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洋 楊東明
(牡丹江師范學院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 黑龍江牡丹江 157000)
新時代背景下,體育產業蓬勃發展,為了發展體育產業,必要的管理是不可或缺的。社區體育管理是社區體育發展的關鍵,而農村社區則是全國體育發展的重中之重。我國統計局于2019年2月28日發表的《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8年底,農村戶口約有8億人,城鎮戶口約有6億人。農村社區體育在我國體育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發展狀況直接關系到國民的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隨著新農村建設政策的提出,體育成為我國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振興,體育不可缺失。作為鄉村發展的新動能,運動休閑對鄉村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作用,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因此,農村體育社區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農村體育社區的管理更是推動全民健身的有效途徑。
農村振興的目標是加快形成相互促進、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農村振興戰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此作了規劃。2017年底,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討論并通過了關于實施農村振興戰略布局的2018年第1號文件,政策的支持與肯定使得農村社區的前景越來越好。
2018年4月13日,社會體育大數據與平臺應用的相關主題講座召開,其內容豐富,并對“鄉村體育產業”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鄉村體育”“鄉村體育產業”這些概念與應用都有涉及[1]。人們通常認為,鄉村體育就是城市化的競技體育運動休閑方式鄉村化,但這實際上是對鄉村體育資源與鄉村體育產業缺乏認知與應用的體現,更不要說鄉村體育資源與鄉村體育產業如何應用互聯網體育思維與技術來創意實踐。農村人們的價值觀不同,對待體育也只是停留在單純的運動層面,很難真正地發展農村社區體育。
隨著體育產業的高速發展,體育管理的高級人才逐漸供不應求。各高校相應的開設了體育專業,體育管理學作為體育人文社會學的一門基礎學科也逐漸走進了人們的視野中。農村社區體育管理人員分為2種,一種是會管理但是沒有相應的專業支持,不了解體育發展的規律與特點;另一種是在校學會了相應的專業知識,但是沒有實踐操作經驗的畢業大學生。隨著城鎮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出去,追求更高的目標及更好的生活。部分人會回來投入到家鄉的建設中,農村社區體育正在面臨著專業管理人才缺乏的問題,沒有專業的管理人才,農村社區體育很難取得實質性的發展。
農村社區體育活動很難協調,原因在于其存在人員的差異、地域的差異及時間的差異。人員差異主要體現在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且盲目地進行體育鍛煉有一定的風險性,再加上對抗性項目,如籃球等,很容易造成損傷,但大多數農村社區體育是以籃球為主,以排球、羽毛球、跑步為輔,體育活動相對單一,人們無法提起興趣。地域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南北方的差異,北方冬天氣溫低,農村社區基本上處于閑置狀態,南方夏天氣溫高,容易造成安全隱患。時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春耕及秋耕,農村以農業為主,導致活動時間受限,時間的有限性一定程度導致了農村社區體育活動的單一性。
在農村經濟發展方面,江浙滬一帶,已經感受不到農村、城市的區別,城市中能提供的服務,鄉村基本也能享受到,而且環境更好,居民的幸福感、獲得感更強烈。對于內陸地區而言,包括東北地區,現階段的農村與城市相比,公共服務還有很大的缺口、短板,農村經濟發展緩慢。我國農村自給自足的歷史悠長,要短時間內徹底改變思維與觀念,還需要很多政策措施支持。對于經濟生產力比較落后的農村,他們首先考慮的不是每天如何參加社區體育活動,而是在想如何讓自己的生活更好,進而才能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所以農村經濟的發展是制約農村社區體育發展的重要因素[2]。
