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慧 上海信誼聯合醫藥藥材有限公司
內部轉移價格是指按一定的運行規則所制定的由工業單位向商業單位提供產品進行結算的價格(工業單位和商業單位可以是內部非獨立的業務單位,也可以是各自獨立的法人公司)。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必須體現資源配置的有效性,必須體現更高質和更高效率的經濟運行。
逐步完善集團公司內部轉移價格戰略管理辦法,并對以下幾方面內容予以明確與規定:一是明確管理目的。在營銷整合過程中讓內部轉移價格真正起到資源有效調配、市場響應快速、責權擔當對等的紐帶作用。二是界定適用范圍。需要分別從業務單體、產品等角度,對管理范圍進行清晰劃分,如明確集體公司內部轉移價格管理辦法適用于集團公司工業單位與商業單位發生內部轉移的所有成品和原料產品。三是強化工作機構組織保障。即指定集團公司財務總監(主牽頭)、營銷副總和生產副總為工作機構負責人;集團公司財務部為主辦部門;商業、生產廠、采購中心、運營管理部為協辦部門[1]。四是合理劃分職責。積極成立內部轉移價格調整委員會(簡稱調價委員會),且內部轉移價格調整的終極審批屬調價委員會。其中,調價委員會成員由集團公司營銷副總、生產副總、財務總監以及市場部、財務部、運營管理部、采購中心和生產廠等組成,調價委員會領導為集團公司總經理和董事長;集團公司財務部門是調價委員會的工作機構,負責內部轉移價格調整的相關測算、牽頭召開調價委員會的審批會議(或批件流轉)、內部轉移價格調整的文書草擬以及內部轉移價格調整經批準后的通知下達等工作。
一是當出現市場銷售價下跌或上漲,需要調整內部轉移價格的,由商業市場部提出書面申請報告(闡明調價理由、盡最大可能可減少損失的消化途徑和金額等),并提交申請理由的相關依據(書面評判資料)報集團公司財務部,書面申請應有營銷副總/生產副總簽字確認。
二是在集團公司財務部受理后,5個工作日內向調價委員會提交相關報告和測算依據,約請調價委員會成員或召開評審會議,或進行書面文書傳遞分別簽署意見,10個工作日內調價委員會成員做出審核建議、報集團公司總經理審批并報公司董事長終極核準[2]。
三是調價委員會假定不以會議形式審議會簽,則審議會簽核定工作將走公司OA流程。一般給定銷售板塊和生產板塊的審議時間為3個工作日。為保證時效,將遵守以下罰則:涉及銷售板塊拖延會簽的,內部轉移價格按最終市場價格核定;涉及生產板塊拖延會簽的,內部轉移價格按生產成本價格核定。各方意見不同時,執行公司董事長的終極核準意見。接到審批意見后,集團公司財務部在3個工作日內以文本形式下發通知,予以執行;一般情況下,每兩個月進行一次內部轉移價格的調整程序,特殊情況不受兩個月的時間限制。
一是市場單獨定價產品。一旦定價成功,由商業向價格調整委員會提出申報,調價委員會重新制定新的內部轉移價格,予以執行。
二是對未核定過內部轉移價格的新產品或休眠恢復供應產品制定新的內部轉移價格,轉移價制定原則區分銷售模式:如屬于終端產品,一般給定的銷售費率不大于30%(人含工費)情況下倒算內部轉移價格(但一般需確保生產廠邊際收益率不低于20%,屬于將來成長性極強的產品,可以不受20%的限制,但最低不得低于15%);如屬于流通產品,則銷售費率按6%核定,以此來倒算內部轉移價格。
三是預算外產品(即非新產品或休眠恢復產品)的轉移價核定,預算外產品通常屬于流通產品,一般情況下銷售費率按6%核定,但核年度內生產廠有負毛利產品的,且該預算外產品所測定的工費成本限定在年度預算平均工、費成本以內的,則銷售費率的核定以生產廠毛利持平為最底線,不受6%費率的限制。同時,預算外產品核定內部轉移價格所依據的對外售價和工費成本,以內部轉移價格核定下達之日起的后三個月作為跟蹤期,如果實際對外售價高于當時遞交申請的價格,以及工費成本低于當時遞交的成本,則調價委員會有權按核定原則重新下達內部轉移價格,予以更正。另外,原料內部轉移價格的核定以生產廠毛利持平為最底線。
