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海燕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習作課堂已不能滿足實際的教學要求。因此,教師必須對習作教學進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在了解了學生寫作過程中的各種問題之后,應該有針對性地,有計劃地優化習作教學計劃的設計,提高學生的習作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探究
引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學中,應加強對學生習作教育的指導,這將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提高小學習作的教學效果,并總結了幾種可行的對策,以促進習作教學活動的順利有序發展。
一、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增強學生寫作情感
第一,利用聯想法。語文寫作教學是源于生活的,寫作是對生活的再次包裝,在寫作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這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聯想法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增強學生的寫作情感。“鼓勵表達真情實感,鼓勵創意表達”是作文教學努力的方向。但對大部分小學生來說,作文的創作與創新必須建立在語文知識、語文經驗和生活經驗的積累之上。也就是要通過閱讀學習和積累其他人的寫作方法來完成自己的習作。再模仿中創新,而不是“空穴來風”“無中生有”。因此學生的每一次習作都離不開例文的學習與模仿。“聯想法”強調一種動態的還原,通過還原作者的習作目的、讀者、選材和表達技巧體驗例文的寫作過程。
第二,創設教學情景引發學生情感。情感實際上和興趣是有著很大聯系的,加強學生的寫作情感從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課堂氛圍的營造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過程中很大程度上的動力,在關于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不能夠只去采用比較單一的教學模式以及方法,應該把一些讓學生們感興趣的東西,例如游戲形式和語文相互融合起來,這樣對于學生的學習也是非常有幫助的。習作教學情境的主要構成要素包括:話題、讀者、目的、作者、文體、表達等,其中話題、讀者、目的、讀者是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把習作任務轉化為真實或擬真的情境。幫助學生確定習作目的、選擇習作話題、尋找習作方法。教學情境引領并貫穿整個習作學習過程;寫前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寫作需要;作中圍繞情境,選擇具體內容和方式;作后文章發表,完成習作任務。一個好的教學情境能夠無痕地融入到每個教學環節中,指導學生順利完成習作。
第三,增強學生的閱讀量。語文的學習就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要想要有豐富的知識量就要在平時多讀多寫。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建議學生閱讀大量的書籍,這樣當學生的閱讀量上來之后,他們也會積累下大量的知識,對于自己今后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
二、提高課外閱讀
第一,在詩詞閱讀中感知詩性的存在。中國的古詩詞是非常的優美的,并且中國古詩詞的一個特點就是語句非常的簡潔,卻意蘊無窮。教師在教學生寫作的過程當中,可以讓學生多閱讀和背誦一些古詩詞,在寫作的過程當中可以適當的引用一些古詩詞,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文章的質量,還可以增加學生的情感表達。古代的文人墨客經常用古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可見,古詩詞在文章的寫作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學生多閱讀和背誦一些古詩詞,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對于寫作課程也有很大的幫助,提高文章的美育效果。
第二,在散文閱讀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多閱讀散文,能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因此,學生在平時要多閱讀優美的散文,在寫作的過程當中,多運用一些優美的散文,可以提高文章的質量,還能夠提高文章的美育效果。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當中,一定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特別是優美的詩詞和優美散文的閱讀。
三、通過實際生活,增強作文情感素材
小學的學生有一定程度的寫作能力,但他們對寫作過程的理解不正確,無法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因此對寫作沒有真實的感覺,最終使得自己的寫作能力得不到提升。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應更加注意正確地引導學生,避免學生記流水賬。教師應激發學生在實踐練習中對寫作的興趣,增強寫作的可讀性,并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
