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杰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們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很多高中學校都對校內課程進行了創新性改革,尤其是數學課程,我們知道高中數學內容繁雜,數學題庫十分豐富,因此,要想實現高效教學,我們就必須要教會學生合理運用解題方法,提高解題能力,通過科學地分析題目條件,來構造適當的函數或者數形結合,以達到更快解析數學題的目的。文章就是論述了培養學生解題能力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學;解題能力;現存弊端
我們知道高中數學是一門內容繁雜的學科,教材里既包括數學理論定理,也包括抽象的概念,學習高中數學的目的就是為了以后更好地應用數學知識。為了顯著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我們就必須要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數學學習,不斷培養他們自身的解題能力,鼓勵合理運用數形結合方法和函數等基本方法進行數學問題的解析,不斷強化學生利用多種數學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運用能力,提高他們的作答正確度,不斷拓展他們的數學方法,拓展解題思路,提高解題能力。
一、培養學生高中數學解題能力的必要性
(一)解題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的高考。我們知道高中數學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訓練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其成績。但是作為教師,我們都清楚高考這一全國性的人才選拔考試,不僅僅要求學生要有優異的文化課成績,還要求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學習能力和對知識運用能力。尤其是數學科目,高考對這一科目的基本要求是:學生要熟練掌握教材內的概念定理,還能很好地完成各類應用題的解答。所以每年高考的考題都是不一樣的,但是變化的只有題型,考查的內容都在教材里。
(二)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是新課改實現的重要體現。在當今的課程改革背景下,人們越來越重視孩子的綜合發展。在這個升學、社會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的環境下,我們就必須對高中課程教學進行創新,要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要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尤其是提高他們對于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推進他們更好地發展。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路徑
(一)引導學生進入有效審題狀態,提升解題的準確度。在很多數學題目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比較馬虎,忽視對于題設條件的充分探討和研究,難以找到題設中的關鍵詞和不同條件之間的關系,繼而也不知道實際題目背后考核的知識點,這樣就可能進入無效的解題狀態。
例1.函數 ,請判斷該函數的奇偶性。某學生在一看到題設后,就迅速進入解答過程,其詳細的解答過程為: ,必然 就是奇函數。從實際思考過程來看,學生從一開始的審題環節就出現了問題,這樣就注定難以得到正確的答案。正確的解答思路為,優先考慮定義域是否關于原點對稱,可選擇2作為實際的參考點,2在實際范圍內,但是-2不在對應范圍內,函數的定義域在坐標原點是不會出現對稱情況的,因此上述函數不是奇函數也不是偶函數。從這樣的題設中可以看出,如果在實際審題的環節都不仔細,必然會以錯誤的知識點去進行解答,也就難以獲得正確的答案。因此在實際的解題過程中,一定要引導高中生能夠進行正確、有效的審題,在題目審核好之后再去判定。
(二)巧妙融入實際的數學思想,鍛煉解題思路。高中數學教育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鍛煉,還需要其能夠使用特定的數學思想方法來進行問題解答。因此在實際教育教學中,高中教育工作者必然需要引導學生去認識數學思想方法,了解其在問題解答中的巨大價值,由此拓寬解題思路,繼而步入更加理想的高中數學學習環境。比如在高中數學“集合”知識點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數形結合的思想來理解。在解題的時候,對于題目給出的范圍進行分析,將其標注在實際數軸上,在了解實際數軸各個集合交匯部分的基礎上,求出集合之間的交集,基于實際的觀察,確保各個集合的整體范圍能夠得到界定,這樣就很容易求出集合的并集。依靠這樣數形結合的思想,可以使實際的解題思路朝著更加清晰的方向發展,實際解題的準確性也會不斷提升。當然,在高中數學解題過程中還有很多的數學思想,如函數與方程的思想、轉化與化歸的思想等,教師可以專門制作對應的專題,列舉更加多的習題,展現對應數學思想在實際問題解決中的價值,確保學生對數學思想方法的價值有正確認知,并慢慢將其融入實際問題解決中。在學生慢慢習慣以數學思想方法對實際問題進行分析時,就意味著學生開始嘗試將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到問題解決中去,而這對實現高中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是至關重要的。
(三)注重舉一反三,實現解題思維的擴散。對于特定的數學題設情境而言,學生可以提供兩種甚至三種以上的解題方案,這意味著學生達到了知識應用的最高境界,那就是舉一反三,在這樣的解題思維不斷擴散的過程中,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對數學知識點之間關系的理解,對數學知識的應用,都會朝著更加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因此在實際高中生解題能力提升的過程中,有必要關注學生舉一反三能力的鍛煉。例2.1≤x+y≤5,-1≤x-y≤3,求2x-3y的取值范圍。在上述題設中,有學生迅速反饋可以使用不等式性質來進行計算,就是設定對應的等式之后,將已經知道的條件進行轉化,由此過渡到不等式性質中去,這樣就可以對實際的范圍進行判定。此時還可以依照已知條件,得出四個不等式,在平面坐標系中畫出不等式的取值范圍,這樣就可以得出所求取值范圍和直線的縱截距是存在關聯的,將對應的縱截距帶入其中,就可以實現最大和最小的界定,由此也可以得出對應的答案。很明顯在不同的解答方案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會朝著更加深刻的方向發展,此類型題目解決的時候也可以想到更好的方案,繼而確保在實際練習考試中可以迅速反饋,迅速得出對應的答案。當然在實際題設練習的過程中,可能部分學生提出來的解答方案是不合理或者不成立的,但是此時教師不要直接進行否定,應該鼓勵這種探究精神,確保其可以在更加深入的研究中得出對應的結論,由此進入實際解題思維反思的狀態,這樣才能夠實現實際解題能力的不斷鍛煉和提升。
總之,高中數學對實際應用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對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訓練也越來越重要。高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分類練習,加強總結歸納;做好錯題糾正工作,不斷改進,促進學生解題能力的提升,促進高中數學教育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祝小童.高中數學解題常用的思想方法及應用[J].科技資訊,2020,18(33):76-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