眾所周知,農村覆蓋面積廣,主要是農田與住房。相應的體育配套措施卻很少,社區內只有簡單的籃球場地,羽毛球場地、排球場地都沒有。體育場地設施的不齊全,導致部分人無法進行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久而久之,人們就會失去運動的欲望及興趣,導致社區體育無法順利開展。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體育健身的需求越來越高,但農村的健身設施難以滿足群眾的需求。一些小區缺乏合理規劃,健身設施建在較偏僻的位置,不適宜進行體育活動。一些新建、在建的小區,也沒有建設配套健身場地、健身器材。公共健身場地由于缺乏監管,被擠占現象嚴重,沒有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應大力加強農村體育設施的建設。
農村社區體育工作人員大多是社區工作者在職人員,來自同一個村,很難進行真正的監管。必須明確監督與監督的關系,即監督是監管部門的核心職責及監督的主要任務[3]。這就要求監管部門要“控制”,主要是制定監管制度。社區體育管理主要存在管理主體之間缺乏橫向聯系、各職能部門之間管理分工嚴重、管理對象不一致、體育組織缺乏專業化、政府對服務組織培訓不足等問題,政府職能部門存在越位現象。在部分地區的社區管理體制中,政府管理部門與社會管理部門是分開進行管理的。
人才的管理無論是對農村社區體育還是社會其他方面都越來越重要,農村區體育管理人才的培養,需要良好社會環境和社區環境。因此,從主體責任出發,社會各單位部門應嚴格貫徹執行政策的要求,轉變以前農村社區體育人才的培養思想,重視人才培養,從實際行動上為農村社區人才培養創造有利的環境,為體育管理人才創造更多實踐機會[4]。鑒于當前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農村社區體育必須迅速認清現實,加快確立農村社區人才培養的新目標,整合社區資源,探究復合型體育管理人才培養新要素,以新視角探究體育管理的培養。結合政府政策導向,提煉體育管理人才發展的新趨勢、新要求,制定符合體育管理人才發展的規劃,組織相關優秀體育工作者進行培訓學習,以盡快適應專業發展需要,促進農村社區體育管理快速發展。
活動內容的開展離不開農村社區體育的發展,豐富農村社區體育活動內容,不僅可以吸引農村社區居民的廣泛參與,更能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同時,農村人員自身活動群體多樣性的特點也映照了社區活動多樣性的特征。在開展社區體育活動時,必須注重活動內容的多樣性,以期滿足不同年齡段人群的體育需要。此外,農村社區應根據當地實際狀況建立健全社區體育內容體系,在選擇農村社區體育內容時,應找準農村社區體育與農村地理環境、農村民俗文化的契合點,從而構建適合當地農村社區居民的現代新興體育活動內容體系,以期為居民提供更好的社區體育服務內容。農村社區體育也應該進行相應的賽事管理,進而更好地帶動社區居民的參與積極性,促進農村社區體育管理的發展[5]。
鄉村要發展起來,首先就要以鄉村現有的事物為主,同時要發展特色產業及特色鄉村文化,在此過程中企業可以與村民合作,共同創造更高的價值,讓企業和村民共同成長和進步。鄉村的發展還要基于鄉村人民這個主體之上,與企業進行結合,還要與現代化的互聯網科技相結合,在其原有的特色基礎上發展與進步。只有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村社區體育管理才能更加方便、快捷。
農村社區場地設施是保障體育比賽順利舉辦的物質保障,社區場地的缺乏,會打擊社區居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所以社區管理者應當合理做好城鄉空間二次利用,積極推廣多功能、季節性、可移動、可拆卸、綠色環保的健身設施;建設小型足球、籃球場地,提高學校足球、籃球場地利用率;科學規劃布局和建設室內外公共滑冰、滑雪場地,推廣使用可移動式冰場和仿真冰場;推動建設公共體育場地設施管理服務網絡平臺[6];制定并完善社會力量參與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及運營管理的扶持政策。只有場地設施齊全,社區居民參與體育運動具有保障,才能發展農村社區體育。
每年要制訂計劃,按照不同年齡、不同地區對農村群眾進行科學的抽樣調查,監測農民的體質狀況[7]。支持有條件的城鎮和街道建立體衛生相結合的體質檢測站,逐年擴大檢測人數,做好農村全民體質檢測工作[8]。
新時代的到來,鄉村振興的發展,農業的重要性使得城鎮人口回流越來越多,更多的人投入到鄉村建設中。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體育人才的快速養成,使得體育行業逐漸深入人心,人們在發展自身經濟的同時,也在享受豐富的娛樂文化生活,農村社區體育管理也逐漸被人們認可,積極舉辦社區比賽,營造良好的社區體育環境,這些彰顯出了社區體育獨特的魅力所在,雖然存在一定的問題,但是隨著國家的重視,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社區體育會有一個嶄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