費用平移原則是集團公司內部轉移價格始終需要秉持的一項基本原則。以預算年度上年商業單位考核為基準,采購工業產品對外實現銷售后產生的毛利,在扣除其費用后利潤總額為“零”。此原則下的全部含義是利潤留存工業單位。商業單位的利潤產出可由其通過但不限于調整產品結構、擴大銷售規模、管控費用、人員結構調整等方式實現。為了能及時有效地應對將來的市場變化,強化工商聯動,充分體現責、權、利結合的機制,在特定情況下,需要對轉移價進行調整。
通常情況下,總代(含區代)內部轉移價格一經制定,且預算年度內不予調整,因各種市場因素致使市場售價上下波動,對利潤和現金流量造成影響,原則上由生產廠和商業自行消化;對影響重大的產品招標價格波動采取備案制;如果影響現金流數額很大造成運營困難的,由商業提出申請并提供相關依據,經價格委員會批準后,方可采取轉移價調整方式。具體原則如下:特殊處理原則,因政府調控政策原因,對市場價格造成重大影響,可一事一議實施調價;包銷邊際貢獻總量不變,內部調價按流程操作原則;產品市場售價升降與采購單價升降聯動原則;一般情況下,一經確定的預算毛利率與預算費用率保持不變并緊密結合原則;因產品售價波動造成利潤壓力,以商業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或擴大銷量予以彌補為主,轉移價調整為輔原則;當產品售價波動造成對利潤的影響總額大于100萬元(含),可申請內部轉移價格調整;特殊情況下,內部轉移價格調整幅度未與費用調整同步,導致費用率突破預算限額的,須經公司董事長批準[3]。
一是信息及時反饋原則。原材料和主要輔料、主要包裝材料市場采購供應價每月公布一次,對于公司重點產品或漲跌幅度較大的原輔材料價格信息隨時反饋給生產廠和商業,并作出價格的后續預測。二是穩定性原則。通常情況下采購價一經預算備案,年內不予調整,因各種市場因素致使采購價上下波動,對利潤和現金流量造成影響的,原則上由采購中心通過采購降本自行消化。三是特例處理原則,重點大產品采購供應價(每公斤)漲跌幅超過2O%或其影響總額超過100萬元(含)的情況下,由采購中心提出申請,調價委員會審議批準后,方實施采購預算備案價的調整和生產廠內部轉移價格的調整。
一是基本原則。無論是商業因售價下跌引起的內部轉移價格調整,還是因采購中心采購價上升導致生產廠內部轉移價格的調整,其分擔總原則是:由調價委員會認定漲(跌)價造成的利潤損失總額,然后按采購中心承擔20%(通過進一步采購降本進行消化)、生產廠承擔40%(通過進一步挖潛降本、與商業商議調整產品結構和擴大銷量等進行消化),商業承擔40%的比例(通過擴大銷售、調整品種結構、節約費用等進行消化),實施損失分擔(即內部轉移價格的調整按此原則進行換算)。二是納入考核調整原則,除經調價委員會確認并批準可調整預算的以外,其他各項轉移價調整所應分擔的額度,均納入KPI考核指標之中,做預算目標的增減處理,但對于公司總目標而言,此類調整系此消彼長的過程,公司總目標將保持不變。
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有利于公司資源配置優化,有利于經濟效益運行更加高效。本文中的集團公司應該從管理辦法、管理流程、管理內容、管理原則四個層面入手,通過價格制定費用平移,產品內部轉移價格調整、采購內部轉移價格調整以及損失分擔和消化等積極措施,制定出科學完善的內部轉移管理機制,以實現集團公司價值最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