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留杰
駐馬店市中心醫院兒童重癥醫學科,河南省駐馬店市 463000
兒科重癥監護病房(PICU)作為患兒診療的重要場所,收治的患兒均為危急重癥患兒,這些患兒具有病情變化快、潛在護理風險大等特點[1-3]。在PICU患兒的臨床護理過程中發現,由于患兒年紀小無法準確表達自身感受,判斷患兒病情缺乏客觀標準以及護理人員缺乏經驗等,極易造成對患兒病情的誤判,進而影響及時采取必要的護理策略及措施,導致患兒發生不良事件的風險增高,甚至危及患兒生命安全。護理分級管理的目的在于實現護理管理的高效性與優化性,旨在通過合理分配護理資源,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與護理質量[4]。兒童早期預警評分(PEWS)是一種判斷患兒病情嚴重程度的評分系統,可比較準確快速地評估患兒的病情,為臨床救治與采取必要的護理措施提供重要參考[5-6]。為探討基于PEWS的分級管理在PICU的應用效果,本研究選取我院PICU收治的64例危急重癥患兒為研究對象,就常規護理管理及基于PEWS分級護理管理的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我院PICU收治的危急重癥患兒64例為研究對象,2019年10月后我院對PICU患兒開始實行基于PEWS的分級護理管理。將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32例患兒設為對照組,將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32例患兒設為觀察組。對照組患兒接受PICU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患兒接受基于PEWS的分級護理管理。觀察組患兒男18例、女14例;年齡2~9歲,平均(5.53±0.65)歲;其中急性支氣管肺炎患兒10例、敗血癥膿毒癥患兒10例、手足口病患兒8例、其他疾病患兒4例。對照組患兒男17例、女15例;年齡2~10歲,平均(5.48±0.67)歲;其中急性支氣管肺炎患兒11例、敗血癥膿毒癥患兒10例、手足口病患兒8例、其他疾病患兒3例。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護理管理?;純喝朐汉?,常規進行各項檢查,根據病情采取相應的護理搶救措施;積極與家屬進行溝通,同時向他們宣教疾病相關知識,介紹相關的治療及護理措施,要求他們積極配合,使搶救護理有序進行。
1.2.2 觀察組 給予基于PEWS的分級護理管理。(1)成立分級護理管理小組:成立由PICU護士長及護理人員組成的分級護理管理小組,對小組成員開展PEWS相關知識培訓,使小組成員熟練掌握PEWS評分標準等內容并能準確應用;小組成員依據患兒的PEWS以及臨床護理管理經驗,通過討論,共同制訂科學的護理資源調配方案。(2)護理人員分級:依據PICU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進行分級,0~1級為一級護士,不能單獨進行PICU的護理管理;2級為二級護士,主要負責監管高危區患兒;3~4級護士為三級護士,主要負責監管搶救區患兒。護理人員實施APN排班,將24 h分為3個輪班班次,根據PICU護理人員的分級情況分為5組。(3)預警分級:患兒入院后,由護理管理小組成員對患兒意識反應、心血管系統及呼吸系統進行檢測并進行PEWS。PEWS主要從患兒意識、心血管系統及呼吸系統表現三個方面進行評價,采用0~3分評分法。將PEWS 4分作為轉入PICU的臨界值。一級患兒PEWS 5~6分,提示患兒2個以上系統存在問題;二級患兒PEWS≥7分,提示患兒3個以上系統存在嚴重問題。將PEWS≤4分的患兒安排至高危區,按照1 ∶3的護患比分配二級護士;將一級患兒安排至高危區,按照1 ∶3的護患比分配二級護士,并配備1名一級護士;將二級患兒安排至搶救區,按照1 ∶2的護患比分配三級護士,并配置1名1級護士。(4)護理干預:在日常護理過程中,定時對患兒進行PEWS,評估患兒病情的嚴重程度,將評分變化結果及時向醫師反映,從而采取對應的治療與護理措施。護理交接班時,結合患兒評分變化情況決定是否變更不同級別護理人員。
1.3 觀察指標
1.3.1 護理質量 參照《三級兒童醫院評審標準細則》,并結合我院PICU實際情況制訂護理質量評分量表。量表包含護理安全管理、基礎護理、病區管理、護理文件書寫、急救管理以及感染管理6個方面的內容,滿分100分,評分越高則護理質量越好?;純撼鲈呵?3 d),采用量表對兩組患兒的護理質量進行評定。
1.3.2 不良事件 比較兩組患兒住院治療期間不良事件包括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導管相關性感染、意外拔管、壓瘡等的發生情況。
1.3.3 護理滿意度 患兒出院前(3 d),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服務滿意度量表(NSNS)對兩組患兒及其家屬調查,評價兩組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量表共19個條目,采用1~5級評分法,滿分95分,非常滿意(>76分),滿意(57~76分),不滿意(<57分)。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數據以x±s表示,兩組間均數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的護理質量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護理質量評分為(93.92±2.25)分,對照組患兒的護理質量評分為(89.63±2.08)分,觀察組患兒的護理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920,P=0.000)。
2.2 兩組患兒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兒的不良事件發生率(6.25%)顯著低于對照組(2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n(%)]
2.3 兩組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93.75%)顯著高于對照組(71.8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比較 [n(%)]
兒科重癥監護病房(PICU)患兒具有發病急、病情復雜、病情進展快等特點,如不及時對患兒病情進行評估并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干預,會對患兒的預后產生嚴重影響,甚至危及患兒的生命安全[7-9]。兒童早期預警評分(PEWS)具有簡便易行、不受主觀因素的影響等特點,通過對患兒意識、心血管系統及呼吸系統進行客觀賦值即可獲得,根據患兒的評分結果給予針對性的治療和護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治療護理質量[10-12]。
在本研究中,對照組患兒給予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患兒給予基于PEWS的分級護理管理。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的護理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6.25%)顯著低于對照組(25.00%),觀察組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93.75%)顯著高于對照組(71.88%),提示基于PEWS的分級護理管理可顯著提高PICU的護理質量,有效減少患兒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提高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針對PICU患兒實施基于PEWS的分級護理管理,可更科學合理分配護理資源,優化護理流程;通過實施病情的分級管理,可使患兒的治療護理具有更強針對性。與常規護理管理對患兒病病情的評估比較,基于PEWS更系統、更客觀、更科學,可及時發現與準確判斷患兒病情的突發變化進而及時進行治療與護理;基于PEWS的分級管理可更合理調配護理資源,使不同病情嚴重程度的患兒能夠得到相應級別護理人員的精心照護,實現護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有助于持續改進護理質量,同時提高患兒及其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