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佐成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初中生物的教學地位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推動課程改革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因此,生物教師應當認真研讀教材,挖掘其中有價值的教學信息,制定出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教學方法,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針對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創新能力;培養措施
創新能力是學生在未來學習與工作中都應當具備的能力,在“雙創”的大背景下,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對未來發展的創新和敏銳洞察力,是學生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部分。在學校中創新能力的培養要與學科教學相融合,才能促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之中,否則就是脫離實際情況的天馬行空。初中生物課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其中包含的科學實驗和探究都蘊含著創新的火花,因此初中生物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戰場,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面臨著許多問題,如生物實驗課程的減少、學生學習壓力的提升等,都會壓抑學生好奇心的萌發,扼制學生創新的天性,因此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問題上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一、培養初中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1.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初中階段還處于學生的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初中生愛玩的天性依舊存在沒有減弱,對身邊事物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對于學科知識也會展現出強烈的求知欲,此時加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正確的科學方式去探索身邊的事物,以及揭開生活中存在的奧秘。培養初中生的創新能力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然后通過查閱資料或者尋求幫助等方式去探索問題的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得到提升,獨立探索的能力也在不斷提升,幫助學生形成較強的邏輯思維。
2.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初中學習壓力比較大,課程也比較多,教師和學生為了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經驗,會采用講述法和記憶的方式來獲得知識,因此學生變成了學習的機器,難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更多的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而學習。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會采用多種教學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夠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理解知識中蘊含的本質,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不再是被動地為了家長而學習。學生在潛意識中就會愛上學習,會在學習中投入更多的時間,從而產生良性循環,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學習能力都得到提升。
二、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面臨的挑戰
1.科學實驗時間的減少
初中生物中許多知識點的得出都少不了科學實驗,如通過實驗探究得出綠色植物進行呼吸作用會利用氧氣產生二氧化碳,科學實驗也是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要手段。但是有些學校由于資源限制,沒有配置完整的實驗器材,因此難以開展生物科學實驗,學生只能通過理論的講解獲取實驗過程。有些教師會通過多媒體放映的方式,讓學生觀看科學實驗的視頻或者動畫來了解整個實驗過程,殊不知真正實驗過程中會出現很多不可預料的錯誤,正是這些錯誤幫助學生獲得進步,學生也從這些錯誤中獲得經驗,不斷改進來提高創新能力,理論和視頻不能完全替代科學實驗。
2.對生物學科的不重視
由于新課程的改革,大多數學校取消了生物開學考核和期中考核,只有在期末的時候會通過考試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的方式容易使學生臨時抱佛腳,因此學校和學生對生物學科不太重視,會給語數外等學科讓步,還有些學生認為生物學科比較簡單,只需要記住知識點就可以獲得高分,因此教師也不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學生也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到生物教學活動中。這樣的學習方式缺乏對生物學科的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也難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獲得提升,不僅如此還會消磨學生對生物的學習熱情,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去學習生物,缺乏生物思維,難以在腦海中構建起生物知識框架,也就難以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具體措施
1.增加生物實驗教學時間
生物實驗是學生獲得直接經驗的主要方式,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和獨自探索的方式熟悉科學實驗的步驟,獲取書本上的知識,實驗獲得的直接經驗能夠幫助學生對初中生物知識建立起大概框架。在科學實驗過程中學生的可以通過對實驗內容或者實驗方法進行創新,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例如,探究鼠婦的生活環境這個實驗,學生要從實驗的第一步開始去尋找鼠婦,在尋找的過程中就會發現鼠婦是生存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從而提出假設,最后通過實驗的過程探究驗證假設的正確性,通過真聽真感受獲得的經驗是理論知識難以替代。因此教師應當多增加生物的科學實驗教學時間,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讓學生親自去設計實驗和驗證實驗,去體會實驗過程中會面臨的問題,從而通過各種方式去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提高其創新能力。
2.增強對生物學科的重視
學生對初中生物課程報以足夠的重視才能全身心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才能從活動中提高創新能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當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整體把握教學過程,促使學生對生物的學習熱情。
例如,教師應當增加生物的考核方式,增加多種考核方法,考核的方式也不能僅限于考試,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個設計實驗,或者以生活中的某個生物現象為課題展開討論。打開學生學習生物的思維,改變生物只需要記憶的錯誤認知,從而幫助學生構建生物框架,提高學生在初中生物學習中的創新能力,為高中生物學習做鋪墊。
3.注重教學引導,激發創新興趣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學生的個人興趣為基礎來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幫助學生適應創新,愛上創新。教師平時應多與學生進行交流與溝通,了解學生的興趣。例如,教師發現學生普遍喜歡足球、籃球、羽毛球,就可以將體育活動與生物知識聯系起來,讓學生探究“運動過程中人體內部發生了什么”。每個學生都結合自己感興趣的運動進行探究,喜歡慢跑的同學說“慢跑時呼吸系統加快了速率,心臟也跳得更快,肌肉組織進行有氧呼吸”,喜歡籃球的學生說“打籃球時呼吸系統速率更快,心臟也跳得比慢跑時快很多,肌肉組織進行無氧呼吸”。
當然,并不是所有教學內容都可以與學生的個人興趣完美結合,教師可以通過其它手段來提高生物課堂趣味性,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實踐。例如,講解“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時,教師可以通過生物實驗來吸引學生,讓學生進行細胞分裂的觀察實驗,鼓勵學生在實驗觀察中深入思考,勇于創新。有些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問道:“老師,細胞分為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當前實驗用的是哪一種呢?兩種細胞都可以進行分裂嗎?”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實驗用的是動物細胞,并鼓勵學生用植物細胞進行實驗來驗證猜想。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
4.采用合作式、探究式的教學方法
初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是采用講述的方式幫助學生在短時間獲得知識,講述法有很大的教學優勢,但是也容易遏制學生的求知欲,喪失對科學知識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利用合作式教學方法和探究式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創新能力。
例如,在學習花的結構時,書本上是以桃花來舉例說明花包含的結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花都包含雌蕊和雄蕊,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到校園中探索。將班級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去探究花的結構,以桃花、梨花和蘭花等為例。在探索過程中學生通過小組成員和合作與個人的探究獲得問題的答案,并且采用不同于課本中的花來驗證花的結構,這也是一種創新。不同的教學方式能夠轉移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好的關注課堂活動,合作式和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可以促使學生獲取創新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而言之,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要求教師應當注重學生全身心的發展,促使學生在知識、技能和情感方面獲得提升,特別是要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要建立起新時代的中國創新創業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從實驗入手,通過對實驗方法、實驗內容和實驗形式的創新來提高學生對創新的認知,尋找創新的途徑和方法,讓學生意識到生物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從而提高對生物的重視,幫助學生在未來更好的運用創新能力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馬廣娟.探析初中生物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J].新智慧,2021(11):117-118.
[2]崔少榮.初中生物教學中利用探究激活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策略探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