在其它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適當地整合寫作課的內容,以引導學生仔細地體驗和感知生活中的事物,然后以日記的形式進行記錄。例如,當上課時,外面突然下起小雨,雨滴一滴一滴的落下,這時,老師可以指導學生觀察雨滴的形態,并結合修辭技巧,激發學生寫下他們觀察和感覺到的風景,特別是結合雨滴的特點描述其關鍵點,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四、加強以讀促寫的教學手法
首先,調動學生閱讀情感。語文的學習就是一個知識積累的過程,要想要有豐富的知識量就要在平時多讀多寫。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外作業,建議學生閱讀大量的書籍,這樣當學生的閱讀量上來之后,他們也會積累下大量的知識,對于自己今后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幫助。小學生還沒有太多的人生閱歷,多讀一些文學名著可以豐富他們的知識,對他們今后人生的發展也有很重要的影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對天文地理以及古今外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讓自己可以通過書本了解到更多的知識,同時積累大量的詞匯量,對自己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技巧也有一定的幫助。總之,大量的閱讀可以促進學生的語文能力,讓學生愛上學習,喜歡探索不同的知識,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更好的學習其他的學科。
其次,加強名著閱讀,積累寫作素材。設計鑒賞性問題,掌握精細閱讀方法。教師在介紹名著閱讀時設計的鑒賞性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精讀指的是深入而詳細的閱讀,是一種兼顧深度和廣度的閱讀行為,能夠進行復述和總結是精讀的主要任務。復述是在閱讀完作品后使用簡短語言陳述作品關鍵內容的能力。總結旨在整理出一個清晰的文脈,并簡潔地表達作者的觀點。
最后,教師可以運用“讀寫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習作單元訓練,使習作教學整體推進,在讀中讓學生掌握習作方法,在寫中讓學生運用方法,讓習作單元在運用中慢慢影響學生。第一步:研讀課文。這一部分的關鍵是要“讀”,應有教師對讀提出要求,比如讀出層次和描寫事物的方法。讀后師生、生生共同討論這兩篇精讀課文中是如何描寫事物的,并簡要敘述清楚描寫哪些事物的什么特點。第二步:初試身手。這一部分關鍵在“試”就是要求學生嘗試留心觀察到底如何觀察,同時要提示學生觀察就是要從各個角度對事物進行表示,以及觀察到的人、事、物、景有何不同。建議學生在表述完自己的想法后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第三步:挖掘例文,獲得寫作方法。例如要清楚地了解“文章主要是從哪幾個方面對小狗和楊梅時進行詳細描述的?以怎樣的敘述順序展開的?”圍繞類似的問題,讓學生自主的合作探索如何在觀察后寫活動植物、寫活人物的方法。第四步:逐步深入,進行系統實踐訓練。明確這一步是將前三步所學到的方法進行落實的環節,而且這一環節必不可少。通過修改和完善,讓學生慢慢品嘗到習作的樂趣,間接的緩解學生對習作的畏難情緒。
五、收集寫作素材
小學生雖然有一定程度的寫作能力,但他們對寫作過程的理解不正確,無法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因此對寫作沒有真實的感覺,最終使得自己的寫作能力得不到提升。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應更加注意正確地引導學生,避免學生記流水賬。教師應激發學生在實踐練習中對寫作的興趣,增強寫作的可讀性,并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為延伸課文,教材中會有一些留白來豐富讀者的想象。在習作教學中,抓住“筆所未到,意有所忽”處,進行“補白”走進文本,基于此啟發學生想象,這對全面地熟悉內容,領會文本中所傳達的情感,具有重要意義。其實教材中的課文不論主題、要求如何,大都留有“補白”。如果可以引導學生仔細品讀、巧妙補白,不僅可以達到對課文加深的目的。
在其它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適當地整合寫作課的內容,以引導學生仔細地體驗和感知生活中的事物,然后以日記的形式進行記錄。例如,當上課時,外面下起了雨,老師可以指導學生觀察雨滴的形態,并結合修辭技巧,激發學生寫下他們觀察和感覺到的風景,特別是結合雨滴的特點描述其關鍵點,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結語:習作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承擔著傳遞語文知識,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任務。在現在社會不斷發展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增強學生寫作情感、重視寫作技巧的美育滲透以及通過實際生活和利用課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來提高學生的個性化寫作。從備作前輔導課,教師要身先士卒,寫“下水文”,還要幫助學生尋找寫作素材到作中適度輔導學生進入寫作大門,最終到作后及時講評助學生修得習作法寶。
參考文獻:
[1]繆春梅.小學階梯式習作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09):50-51.
[2]方英.農村小學習作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11):93.
[3]劉鳳英,于欣.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35(06):105-108.
本文系:編號2020RXG03淄博市張店區教育科學規劃個人課題《基于兒童立場的習作起步教學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