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薇
(中央財經大學財務處,北京100081)
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在科研項目預算管理、間接經費管理、報銷管理、政府采購等方面提出了簡政放權、堅持“放管服”結合的指導思路[1]。此后,財政部、教育部等部門發布了有關優化科研項目管理及科研經費管理的相關文件,要求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切實減輕科研人員負擔,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簡化科研經費報銷流程,解決“報銷繁”等問題。
盡管國家陸續出臺了“放管服”相關的改革文件,但是高校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問題仍然存在[2];許多學校科研經費管理相關的制度還較為落后,對新出臺的政策宣傳和普及也不到位[3];由于廣大高校對于“放管服”相關的政策解讀不到位,對“放”和“管”力度把握不準確,難以準確地完善相關制度,靈活管理科研經費,影響了科研人員的積極性[4]。由于尚未建立完善的科研經費制度體系,科研經費管理制度與項目研究實際的匹配程度不高,制約了科研項目的進展,不利于推動科學研究進程。
財務人員缺乏科研項目相關的專業知識,科研預算審核時主要關注預算的合規性,對預算與項目實際的匹配情況審查不足,是造成項目實施期間預算調整的重要原因[2]。此外,科研人員對經費管理政策掌握有限,在編制項目預算時難以考慮周全,導致后期調整事項較多。科研項目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不足,造成后期經費使用的不便,還會造成某些預算項的資金使用在與項目無關的事項上[3]。
目前科研經費報銷流程仍然較為繁雜,許多事項報銷需要提供相關審批手續,審批單據需要層層簽字,科研人員完成一筆報銷費時費力,“報銷繁”成為科研人員科研經費使用過程中的首要問題。特別是舉辦會議、因公出國等事項,報銷時需要提供多項審批單、函件和相關證明等,有些材料實質上與經濟業務的真實性并不直接相關,卻占用了科研人員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準備[3];財務報銷審核流程較為煩瑣,導致報銷等待時間較長,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率[5]。
高校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涉及科研管理部門、財務部門、資產管理部門、審計部門等多個部門,并且許多科研相關的業務需要現場辦理,從項目資金到賬、開具發票、項目立項、日常報銷、資產購置、預算調整到項目結項需要在不同部門、不同科室之間跑動,如果政策發生變動,還需要反復多次,科研人員的時間并不能夠完全與業務辦理部門匹配,增加了業務辦理的難度。目前學校內部涉及科研管理相關系統對接和各部門信息共享機制不完善,影響業務辦理效率[6]。由于各個管理部門職責和分工不同,管理的角度和出發點也不同,造成部門之間的協調性較差,也給科研人員造成了一定的不便[4]。
A 大學通過發放調查問卷、走訪學院等方式,詳細了解科研人員需求,查找科研經費管理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結合國家優化科研項目管理的政策規定,有針對性地修改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相關制度,在制度層面為科研人員“松綁”。特別是在差旅費等費用使用方面,區分“科研業務出差”和“其他業務出差”的費用標準,充分考慮科研項目特點,改善經費管理方式。
A 大學通過全面梳理科研經費相關報銷規定,結合最新的文件精神,簡化科研經費報銷流程,相關審批手續的簽字審核程序進行更加便捷,增加線上審批功能,據此整理詳細的經費報銷手冊,最大化為科研人員經費使用提供便利。
針對科研財務管理“流程繁、跑腿多”等問題,A 大學為了簡化辦理流程,實現科研系統和財務系統的智能互聯,科研人員項目立項、預借發票、預算調整、科研項目結項等事項均可以隨時在系統上辦理,避免多次、多部門跑腿耗時費力。
為了讓科研人員充分了解科研項目管理相關的新政策、新流程,A 大學組織了深入教學科研單位進行科研“放管服”政策制度宣講的活動,詳細講解制度規定和科研項目從立項到經費報銷、預算調整、結項等環節的流程和注意事項,加深科研人員對相關政策和各項事宜辦理流程的了解。
為了進一步減輕科研人員辦理科研經費相關事宜的負擔,A 大學建立了科研財務助理制度。科研財務助理按照教學科研單位科研經費規模分配,負責協助科研人員進行科研經費管理全過程事項的辦理。為提高科研經費相關業務辦理的效率和準確性,A 大學的科研財務助理由財務部門統一進行培訓,真正做到讓科研人員從辦理繁雜的科研經費相關手續中解脫出來,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自“放管服”相關政策發布以來,高校各類科研經費相關管理制度已經進行了多次修訂,但是在“放”與“管”的把握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不確定性。一方面要尊重科研規律,落實“放”的政策;另一方面又要衡量“管”的界限,避免“放”的過度。因此,需要主管部門給予高校更多的指導,進一步細化政策實施細則,讓高校在“放”與“管”的權衡上有章可依。學校也建立良好的校際溝通渠道,增加專題交流機會,高校間通過分享經驗、專題研討等形式,共同尋找解決科研經費管理痛點難點的方式方法,更好平衡“放”與“管”,進而從根本上提升服務水平。
上級科研管理部門應充分考慮不同學科特點,分類確定科研經費預算模板和管理要求。對于研究過程中材料和設備占比較少的人文類學科,應進一步改善管理要求,考慮項目研究實際支出構成情況,進一步提高對研究人員智力投入的補償;區分研究所得和其他工資勞務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切實減輕科研人員經費使用負擔。
高校應在充分梳理科研經費相關業務辦理流程的基礎上,加強科研財務信息系統建設,促進校內各系統之間數據共享,建立“一站式”科研業務辦理模式,避免科研人員在不同系統內重復填報信息,浪費時間和精力。同時要加強業財融合的探索,優化科研采購和資產管理流程,讓科研人員可以根據研究需要及時購置相關材料和設備,免于應對煩瑣的申購和資產入賬手續,充分利用信息化賦能科研經費管理,提升科研經費管理的智能性、便捷性。
高校財務管理人員應進一步落實服務理念,創建科研人員服務反饋機制,及時了解科研人員需求,全面剖析科研管理經費報銷流程,特別是在占據科研人員時間較多的會議費、因公出國等費用報銷等方面,進一步探索簡化報銷流程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多種宣傳方式為科研人員提供辦事指南、政策詳解服務,幫助科研人員及時了解政策和流程變動,減少由于信息掌握不充分導致的返工情況發生。
高校在廣泛推行科研財務助理制度的同時,應探索更好地發揮科研財務助理作用的管理模式,建議參考財務公司的模式,建立高校科研財務中心,將科研財務助理統一管理,按照統一標準處理科研財務事宜,定期組織科研財務助理培訓,建立評價反饋機制,提升科研財務助理專業性,提高科研經費管理效率和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