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逸婷
摘要:我國正在努力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法制國家,但法制的建設有待逐步的完善,公共利益關乎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樂業,因此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必須將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和公共利益緊密聯系起來,在經濟法視野下,如何最優程度的保護公共利益成為了當下一個探討的話題。
關鍵詞:經濟法;法制;公共利益;保護
公共利益是一定條件下,某個群體或絕大部分人的共同利益,因此公共利益的獲取和損害已經成為了國家和人民日益關注的民生問題。
經濟法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過程中維持社會經濟秩序的一種法律規范,國家通過經濟法來規范化市場,形成良性的競爭,增加市場活力,從根本上保護了公共利益。
隨著經濟法的頒布,弱勢群體的利益得到了保護,使得相關的人員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合理合法的維護自身的利益,因此經濟法的出現,推動了社會的穩定發展,提升了弱勢群體的法律地位,促進了社會公平體系的構建。另一方面,經濟法是國家干預市場經濟的重要方法,通過法律的手段限制市場可能出現的惡性行為,維持市場正常的運行,穩定了市場經濟效益,從而使得公共利益得到保護。
自改革開放以來,雖然經濟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經濟制度仍相對滯后,經濟法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具體表現在公共利益的界定上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從而導致相關的原則性界定無法適用于現行的市場經濟體系。此外經濟法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難度,比如受市場經濟和國際經濟的影響,相關的政策需要隨時進行調整,影響著經濟法,弱化了法律效應,產生了制約;我國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差異較大,具有顯著的經濟地域特征,公共利益受眾群體數量龐大,因此經濟法很難統籌保護到所有主體的共同利益;經濟法與公共利益之間相互的關系目前仍處于摸索階段,加之我國經濟已由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諸多的經濟領域都在發生改變,因此經濟法在如此復雜多變的經濟社會中無法最大程度的發揮其作用,影響到了公共利益的保護。
公共利益的保護受到法律限制,將會嚴重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從而影響到社會的公平公正,這與社會主義法制社會建設的指導思想背道而馳,因此相關部門需采取有效措施,發揮經濟法對公共利益的保護,打破法律限度,更加科學規范的實行舉措,保障公共利益,促進社會穩定。司法部門應該從相對客觀的角度出發,結合實際的市場情況,對現有經濟法的基礎條款進行優化和改善,同時從經濟法的具體內容上看,公共利益的定義、對象、保護范疇、界限做一個明確的定義。執法部門對于特殊的事件,不能局限于現有的經濟法制度,要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就是公平公正,這也是經濟法制定的指導思路。因此在經濟法的具體實施中,要將公平放在首位,切實保障公共利益。首先在經濟法立法過程中要融入公平公正意識,將公共利益立于經濟法的首位,根據經濟發展的趨勢,不斷優化、改善、調整,其次相關部門要注重保護弱勢群體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不斷完善經濟法的具體實施準則,使之能夠成為保護公共利益的武器。
人民群眾作為公共利益的切身參與者,司法部門對經濟法和公共利益之間的關系進行梳理確定過后,需要組織人力資源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普法教育,讓群眾清楚地認識到經濟法在市場經濟中起到的作用、公共利益與身邊的民生情況之間的關聯以及如何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正當的利益。相關部門應制定多套措施方案以應對每個時期不同的經濟發展形式下,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時,經濟法如何發揮其最大效用。
21世紀全球經濟快速發展,公共利益作為廣大人民群眾最切身利益的體現,我國應該針對經濟法具體操作、實踐方面存在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打破公共利益法律保護的限制,防止公共利益損害事件的發生,強化法制建設,讓經濟法成為保護公共利益的有力武器,促進社會公平公正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柏彬. 淺談經濟法視野下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J]. 法制博覽, 2019, 000(013):244.
[2] 譚芙蓉. 經濟法視野下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J]. 商情, 2019, 000(006):45-46.
[3] 王國煒, 魏昕指導. 探究經濟法視野下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J]. 納稅, 2019, 000(008):P.186-186.
[4] 歐陽素珍, 江子丹. 經濟法下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分析[J]. 現代營銷(經營版), 2020(10).
[5] 王金香. 論經濟法的社會本位理念及實現[J]. 青年與社會, 2019(15):61-61.
[6] 高曉穎. 論經濟法的主體及法律地位[J]. 學周刊, 2019, 399(15):179-181.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