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了“要把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筆者首先介紹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時政背景,并以小學初中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為例,分析了目前思政課一體化教學還存在教學理念轉變不充分,教學目標、內容不連續,內容結構性重復,小初思政課教學各自為陣等問題。筆者旨在以“深度教學”理念為指導,對小初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提出轉變教學理念,把握教學“深度”,搭建小初思政教師教研平臺等建議,以期實現思政課教學一體化的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深度教學;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
2014年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提出要“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即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深入回答了“培養什么人”的問題。而就“如何培養人”這一問題而言,對教師提出的要求是“準確把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筆者認為“深度教學”理念指導下的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正好切合這一要求。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了“要把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同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該意見中明確提出“統籌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大中小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保障。要做好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那首先就應該有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做指導,于是筆者便以小初思政課一體化為例,提出了在“深度教學”理念指導下的思政課一體化教學。
一、“深度教學”和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內涵
(一)“深度教學”的內涵
關于深度教學內涵的界定至今雖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但一些較為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廣為大家采納。在參照了具有代表性的深度教學的觀點后,筆者提出了自己對深度教學的認識,筆者認為深度教學不應該單純地理解為一種教學手段或者教學模式,它應該是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深度教學是基于學生成長規律,以知識為載體,關注學生能力及學科思維的培養,關注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關注學生生命的成長發展,追求教學發展性品質的教學理念。[]
(二)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內涵
對“思政課一體化教學”內涵的界定,各路學者和思政一線教師有著不同的見解,而筆者在此擬采用學者盧黎歌等學者的觀點,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是指“大中小學的思政課要按照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總體設計安排,形成有機整體的過程,以實現不同學習階段之間的順序性、連貫性、銜接性,在內容分布和深度上進行合理布局、科學分工。”[]思政一體化教學更加強調的是教學的順序性、連貫性和銜接性,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
“深度教學”理念指導下的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是必須基于學生成長規律,以每個學段的思政知識為載體,采用符合該學段的教學方式順序性、連貫性、銜接性地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及學科核心素養,養成學生的發展性品格,最終完成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的教學。
二、小初思政課一體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自2017年9月起全國所有地區小學和初中初始學段開始統一使用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2019年全國所有年級全部使用統編教材。小學和初中思政教材的統一為小初思政課一體化教學做好了鋪墊,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
(一)教育理念轉變不充分,重智輕德現象明顯
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部分校領導、教師、家長及學生僅根據學科考試總分的比重來判斷學科的重要性,從而決定其對學科的重視程度,而小學和初中思政課往往是不受重視的。例如在實際課堂教學中侵占思政課正常課時的現象時有發生;思政課由其他學科教師兼任,思政教師隊伍專業性不足;思政課堂教學方式單一,重視知識性的教學忽視思政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教學評價方面重視結果性評價,忽視過程,教學評價不全面等。這些都是教育理念轉變不夠充分造成的,明顯表現為堅持以“學科為中心”的理念,忽視了學生的需要和長遠的發展,重智輕德現象明顯。
(二)教學目標、內容不連續,內容結構性重復
雖然中小學思政課教材已經全國統一,但是小初相對應的新的課程標準還沒有頒布,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銜接存在脫節,部分新增內容存在結構性重復。以“中國夢”這一知識點為例,小學五年級下冊三單元第十二課《富起來到強起來》一課中以故事的形式提出中國夢,讓學生理解“中國夢”的含義。而在初中七年級上冊第一課第二框《少年有夢》中在相關鏈接中再次出現“中國夢”的基本內涵,在初中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八課第一框《我們的夢想》一課中再次出現了“中國夢”的內涵。還有一些其他重復內容便不再一一例舉,但是這種不系統、結構性重復的知識點,缺乏連貫性、遞進性的教學目標作指引,思政一體化教學就像一盤散沙。
(三)小初思政課教學各自為陣,缺乏交流教研
關于小初思政教學的集體教研還較為欠缺,大多地方教研員和學校也沒有搭建小初思政教師教研交流的平臺,大多小學和初中思政教師們并無教學上的交集。種種原因,小學和初中思政課教師備課上各自為陣,缺乏教學設計上的交流,,從而導致小學段和初中段思政教師對彼此的思政課程內容不了解,相關內容相銜接的部分不明確,在教授時不能夠有效銜接,出現重復講解或者講解空缺。
三、“深度教學”理念指導下的小初思政課一體化教學建議
思政課一體化教學要得以真正實現需要從上到下做好一體化建設,首先是從國家層面做好頂層設計;其次是有充足的專業教師隊伍有師資保障;最后是教材的編寫保證連貫性,確保教學內容的層層遞進等。而這些作為教師都難以去改變,但是“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作為教師現在我們又能為構建思政課一體化教學做些什么呢?筆者在此提出以下三個方面的建議。
(一)轉變教育教學理念,提高自身專業素養
思政教師應更新教育教學理念,用先進理念武裝頭腦,用“深度教學”理念指導思政教學,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將教學看作是發展的,每個階段的教學有每個階段應完成的任務,而這些任務之間又是相互連接層層遞進的,找準各學段教學的銜接點,推動思政課一體化教學。
思政教師還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思政教師應養成根據所教授內容創設相應的情景,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的能力;應養成在大數據時代中不被各種信息干預,堅定判斷的媒介素養;應養成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的能力等。使思政課堂充滿吸引力,在課堂中發揮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展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主動尋求知識的銜接點,把握好教學的“深度”
雖然小學和初中的思政課新的課程標準還沒有出臺,但是,我們可以確立共同的教學目標,即培養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思政學科核心素養就可以作為小學和初中思政課知識銜接的連接點,只是在不同的學段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程度不同。
小學是學生思想的“播種”階段,在小學階段重在啟蒙道德情感,重在開展啟蒙性學習。初中是學生思想的“育苗”階段,初中階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礎,重在開展體驗性學習。思政教師要把握好教學的“深度”,切莫把教學的階段目標,即層層遞進的實現思政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思政課終極目標立德樹人混淆了。只有各學段切實完成本學段的階段任務,各階段環環相扣,才會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小初思政教師應主動學習掌握各學段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切莫越俎代庖,要做到有的放矢。
(三)主動搭建小初教師交流平臺,發揮教研優勢
各地區的思政教研員發揮好領頭羊的作用,牽頭做好小學和初中思政教師的線下教研交流,發揮教研優勢,組織多形式的交流活動,例如線下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示范課和研討會、線上思政課一體化教學教研交流等。同時小學、初中思政課教師應充分利用好小學初中思想政治課交流平臺共享教育資源主動教研學習。通過各種教學教研活動幫助小學和初中思政教師相互熟悉各學段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實現小初思政教師的集體備課,提升思政課教學一體化的教學效果。
四、結語
要做好思政課一體化教學還任重而道遠,但在思政教師共同的求索下,我們正在推動思政課一體化教學向前發展。我們所做的每一次有益的探索都會為思政課教學改革貢獻出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2]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EB/OL].[2014-3-30].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167226.html.
[3][6] 習近平.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2.19(1).
[4] 連丹.初中《道德與法治》深度教學研究——以成都市五所中學為例[D].南充:西華師范大學,2021.
[5] 盧黎歌,耶旭妍.規律:大中小學一體化建設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學,20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