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寶琦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變得更高。河流沿岸人們的經濟發展、生活繁榮,對堤壩實施修建和加固養護的工作要求也變得更高。水利堤壩這項技術具有相應的技術性和復雜性,需要每個流程都緊密配合,唯有如此,才可以確保水利堤防這項工程的質量,確保安全。
關鍵詞:水利工程;堤防護岸;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TV521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堤防護岸工程作為我國水利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抵御洪患水災侵害的作用,堤防護岸工程施工對水利工程使用安全與各項功能的發揮有著深遠影響。因此,為預防和減少洪水災害的出現,進一步提高堤防護岸工程施工技術水平,本文對水利工程堤防施工技術的工藝流程及要點進行探討,并闡述堤防護岸的主要技術形式,為同類工程提供技術參考。
1.水利工程堤防工程施工技術的工藝流程
1.1土料選擇
土料作為水利堤防護岸工程的基礎性施工材料,如果土料物理力學性質未達到相關性能指標,不符合施工現場地質條件,將會直接影響到堤防填筑效果,加大堤壩滲漏等質量問題的出現概率。因此,在土料選擇環節,應遵循以下原則:第一,結合實際。提前對水利工程施工現場地質環境進行勘察,掌握河段土質成分等信息,結合抗滲設計要求與相關技術規范確定土料的性能指標要求。例如,在河道水體流速較大時,應使用粘性土體作為土料,避免所填筑堤壩受到水體沖刷力出現沖蝕現象。而在河道水體流速較小時,使用大顆粒砂土作為堤壩土料。第二,就近取材。為控制工程造價成本,優先在臨近施工現場區域中挖取土料,以此來縮減土料的運輸成本與時間。此外,在入場環節,對土料性能質量進行檢查,隨機抽取少量土體作為試樣送檢,退回質量檢測不達標的土料,在必要情況下重新選擇其他種類土料。隨后,篩除土料中混入的各類雜質,如腐殖土、樹木枯葉、膨脹泡發土體、淤泥土、凍土等,將含水率超限的土料進行翻曬干燥處理。
1.2清理堤基
首先,對施工現場地質環境進行勘察,掌握底堤基情況、地質環境特征與水文地質條件,合理選擇堤基處理方式,明確堤身、壓載基面和鋪蓋等部位的清理順序。其次,清除堤基范圍內分布的各類雜物,如地面植被與雜草、磚頭、腐殖土、淤泥等,將所清理雜物在指定位置進行堆放處理。再次,對堤基表層進行壓實整平處理,鑿除與補平堤基表面凹凸不平部位,保證堤基表面平整度達標,并對原有堤壩進行維修處理,如加高加厚處理,修補結構破損部位。最后,檢查堤基清理效果,確定堤基平整度、潔凈度與土壤密度達標后,再開展堤身填筑作業。
1.3堤壩壓實
堤壩壓實階段,應提前對土料的含水量進行檢測,在土料含水率不超過標準值±2%的條件下,直接開展堤壩壓實作業,反之,則對土料進行處理,如翻曬干燥處理。隨后,采取水平分層鋪土與逐層碾壓工藝,以此來解決傳統壓實工藝中存在的漏壓與壓實量不足等問題。同時,將碾壓機械運輸路線完全覆蓋堤壩壓實范圍,要求壓實路線超過設計邊線兩側30cm。最后,在達到設計壓實遍數后,對堤壩壓實效果進行測試,如果堤壩壓實度不達標,開展補壓作業。而針對空間較小、大型碾壓機械回轉不利的區域,施工人員使用手扶碾壓機等小型設備進行全盤碾壓。
2.水利工程堤防護岸工程的關鍵技術
2.1坡式護岸施工技術
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坡式護岸不僅施工流程簡便,而且抗沖擊效果比較好,在小型河流或者湖泊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為了有效提高水利工程的抗沖擊能力,最好選擇適當的材料來開展岸腳和岸坡的坡式護岸施工,以此來提高其施工進度和質量。在坡式護岸施工階段,要做好護腳工程施工工作,其穩定性和施工質量,將會對護岸工程的抗沖刷能力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通常情況下,河流中往往會夾雜有大量的碎石、泥沙、樹枝或雜草,在河流作用下會使他們在河道中快速移動,進而不同程度上對邊坡堤防產生沖擊,加之河流本身的酸堿性也會腐蝕堤防工程,致使河堤護腳出現沖刷破壞。因此,在護岸施工原料選擇過程中,需要對河流基礎情況、土壤穩定性、水的腐蝕性程度、河流砂石含量等因素給予綜合考慮,在此基礎上對坡腳施工材料進行選擇,而鋼絲石籠是比較常用的護岸方式。
