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朋
(贛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西 贛州 341000)
繪本閱讀的審美功能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越來越多的教育、文學和美學工作者開始重視并研究繪本獨有的審美特質,但如何讓家長和幼兒園在繪本閱讀中開展科學有效的審美教育仍需要我們的進一步探索。本次調查圍繞贛州市幼兒園繪本閱讀中審美教育開展情況進行,目的是了解在幼兒園中審美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以此為基礎分析原因,提出幼兒園開展繪本審美教育的策略。
問卷調查在2020 年8 月至2021 年8 月之間進行,分三次時間點集中發放,調查對象為贛州市范圍內幼兒園教師,共收回140 份有效問卷。
數據顯示,利用繪本組織集體教學活動和區角活動頻率最多的是每周2-3 次,占60.33%,每周4-5 天的占16.3%。這說明已經有大部分幼兒園教師在教學當中使用繪本開展教學活動。但盡管如此,還有約20%的幼兒園教師沒有使用繪本教學或者使用頻率比較低。
根據調查,幼兒園教師認為繪本的主要價值排名前三的分別是:激發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開發幼兒智力,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給幼兒美的感受,培養幼兒審美趣味,提高審美能力。從占比上看,大家還是更注重繪本在閱讀能力培養方面的價值。
幼兒園教師在選擇繪本進行教學時,故事情節生動有趣成為最先考慮的因素,其次是主題符合當前教育教學需要,具有教育意義,第三是畫面色彩豐富。由此可見,在幼兒園教師選擇繪本進行教學時,最先考慮的還是故事情節和主題需要,審美教育往往容易被忽視。
數據顯示,僅32%的幼兒園教師對幼兒審美心理的一般特征和幼兒在繪本中表現出來的審美心理特征比較了解,說明大家在教學過程當中,對審美教育重視不夠。
幼兒園教師在繪本教育當中沒有進行審美教育的原因,大家選擇“注重道德和語言方面的教育”選項占比接近68%,其次是“幼兒園教師認為不需要突出審美能力方面的引導,幼兒會在潛移默化當中受到熏陶”的選項,占比約42%,第三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沒有科學具體的指導策略”,占比約40%;第四是“在教學當中不知道從何下手,個人審美素養不足”占比約30%;第五是“在平常的教學當中,幼兒園或者上級部門沒有相關的要求”,占比約26%。總的來說,在繪本閱讀中,教師們更加注重的是給孩子們做道德和語言方面的教育,審美教育的開展還受到多個方面的影響。
通過調查,我們不難發現繪本在幼兒園的教學當中使用率比較高,但是在繪本教育中審美教育卻不是很突出,主要原因簡要歸納如下:
幼兒園教師在進行繪本教學過程當中,更多的是借助繪本做道德品德方面的引導,比如通過繪本閱讀總結出要做“樂于助人”“善良勇敢”的小朋友;另外只是注重繪本中語言的表達,忽略其中蘊含的情感的表達。甚至只是讀完繪本就結束教學,不太關注幼兒的閱讀興趣,破壞幼兒的審美感受。
幼兒園教師在繪本教學過程中之所以會忽略審美教育,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他們缺乏正確的審美教育理念,根據數據顯示,有42%的教師認為繪本教學過程中不需要突出審美能力方面的引導,幼兒自身會在潛移默化當中收到熏陶。但其實幼兒本身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辨別能力都有待發展,更多需要教師們在教學過程當中有意識地引導和發現,讓他們在自身審美心理發展的視域里更加有序快速地進入審美體驗。
在我國,審美教育很早就已經提出,但更多地是針對小學以上的教育,其中針對幼兒的審美教育重視得還不夠。雖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均將繪本作為語言領域閱讀目標實現的途徑和方法,對運用繪本開展語言領域的活動列出了詳細的目標和指導意見,但我國的學前教育法規和文件中卻沒有有關利用繪本開展審美方面指導的具體內容和指標,這導致幼教工作者不知該學習哪些知識、具備什么樣的能力、選擇何種繪本、如何組織幼兒園繪本閱讀活動才能凸顯繪本的審美價值和功能。
幼兒園教師在開展繪本審美教育時,應首先考慮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而在教育理念、教學設計以及自身能力等方面進行優化,有效促進幼兒的審美教育發展。
1.明確繪本運用價值
教師應該重視繪本應用的價值,將其作為一個進行有效教育的手段與方式,并滲透到各個領域的教學當中,促進幼兒審美能力與情感的發展。例如在建構區域讓幼兒在建立自己的房子時,參照自己看到過的繪本圖畫進行構造,覺得哪種房子比較好看,可以把它變成自己的房子;在美術區域,根據自己在繪本上看到過的“五彩石”,畫出五彩斑斕的石頭;在語言區域,想一想自己曾在繪本故事中看到的怎樣夸獎別人可以讓聽的人高興,怎樣向別人道歉才能體現出自己的誠心等等。根據繪本上的文字、圖畫以及故事情節來挖掘一些美的元素,使幼兒在感受美、運用美的過程中提升審美能力。
2.順應幼兒身心發展規律
