的老師,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學前教育質量提升的核心力量[6],其專業素養的水平直接影響著幼兒園教師隊伍的質量;但是以往研究對學前教育教研員專業素養的關注較少,也缺乏對全國學前教育教研員專業素養發展狀況的調查。因此,對我國學前教育教研員專業素養發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研究內容
筆者在借鑒國內外已有研究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學前教育教研員實際情況,構建了我國學前教育教研員專業素養調查問卷。問卷包括素養結構、發展水平、影響因素、對策建議及個人基本信息等方面內容。
本次調查采取網上調查的方式進行,全國共有31個省、市、自治區的1472名學前教研員參與調查。其中,男106人,女1366人;省級教研員60人,地(市)級248人,區縣級907人,鄉鎮級257人;專職教研員742人,行政干部兼職教研員235人,幼兒園工作兼教研員313人,兼任其他學科教研員151人,其他31人。
二、研究結果
1. 專業能力、專業知識、職業道德等是教研員最重要的素養
(1)超九成教研員認為專業能力、專業知識是教研員最重要的專業素養
從教研員需要具備的基本素養來看,選擇專業能力(91.0%)、專業知識(90.4%)的比例超過了九成,選擇職業道德(88.4%)、組織溝通能力(85.9%)、終身學習能力(81.8%)的比例超過了八成,其他依次是理想信念(70.9%)、自我認識與調節(68.8%)、仁愛之心(62.7%)以及其他(1.1%)。
(2)教育科研能力、組織教研活動能力、引領教師發展能力是教研員最重要的專業能力
從教研員需要具備的專業能力來看,超過九成的教研員認為是教育科研能力(91.0%),選擇組織教研活動(88.3%)、引領教師發展(85.8%)、提煉教育成果(81.9%)的比例也都超過了八成,其他依次是自我反思(77.9%)、幼兒園評價(64.8%)、服務教育決策(64.7%)、引導社會輿論(46.1%)以及其他(1.5%)。
(3)幼兒發展知識、教育科研知識、學前教育政策知識等是教研員最重要的專業知識
從教研員需要具備的專業知識來看,選擇幼兒發展特點(89.2%)、教育科研知識(87.5%)、學前教育政策(85.0%)、保育知識(84.1%)、教師成長規律(81.7%)的比例超過八成,其他依次是幼兒園文化(74.5%)、現代信息技術(71.5%)、教育輿情特點(53.7%)及其他(1.2%)。
(4)敬業愛崗、有責任心、甘于奉獻等是教研員最重要的職業道德
從教研員需要具備的職業道德來看,近九成教研員認為是敬業愛崗(89.3%),其他依次是有責任心(87.6%)、甘于奉獻(85.5%)、有合作精神(84.6%)、積極樂觀(81.6%)、遵紀守法(74.1%)、公平公正(73.8%)、誠實正直(69.4%)及其他(1.6%)。
(5)具有服務意識、重視教育科研及營造良好文化氛圍是教研員最重要的專業理念
從教研員需要具備的專業理念來看,超過八成的教研員認為要具有服務意識(85.1%)、重視教育科研(83.8%)及營造良好文化氛圍(81.6%)。其他依次是珍視游戲價值(79.9%)、尊重師幼差異(75.4%)、注重保教結合(74.4%)、平等對待教師(62.7%)、爭取社會支持(60.5%)、正確引導輿論(58.2%)及其他(1.2%)。
2. 學前教育教研員專業素養總體較好
(1)超過七成的教研員感覺自己專業素養較好
教研員對自身專業素養評價的平均得分為3.79分。其中,8.5%選擇非常好,63.0%選擇比較好,27.4%選擇一般,選擇比較差的只有0.7%,選擇非常差的比例只有0.3%。總體來看,教研員感覺自身專業素養較好的比例達到71.5%,感覺較差的比例只有1%。
(2)過半教研員認為教研員隊伍整體專業素養較好
教研員對學前教育教研員隊伍專業素養評價的平均得分為3.52分。其中,5.3%選擇非常好,45.7%選擇比較好,45.0%選擇一般,3.7%選擇比較差,0.3%選擇非常差。可見,教研員覺得學前教育教研員隊伍整體專業素養較好的占比達到51%,感覺較差的只有4%。
從教研員對自身及隊伍整體的專業素養評價來看,教研員對自身及教研員隊伍的專業素養的評價得分均在3.5分以上,接近較好水平,說明教研員專業素養總體較好。教研員對自身專業素養的評價得分略高于對教研員隊伍的評價得分,這可能是因為教研員對自身專業素養的評價存在一定的社會贊許效應。
3. 學前教育教研員在職業道德、組織協調能力等方面做得較好,但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仍有提升空間
(1)教研員在職業道德、組織協調能力等方面做得比較好
從教研員做得比較好的方面來看,選擇職業道德(88.8%)的比例最高,其他依次是組織協調能力(67.8%)、仁愛之心(67.4%)、終身學習能力(66.7%)、理想信念(66.3%)、自我認識與調節(64.0%)、專業能力(62.1%)、專業知識(59.6%)和其他(1.0%)。
(2)專業知識、專業能力是教研員最需要提高的方面
從教研員需要提高的專業素養來看,超過七成的教研員選擇專業知識(75.3%)、專業能力(72.1%),其他依次是終身學習能力(48.6%)、組織協調能力(47.6%)、自我認識與調節(37.1%)、理想信念(17.3%)、職業道德(9.9%)、仁愛之心(9.0%)和其他(0.9%)。