2.2高壓噴射防滲墻施工技術
該技術主要是將石子借助攪拌機攪拌成漿液,在一定壓力作用下用漿液對土壤進行射擊,這樣不僅可以達到破壞土層的目的,而且還可以提高土層間的粘性,待混凝土冷卻凝固后,就可以形成防滲墻,進一步提高地基的防滲性能。該技術具有使用范圍廣、施工設備操作簡單、成本較低、工作效率高、效果好等優勢,進而在各類堤防防滲中被廣泛應用。通常情況下,常用的高壓噴射技術包括定向噴射、旋轉噴射和擺動噴射,此時要結合實際情況來進行選擇。實際上,高壓噴射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堤防地基的抗變形性能得到有效提升,并加固堤防地基,減少由于堤防地基變形而誘發滲漏問題,同時也可以減低堤防地基的漏水性,進而有效提高堤防地基的抗滲效果。
2.3生態型護岸
生態型護岸作為一種全新的綠色施工技術,使用可降解材料制成墊子鋪設在岸坡表面,或是直接鋪設纖維織物。隨后,在岸坡表面種植綠化植物,解決綠化植物生長問題與環境問題。如此,在一定時間后,可降解材料發生降解反應,使得岸坡植被根系與土質牢牢固結,發揮防御波浪、抵御水流侵蝕、維持岸線穩定的作用。與傳統堤防護岸技術相比,生態型護岸具有施工成本低、環境效益強、工序簡單等優勢,既可以實現工程預期建設目標,還可以保存并增加生物多樣性,為水生生物與兩棲動物提供棲息空間。
2.4模袋混凝土護坡施工
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模袋混凝土護坡施工效果的好壞,將會直接決定堤壩護岸施工質量的高低,此時就需要對膜袋混凝土填充工作給予高度的重視,其主要做法如下:在機械安裝調試結束后,就可以借助高壓水泵注清水來對料斗進行濕潤,待其滿足工程施工標準后,要結合實際情況來科學、合理分配閥門和輸送管道,并按照需求泵送1:2水泥砂漿1.5m3。為了避免水泥砂漿外滲而造成浪費,還需要對管道接頭是否存在異常進行實時、動態的觀察和記錄,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給予處理。在混凝土充灌工作中,需要根據注入口的左、中、右順序來進行混凝土水平均衡的充填作業,避免防模袋布在充灌階段由于不均勻收縮而降低工程施工效果,進一步提高混凝土密實度。在進行模袋混凝土充填階段,要合理控制成型后模袋表面飽滿度,避免由于充灌壓力過大而導致模袋布爆裂。該過程中,最好安排專業人員來觀察在模袋中混凝土的流態狀況,準確判斷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等參數,并根據具體情況給予及時調整,這樣既可以確保混凝土的整體性能符合要求,而且還可以提高模袋混凝土護坡施工質量。
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有效抵御洪水災害,切實保障水利堤防護岸工程使用安全,為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提供技術支撐,從業人員需要深入了解水利堤防護岸工程的關鍵施工技術與工序流程,結合工程情況合理選擇技術類型與護岸形式,使得防洪護岸技術更加充分地應用到水利工程中。
參考文獻
[1]趙小芳.關于水利工程中堤防護岸工程施工技術分析[J].價值工程,2019,38(35).
[2]余小明.水利工程中堤防護岸工程施工技術研究[J].黑龍江水利科技,2019,47(06).
[3]隋曉紅.試探究堤防護岸工程施工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科學技術創新,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