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英
【摘要】小學體育對于幫助學生強健體魄,塑造良好的運動習慣有著重要的作用。“快樂體育”的概念提出是素質教育對小學體育的更高要求。體育教師要充分明確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要讓小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習得技能,養成習慣,體會運動的快樂。文章介紹了“快樂體育”的概念及內涵,在明確這一要求的必要性基礎上,提出了關于小學體育教學中實施“快樂體育”的方法策略。
【關鍵詞】快樂體育;實施策略
隨著素質教育的號角吹響,體育教學也開始向著服務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方向探索。“快樂體育”這一概念的提出正是對“素質教育”口號的響應,同時這也是素質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重視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發展,實現終身體育的目標。探索新型的教學模式無疑是對體育教師的考驗,也是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原則的充分體現。教師要明確“快樂體育”的內涵,認識到這一模式對于學生體育學習的根本意義,從教學準備到教學實施等方面提高自己的技能,吸引學生更加積極的參加到體育運動中來,從而提高小學體育的教學質量。
一、快樂體育的概念及內涵
“快樂體育”一詞最早起源于德國和日本,指的是內心深層次的成功感。學生在體育運動中能夠理解掌握運動的樂趣。這個概念中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目標,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運動或體育創新中來。隨著素質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關注,我國在80年代也提出這一概念。旨在教學中建立師生溝通的情感橋梁,通過對學生不同感官下的刺激,調動學生情緒讓其投入到體育運動中來,更多地傾向于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
“快樂體育”這種內心深層的成功體驗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遵循幾條基本理念。一是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獲得成功體驗,在此基礎上學生的參與熱情被進一步激發,繼而能夠全身心投入于體育運動中,并且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其次,體育教學要具有引導性。所謂的“引導性”主要是指教學方法的應用和對教學氛圍的營造。通過多種手段調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抒發愉悅的情緒。最后,要注意“快樂體育”中“快樂”與“學習”的目標并不沖突,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離。同時,“快樂”是小學體育學習的內涵,是對學習的鋪墊。教師在準確理解這一內涵的基礎上要對教學進行精心的設計,做到寓教于樂。
二、實施快樂體育的路徑分析
1.明確“快樂體育”的深刻內涵,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長久以來,我國對體育教學的關注不夠,對體育教學的目標缺乏準確清晰的定位。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學理念的不斷更新,教育者逐漸認識到體育教學除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在體育運動中為學生帶來成功體驗感,以及快樂愉悅的積極情緒。同時,“快樂體育”教學還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明確深層內涵的基礎上,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重視小學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個性化”“主體化”的目標要求。對體育教師的要求也就不再僅僅停留在某項運動技能上,而是要掌握運動心理學、營養學、生理學等等專業知識。避免在課堂上出現因教學語言模糊導致的泛化教學。學校要積極開展各種培訓,強化體育教師隊伍的專業素質,吸收科學先進的教學理念。以學生作為主體地位展開教學,合理處理教學中各種突發事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要求。讓體育教學更加有針對性和教學思路的完整性,從根本上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
2.豐富教學內容,堅持教學“生活化”
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為目標的教學,需要豐富多樣的教學內容作為支撐。在“快樂體育”的理念下,不僅要重視對學生身體上的鍛煉,更要重視對其心理上的發展。教學內容要基于對學生合作與競爭意識、體育精神等的培養來挖掘。教師在教學中要學會就地取材,利用生活化的場景為學生營造熟悉的教學環境。傳統的體育教學以單調的體育訓練為主,不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小學生容易對體育學習產生畏難情緒。而體育教學“生活化”將學生的日常生活與體育學習緊密聯系,不僅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同時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自我生活經驗,幫助他們完成從經驗到實踐的過程,在腦海中建立起抽象與具象的認知網絡。教學“生活化”的原則應用需要體育教師具備敏銳的洞察力以及豐富的生活經驗,找到學生生活與體育教學的聯系點,利用教學智慧將兩者有機結合。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讓課堂變得真實而生動,有利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體育學習中來。
3.創新多種教學手段,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
多種教學手段的應用意在體現“快樂體育”的引導性與學習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讓其投入到體育運動中來,在快樂的前提下習得技能,強健體魄,豐富精神。首先,教師與學生要建立和諧健康的師生關系,這是小學體育快樂教學的前提。體育活動強調集體性,重視合作的應用。因此健康良好的人際關系對體育活動的開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小學生的性格各不相同,有的安靜沉穩,有的活潑好動,體育教學要關注到不同性格學生的需求。同時,小學生善于模仿,而教師就是學生模仿學習的榜樣。因此教師要嚴格約束自身行為,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模范形象,尊重不同個性的學生。其次,體育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小學生的注意力持續性較差,單一的語言講解容易讓孩子感覺枯燥無聊。可以適當的引進多媒體技術,以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刺激學生的感官,以直觀性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最后,要重視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消除焦慮情緒,以積極飽滿的姿態投入到體育鍛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