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婦幼保健院主任醫師 徐進

近來遇到這樣一位中年男性患者。一月前,他突感心跳加速、呼吸困難、胸悶、大汗淋漓,肢體冰冷、頭痛、頭暈、四肢麻木、全身發抖,有馬上就要死的感覺。家人立刻撥打“120”急救。可到了醫院,上述癥狀很快就消失了,檢查一切正常。病人不放心,害怕心臟有問題,之后反復就醫,多次做心電圖、心臟彩超、心肌酶譜等檢查,結果都正常。
所有的醫生都對他保證心臟沒問題,仍不能打消他對心臟病的擔心。一月來3次被送急診,急診醫生懷疑他精神有問題,建議心理咨詢。他帶著無奈的心態走入診室,我在詳細精神檢查后,發現這是一個典型的急性焦慮障礙——驚恐障礙。
驚恐障礙,簡稱驚恐癥,是以反復出現顯著的心悸、出汗、震顫等自主神經癥狀,伴以強烈的瀕死感或失控感,害怕產生不幸后果的驚恐發作為特征的一種急性焦慮障礙。
驚恐障礙是焦慮癥的一個類型,也是焦慮癥的急性發作。患者常常無緣由地突然感到一種突如其來的驚恐體驗,伴瀕死感、失控感以及嚴重的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癥狀。病人好像覺得死亡將至,奔走、驚叫、四處呼救,伴胸悶、心動過速、心跳不規則、呼吸困難或過度換氣、頭痛、頭暈、四肢麻木和感覺異常,還可有出汗、面部潮紅或蒼白、震顫、胃腸道不適、全身無力等自主神經癥狀。
驚恐障礙有很大的家族遺傳性,非遺傳因素在其中也起很大作用,主要是與病人個性相關,如對自己的身體過分敏感與關注,“生的欲望”與“死的恐怖”強烈;“不怕一萬,只怕萬一”;“病感引起注意,注意加強病感”;以及對精神衛生知識的匱乏與歪曲等等。
驚恐障礙通常起病急驟,終止也迅速。很少超過1小時,能自行緩解,發作期間意識清晰,發作后心有余悸,產生期待性焦慮,擔心下次再發。驚恐發作的表現在軀體方面比較突出,但根源在心理方面。
第一次發作時,一般都會去急診或者打急救電話。往往在急救車到達時,癥狀發作的高峰已過。第一次發作從開始出現癥狀到達到高峰,一般就是幾十秒鐘到幾分鐘,之后逐漸減輕。發作后可能還會有疲乏、身體不適、多汗等癥狀,而且造成的極度恐懼感,會讓患者記憶非常深,非常緊張,會擔心再次發作,因此處于比較高的焦慮狀態。
第二次發作時,往往程度和持續的時間會有些變化,嚴重程度可能不如第一次那么嚴重,但是發作持續時間可能會延長,比如超過半個小時甚至一兩個小時以上。
驚恐障礙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焦慮癥,要及時去精神科就診,接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
驚恐障礙的主要治療手段有認知治療、行為治療等心理治療方法。
患者個性特征常常是對人生期望值過高,對自己過分關注,對疾病的性質認識不清或一知半解,凡事往壞處想,總擔心結局不妙,長期處于一種高度警覺狀態之中,自己嚇唬自己,勢必會產生一些歪曲認知。發作時同時伴有焦慮,引起肌肉緊張、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引起心血管與消化系統癥狀。
因此,要應用認知療法改變和糾正病人對疾病性質的不合理和歪曲的認知,解除不必要的緊張、恐懼;同時,運用行為治療,如放松訓練、系統脫敏等方法,處理焦慮引起的軀體不適癥狀;運用森田療法,引導病人打破“病感引起注意,注意加強病感”的惡性循環,放松身心,回歸自然、順應自然,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藥物常用抗焦慮藥、抗抑郁藥等,對治療驚恐障礙有效,但需要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