4. 教研員專業素養受到專業引領、領導重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需要多措并舉提高教研員專業素養
(1)專業引領、領導重視及自身努力等是影響教研員專業素養的主要因素
從影響教研員專業素養提高的因素來看,近八成教研員選擇了專業引領(79.7%),其他依次是領導重視(65.4%)、自身努力(64.6%)、評價激勵(56.4%)、自我反思(56.0%)、管理科學(54.9%)、機制健全(54.5%)、準入機制(54.5%)、同事互助(35.7%)、家庭支持(26.4%)及其他(1.0%)。
(2)健全培訓機制、加強理論學習、提高地位待遇等是提高專業素養的重要方法
從提高教研員專業素養的策略來看,超八成教研員選擇了健全培訓機制(86.4%)和加強理論學習(82%),其他依次是提高地位待遇(68.3%)、重視自我反思(54.0%)、優化評價機制(52.1%)、完善管理制度(48.1%)、改善工作環境(40.1%)、改善輿論氛圍(32.0%)及其他(1.4%)。
三、對策建議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的進步,特別是學前教育邁入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的新征程以來,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成為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對學前教育教研員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調研發現,我國學前教育教研員專業素養總體較好,在職業道德、組織協調能力等方面做得較好,但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仍有提升的空間。為進一步提高我國學前教育教研員的專業素養,筆者基于調研結果提出如下建議。
1. 加強自我修煉,提升內生動力
教研員是學前教育專業的行家里手,要樹立自主發展和終身學習的意識,以專業發展為核心,培養專業情懷,在不斷提升自我修養和品格、專業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專業引領者的角色,做好教師專業發展的引路人。
一要加強自我學習。教研員既要了解國內外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趨勢,掌握國家的教育方針和相關法律法規,把握學前教育發展方向,又要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掌握幼兒身心發展特點,還要熟悉幼兒園環境創設、幼兒園一日生活及游戲活動等教育活動組織與實施的知識和方法,掌握指導教師開展保育實踐與研究的方法。因此,教研員要不斷增強自我學習、自主發展的使命感,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和能力,成為學習的先行者,做終身學習的典范,真正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在不斷學習中不斷提升專業素養。
二要強化實踐鍛煉。教研員應立足幼兒園教育教學實踐問題,從教師日常生活中發現、捕捉和思考問題,在豐富多樣的實踐問題中選擇最迫切、最適合的問題,堅持以日常教育生活為載體,立足日常教育事件,以現實的教育問題為切入點,在日常教育生活中著力研究解決現實問題的思路和有效策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兒童全面發展。
三要注重自我反思。教研貴在反思,反思貴在堅持。教研員要經常對自己的教研理念、教研方法、教研活動等進行反思,記錄教研過程中的所得、所失和所感,以反思促教研,通過反思不斷更新教研觀念,改善教研行為,不斷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完善自我,提升教研水平,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之收獲,促進自身專業發展和業務素質提高。
2. 重構教研文化,促進共同發展
文化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積極向上、寬容友善、健康活潑、和諧共享的教研文化能夠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為教研員專業發展提供物質和精神支持。
一要改善工作環境。教研機構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辦公條件,著力構建布局合理、規劃科學、優美典雅的物質環境,積極營造舒適宜人、文明和諧、文化氛圍濃厚的人文環境,創設自助、開放、富有人性化的教研氛圍,用優美的環境愉悅教研員的身心,陶冶教研員的情操。
