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華明
【摘要】信息技術是一門以培養學生綜合信息素養,提升學生對各種實用軟件應用能力為目標的高中教學的組成部分。在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結合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創建高效信息技術課堂是素質教育背景下,信息技術教學改進提升的良好途徑。
【關鍵詞】網絡技術;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分析
引言:網絡環境下信息技術教育具有實時性、豐富性、交互性等優勢特點,將網絡技術在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融合應用,有利于學生鞏固課堂知識,拓展知識視野,促進學生信息技術應用技能的提升。本文針對網絡技術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意義進行探討,對如何推進網絡技術在當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深入提供了策略分析,以期為當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進一步發展提供參考。
一、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融入網絡技術的意義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通過融入視頻微課教學、網絡教學平臺、多媒體教學技術等嶄新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通過教學視頻開展自主學習。立足于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對所要學習的信息技術課程進行課前預習,對課堂即將開展的信息技術應用教學提前學習了解,從而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提高課堂效率,增強教學效果。利用網絡視頻教學資源,學生也可以對課堂所學更好進行歸納整理,在信息技術的反復操作實踐中,增強對信息技術理論知識的掌握與信息技術應用技能的熟練度。教學視頻具有調速播放、反復播放、視頻暫停等多種功能,擺脫了教學的時間、空間限制,彌補了課堂教學中教師無法照顧所有學生學習節奏的教學缺陷,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充分掌握,線上視頻教學與線下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推進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水平提升的高效實踐。
二、推進網絡技術在高中信息課堂中深入應用的策略分析
(一)利用視頻微課,強化學生各階段學習效果
1、在課堂預習階段中的應用。課前預習,是信息技術課程教學設計中的重要環節,為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先決條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們分享即將要學習的教材內容的相關教學視頻,讓學生們提前對課堂內容有所了解。例如,教師在進行《算法》的教學方案設計中,可以先制作教學微視頻,對算法與程序的概念,算法的特性,算法的表達方式進行概念簡述,對算法流程進行分析,對不同算法結構的編程方式通過視頻呈現出來,幫助學生在課堂預習過程中,對算法基本知識有初步了解,更加熟練掌握基本的編程操作。在課堂預習過程中,視頻化教學相比傳統的通過課本知識閱讀理解更加生動具體,從而有力促進學生對所學信息技術理論知識與操作實踐的理解與掌握,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2、在課后自主學習探索階段的應用。傳統信息技術教學具有時間與場所的限制。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由于受課堂時間的限制,課堂教授時間有限,從而教師在課堂講授知識的內容時受到限制。此外,學生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教師的教學節奏并不一定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在課堂時間緊迫的情況下,提高知識傳授密度與課程難度,令學生無法在課后將課上所學完全消化吸收等問題,均是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而將視頻教學應用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例如,在進行Excel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在結束課堂教學后,將應用表格基本制作流程與技巧等相關電子課件與教學視頻分享給學生,幫助其對課堂所學進行鞏固強化,對課外相關知識進行拓展延伸。
(二)利用網絡教學資源豐富課堂內容。網絡資源在信息課堂中的應用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的學習視野與認知水平,它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呈現、多元有趣的環節設計為學生綜合信息素養提升提供了良好助益。首先,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現代化的網絡教學設備,嶄新教學理念下教師對課堂教學內容設置的高趣味性,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性都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了課堂潛能,強化了課堂教學效果。其次,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也幫助學生擺脫了接受知識熏陶的時間、空間限制,豐富了學生學習渠道,拓展了學生學習內容,學生在網絡教學資源庫中可尋找自己感興趣信息技術相關的知識內容進行自主學習探索,有助于學生思維發散能力的培養與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以跨網絡教學平臺應用實現多樣教學管理需求。網絡教學平臺的產生為網絡技術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提高了良好渠道,隨著時代發展,網絡教學平臺已逐漸成為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內容。在信息技術新課學習時,教師需要發布教學資源和網絡直播鏈接;在學習評價時,教師需要采集學生作品、發布測試,給予評價反饋;在互動釋疑時,需要即時討論等。
各網絡教學平臺都有自己的優勢特點。在課程管理方面,優幕(UMU)和雨課堂等平臺能提供教學資源管理、班級管理、課堂互動、學習數據統計等功能;釘釘、騰訊課堂、希沃云課堂等平臺能提供優質的直播服務;問卷星、騰訊問卷等平臺能提供測試和評價統計等服務;每日交作業、堅果云文件箱等微信小程序則具備優質的作業收集功能。各平臺在教學實施中各有優勢,但沒有哪一種平臺或軟件能夠同時滿足所有的教學管理需求,成為包攬教學實施完整過程的教學管理平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工作者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管理需求,科學合理地選擇不同的平臺,靈活地開展跨平臺的教學活動。例如,在以自主學習為主的課上,教師通過開放UMU相應節點,將圖文、視音頻等資源提供給學生自行瀏覽,布置任務并提供作業提交通道,開展學習評價與組織考試等。在以教師引導和師生互動為主的課上,教師以騰訊課堂直播的形式開展,學生看直播的過程可以提問和回答問題,課后還可以通過課程回放等功能復習。
結語:隨著網絡化時代的推進,信息技術應用技術已經成為高中學生的必備技能。為進一步促進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水平的提高,與時俱進推進網絡技術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全面應用非常有必要。在數字化時代下,高中教師應提高對信息化視頻教學重要性的認識,順應新時期教學方式的變化,積極參與微課教學視頻的制作,將網絡視頻教學與線下課堂教學相結合,強化網絡教學平臺在信息課堂中的運用,通過網絡技術在信息技術課堂的持續深入,進一步促進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楊小健.基于網絡環境優化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探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8(05):92+94.
[2]翁凌峰.基于網絡環境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