幼兒在幼兒園需要發展各方面的能力,所以教師在進行審美教育時要注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進而實施最有效的教育手段。一般來說,幼兒的審美能力已經有了初步的發展形態,他們需要的是有一個正確的引導,就能進行有效的發展。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為他們提供相對較自由的空間,引導幼兒對自己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再通過觀察與想象培養幼兒審美能力。比如《一口袋的吻》當中說到,小鼴鼠迪比不想去上學,這時媽媽就在他的口袋里放入十幾個吻。當小鼴鼠遇到困難時,就可以拿出一個吻來,把吻當成是媽媽在身邊,這樣就能有勇氣去面對困難啦。但是后來迪比的衣服口袋壞了,媽媽的吻不見了。這個時候他遇到了奧特利,他幫奧特利找到了飲水機,還給奧特利削鉛筆并為他講解一些她不懂的功課。后來迪比才知道,他和奧特利穿錯衣服了。原來他不用媽媽的吻也可以交到新朋友,也可以去解決一些困難。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幼兒去想象自己在平時遇到困難時是不是像小鼴鼠一樣,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是不是也感受到了擁有小伙伴的快樂。讓幼兒想一想在自己身邊是否也存在一些好的朋友,進而想象一下友情的美好以及克服困難的勇氣,在多方面美的感受下提升審美能力。
3.因材施教
幼兒的審美觀念也會因為家庭環境或先天條件的不同而有差異。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審美差異因材施教,進而促進幼兒的個性審美發展。比如小女孩喜歡芭比娃娃、小花、小草等圖畫;小男孩喜歡機器人、交通工具、太空、宇宙等抽象的畫面。在進行審美教育時,要根據這些特點為他們提供相應的適合的繪本。給小女孩提供如《我的連衣裙》《芭蕾舞女孩兒》《妞妞的鹿角》等類似充滿童心又符合小女孩審美心理的繪本,讓她們在這些繪本當中提高對自己的要求,并提升審美鑒賞力。對于小男孩就可以給他們提供《咕嚕咕嚕轉》《恐龍大陸》等等關于車輛、奇妙的異世界以及冒險、友情等元素的繪本,根據他們的審美觀念以及審美能力選擇相應的繪本,有效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1.引領幼兒感受繪本內在意義
教師在進行審美教育時,要有意識地引導幼兒感受繪本當中的內在意義以及其蘊含的感情。當然,幼兒的感情認知能力還不是很強,需要教師通過特定的教學設計,讓幼兒能夠體會到在繪本當中表達出來的道理。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幼兒通過角色扮演來深入繪本、理解繪本,并對繪本的內容進行探究。比如在《猜猜我有多愛你》這一繪本的閱讀過程中,就可以讓幼兒分角色扮演大栗色兔子和小栗色兔子,再將他們的對話和動作分別表演出來。這樣會使他們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學會愛別人、學會善良,并培養一個良好的習慣,收獲更多的友情等等。這也在小朋友的心中埋下一顆愛的種子,為他們以后的身心健康發展都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2.營造有效的審美教育課堂
幼兒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身邊隨便發生一件小事都足以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而導致課堂不能夠順利進行。如果教師在引入繪本時,沒有注重營造有效的課堂氛圍也會使學生在課堂當中缺乏興趣。所以教師要想辦法營造有效的審美教育課堂,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并讓他們自主積極地進行審美體驗,從而使他們各方面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在教學中要讓幼兒參與到課堂當中來,活躍課堂氣氛,營造有效的課堂。比如在《我想吃一個小孩》的繪本閱讀中,老師邊講故事邊讓幼兒想一想鱷魚媽媽或者小鱷魚在講話時的語氣。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想一想這句話應該怎么讀出來,怎么說出來。這樣既能夠讓幼兒參與到課堂當中來,又能夠使幼兒在進行話語朗讀的過程中提升自己對于語言審美能力,進而懂得什么樣的語氣是好聽的,什么樣的語氣是可怕的。
教師的審美能力影響幼兒的審美學習,對此教師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教師應當學會挖掘繪本中的審美元素,并融入到繪本閱讀教學當中,引導幼兒多方面進行審美體驗,進而提升審美能力。只有教師的審美能力切實提升,才能根據繪本內容以及幼兒的審美心理融入有效的審美元素,才能采取更加有效的審美手段引導幼兒進行多元審美體驗,才能使幼兒快樂輕松地進行學習。當然幼兒園也要對教師進行審美教育方面的重點培訓,培養教師的審美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的審美教育能力,進而促進整個幼兒審美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