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若 重慶馳恩電力安裝工程有限公司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形勢下,中國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市場經濟的發展,面對著新的挑戰。電網工程中的財務工作應立足于業財融合的理念,對財務管理工作的模式進行優化探索,使企業的內部管理工作不斷改善,將業務和財務的相關信息結合在一起,為電力企業的戰略計劃和發展規劃提供可靠的依據。
業財融合指的是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活動的融合,業務活動和財務管理相互結合能夠將業務活動發生的最終結果體現在財務數據中,由財務數據提供反饋,對業務活動的成效進行分析。通過對財務數據階段性的分析,可以將業務活動的發展軌跡展示出來,利用財務數據為業務活動后續的發展方向以及工作計劃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據。電網工程財務中運用業財融合的方式,有利于將業務流和財務流相互整合運用,共同實現采集數據和共享數據,運用業財的協同作用,提高管理職能的效果,發揮出財務管理的優勢,提高內部控制的綜合效率,以達到放大企業價值的目的。尤其是近些年我國的電力企業在面臨著新的發展局面,發展規模愈發擴大,結合人們實際的生產生活中的電力需求,為了加強電力企業的規模建設,國家電網體系增加了建設成本投入,花費了大量的資金。若是仍舊按照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進行電網工程的財務工作,將無法適應電網工程的實際財務工作需求,降低了電網工程中財務工作的綜合水平。因此,推進業財融合是電網工程財務工作的必然轉型方向[1]。
業財融合模式下電網工程財務管理工作精確性大大提高,落實到實際的財務管理工作中,結合電網工程財務工作的各個事項和細節,落實全過程的管理工作,不僅對于電網工程的最終成本進行了詳細、全面的統計,而且結合過程管理,使整個工程的各個流程均落實了財務管理的重要理念。站在財務指標的視角下,對業務實施的過程進行了優化,加強了對工程預算的嚴格把握,結合業務活動開展過程中存在的短板問題,利用業財融合的財務管理新模式,改善了其中存在的缺陷與短板問題,優化施工工序,規范財務管理工作。建立起閉環型的完善控制體系,提高了對工程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對于工程進度實現了反向管理,結合電網工程的預期建設目標、工期等,實現高效的財務管理工作。電網工程財務管理和項目管理工作實現了有機結合,充分利用資源,為電網工程的良好效益提供切實的保障[2]。
電網工程財務工作的業財融合將資源整合在一起,其可行性顯著,通過共享資源,深化資源運用,調整業務,能夠夯實電網工程的基礎,提高財務管理和工程管理工作的綜合水平。隨著標準化管理體系的構建,資源優勢發揮出來,有利于推動業財融合的發展進程,工程管理中由項目部進行集中化的管理工作,通過區域內的統籌規劃,對招投標、物資調配等進行統一管控,劃分出不同區域進行相關的運作。由此獲取了工程的基礎性數據,為工程的大數據采集以及分段式的全局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持。電網工程的財務管理工作集中統一管理財務數據,實現集中核算財務工作,強調標準化,對于工程成本的指標進行合理地控制,將工程成本偏差問題糾正。數據化的統一聚集和集中管理,使數據管理工作愈發規范,有利于業財融合更好地運作與發展。業財融合運用到電網工程的財務工作中,隨著ERP系統的引進和運用,可行性得到了更進一步的強化,業財融合理念下的各個業務活動在推進戰略時,轉變對應部門的思維,結合業財融合的戰略意識,推進了業財融合運用到電網工程財務工作中順利展開[3]。
電網工程的財務工作中運用業財融合,體現在多個方面,因為電網工程本就劃分出了多個不同的類別,包括基建、大修、科技、技改、信息化等。