二要完善內部管理。教研機構要制定發展規劃,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建立便捷規范的辦事程序,完善內部機構組織規則、議事規則等,堅持民主集中制,定期召開校務會議,嚴格落實崗位職責,健全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尊重和保障教研員參與管理的民主權利,提高管理規范化、科學化水平。
三要加強同伴交流。智慧在交流中閃爍,思想在碰撞中升華。教研機構要建立團隊共同的價值追求,統一思想和行動、凝聚智慧和力量,積極倡導“合作共進”的良好風氣,培育學術對話和學術批評的文化,營造教研員內部自由爭論的良好氣氛,為教研員之間的合作互助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使得教研員之間能夠互相幫助、互相支援、互相學習、互相借鑒,不斷取長補短,在教研活動中共同進步。
四要優化評價機制。教研機構的評價制度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建立與工作績效相聯系的獎勵評價機制,完善重師德、重能力、重業績、重貢獻的教研員考核評價標準,實現評價內容綜合化、評價方法多樣化、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過程動態化、評價目的發展化,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和發展的功能,切實促進教研員的專業發展。
3. 強化支持力度,營造良好氛圍
良好的社會支持,有益于減緩工作生活壓力,提高自我效能感,對個體心理和行為適應具有一定的保護性作用;而社會支持的缺乏,容易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使日常工作生活出現困難,社會支持對學前教育教研員專業素養具有重要的影響。
一要加強專家引領。專家引領能為教研員的理論和實踐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促進教研員專業水平的提高。要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一方面,邀請高校、科研院所相關專家,通過專家講座、教學現場指導以及教學專業咨詢等形式,促進教研員理論素養和業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另一方面,鼓勵和支持教研員通過高校訪學、掛職鍛煉、學術交流、脫產培訓等方式學習、觀摩、交流,開闊教研員視野,促進教研員專業發展。
二要健全培訓機制。目前,我國尚未建立教研員培訓制度,教研員培訓機會明顯偏少,嚴重制約了教研員專業素養的提高。國家將學前教育教研員納入教師“國培計劃”,每年組織骨干教研員國家級示范培訓;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教研員定期培訓和全員輪訓制度,將學前教研員培訓納入繼續教育規劃,每位教研員每5年接受不少于360學時的培訓;各級教研部門要建立學前教研員培訓專項經費,鼓勵和支持教研員參加專業培訓。
三要提高工資待遇。各級政府要加大對學前教育教研的投入力度,建立學前教育教研專項經費,切實保障教研員培訓、工資待遇等方面的經費投入。依法保證學前教研員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要按國家有關規定參加社會保險并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四要改善輿論環境。各地要高度重視學前教育教研工作,把教研工作擺在優先發展位置,集中宣傳展示各地學前教育教研工作的典型經驗,廣泛宣傳為學前教育教研工作突出貢獻的先進個人事跡,大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學前教育教研工作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 畢景剛,韓穎.教師專業發展背景下教研員的角色與職業素養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4(18):31-33.
[2] 羅濱.教研員核心素養:教研轉型背景下的新修煉[J].中小學管理,2016(4):15-17.
[3] 羅濱.教研員十大素養促教研升級[J].人民教育,2016(20):28-31.
[4] 郭強.新時代教研員的角色定位、能力素養及成長路徑[J].教育論壇,2020,33(10):34-36.
[5] 張賢金,吳新建.新時代教研員應具備五個核心素養[J].教學與管理,2020(25):84.
[6] 高丙成.全國學前教育教研員滿意度調查報告[J].當代教師教育,2018,11(3):79-85.
本文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課題“學前教育教研工作機制研究”(課題編號:GYJ202102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責任編輯:李莎
lis@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