電網工程項目中的合同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覆蓋了物資、施工等多項內容,在傳統的合同管理工作中,通常是在常規的合同系統運作下展開各項工作的。業財融合的運用下,合同管理工作將財務和合同相互融合,合同系統的功能性更加完善,不再僅僅用于簽訂合同、存檔合同,而是完成了簽訂合同的相關規范流程之后,在財務系統中同步合同系統中具體總金額、廠家等數據信息。財務系統不僅獲取了合同數據的相關內容,也會結合與該合同相關聯的項目數據,以及合同成本的具體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和反饋,控制合同成本,保證資金安全,對于合同的資金支付等環節,落實一定的管控措施。合同管理工作在業財融合下,管理效率大大提高,包括在合同數據端口控制方面,實現了無縫銜接,簽訂合同的流程完成之后,在財務系統、業務系統中直接同步,業務活動滿足了付款條件之后,向財務系統發起合同支付和核算流程等相關信息[4]。結合合同系統中的合同內容,財務系統進行財務核算工作并支付資金,合同的準確性在業財融合運用下顯著提高,實現了業務、財務和合同系統的相互結合,保證匹配性、一致性。在數據信息基礎上,財務系統在支付系統款項之后,向業務系統和合同系統同步反饋剩余款項的信息以及具體的支付信息,對于支付情況、項目概預算、合同執行情況等進行實時地更新,有效提高合同管理的精準控制效果,真正實現了精細化的合同管理新模式[5]。
電網工程項目中,物資是重點構成部分,電網涉及的物資種類繁多,數量大,物資體系復雜,并且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出現不合理的物資浪費問題。因此,物資管理對于財務來說,地位較為被動,包括在物資的領用、退庫、損毀等多方面,在此類客觀因素影響下,財務的記錄活動難以保證完整性和準確性,時常發生漏記的問題,甚至錯誤記錄時有發生。物資管理工作的流程復雜,包括在購買物資環節中涉及簽訂合同、開具發票、驗收到貨情況等,業財融合下物資管理工作將各項數據融合在一起,在財務系統中同步統計了合同系統、發票系統以及物資系統數據信息,財務流程得到了規范和優化。在物資申請單據方面提高了準確性,完成核算之后,可以在三個系統中反饋結果,保證物資購買、領用、管理工作準確效率。業財融合下數據相互融合,不同業務流的節點能夠實現更好的無縫銜接,互相進行信息的反饋和共享。這樣一來,數據能夠自動更新同步到不同的系統中,財務系統、物資系統和資產系統準確、全面的記錄物資情況,提高了財務工作的主動性,保證清晰、規范地做好工程項目物資領用、使用的記錄,避免出現物資浪費以及物質的大規模盤虧現象。加強對物資執行成本的控制,為電網工程的資金安全提供切實保障[6]。
電網工程的財務中運用業財融合,其中的工作重點是財務管理工作中的執行成本控制,在傳統的工作模式下,通常僅僅是記錄工程的執行成本,以事后核算為主。業財融合的財務管控模式下,則是將事前計劃、事中控制和事后管理相結合,實現了對業財融合下財務管理模式的全面優化,在業務之前落實財務管控的相關措施,實現業務和財務的結合。考慮項目規劃中的各項因素,發揮財務管理的驅動力作用,對于成本總量進行合理地預安排,分析財務指標、企業運營情況以及預測性計劃,保證項目投資計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提高對電網工程規劃的有力管控。事中控制是將預算管理工作在電網工程的各個階段中全程貫穿,對于執行成本,做好事中的合理控制,包括工程施工、領購物資、簽訂合同,均需要在工程成本中計入該項目內容,在概預算中做好分解和控制,提高成本管理的精準性。最后再結合傳統的事后管理措施,保證工程決算中的數據準確性和及時性[7]。
綜上所述,業財融合視角下的電網工程財務管理工作是結合事前、事中、事后的相關工作事項,優化電網工程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性。現代化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電網工程的財務工作中運用業財融合是必然的轉型和發展趨勢,推進財務工作的改革創新,提高電網工程財務管理工作的綜合效率,強化企業的發展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