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瑞 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人文精神是體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學不僅僅只包括運動技能的培訓與提高,還應該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底蘊與人文精神。文化是體育的基礎和來源。從培養目標來看體育與文育都致力于對人的培養與提高。兩者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中扮演著同等重要的角色,發揮著同等重要的作用。通過在體育教學當中融入人文教育,不僅是全面發展的題中應有之意,更是新時代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人文教育是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塑造學生健全人格方面扮演和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現實社會中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往往在學生身體素質教育方面有所側重,難免會忽略人文教育的塑造以及人文精神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構建。反觀當今社會因沖動或無知而走上歧路的新聞屢見不鮮,為了避免和減少此類事情的發生。加強高職院校中的人文教育迫在眉睫。通過在體育中加強人文教育的宣傳,能夠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和責任意識。不僅掌握專業的體育技能,同時也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全面發展即人的德智體美勞五方面協調發展,與片面發展相對,側重于人的體力和智力充分的發展。全面發展旨在為和諧社會提供符合建設者的人才,有利于培養出更高水平的人才。作為側重鍛煉學生體質、強健學生體魄的重要學科,高職體育教學難免在人文教育方面有所欠缺。從而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融合人文理念無疑是助推學生全面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為了能適應生活追求更好的工作一股腦的強調智力教育。導致很多學生在專業知識技能上十分重視,卻忽略身體素質培養,從而不利于體育教學的發展。但是體育教學的作用不僅是身體上的,也能讓學生通過參與體育活動在思想上更加強大,推動學生的身心發展。所以我們要認識到文育與體育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通過進行體育的文化教學,能夠推動學生在意志品質上的發展。高校的體育教學中增加人文方面的教育,能拓寬體育教學的內容和發揚體育精神的作用,從而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2]
正如教育家加里寧所說:“教師的世界觀、品行都這樣或那樣的影響著學生。”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學生的成長很大部分取決于老師的知識水平與能力。因此教師要提升自身的知識文化水平和人文素質,不僅是為了滿足教學的要求,還是學生獲取知識與能力的前提。高職院校在選拔體育教師時,不僅要看重體育教師在體育方面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也要綜合評定體育教師的人文素養與人文內涵。保證教師對體育的發展歷史、相關項目的歷史事件以及體育精神都有深刻的見解和獨到的認識,而且能在教學中以身作則通過自己來影響和感染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也能夠具備足夠的文化修養和身后的文化底蘊。另一方面,學校要注重推進和開設體育教師的相關培訓工作,不斷促進體育教師接受人文教育,提升知識水平。不斷的與時俱進,符合社會發展的主旋律。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國在各個方面各個領域都越來越需要專業性的人才,來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在一定時期下黨和國家大力鼓勵專業化人才的培養,該項措施在一定時期內促進了社會的巨大進步與經濟的飛速發展,產生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的縱深發展,專業化教育也暴露了一些缺陷。由于過分強調專業精細劃分,導致學生的“偏科”現象嚴重,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由此可見將側重于一般教育的通識教育提上日程是極其迫切的。通識教育是一種側重于人文教育的一般性概覽性教育選擇,與之相對應的是專業性教育側重于某一方面某一領域的培養。通識教育往往側重于“育人”而非“教人”,旨在提升學生人文氣息。通識教育沒有硬性的專業劃分,注重開發挖掘不同個體身上的潛質與精神氣質。為了滿足對學生綜合培養的需要,各高校在教學活動中應多開設通識教育科目,強化理論學習培養人文修養,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強大的能動作用。優秀向上的文化能夠促進人們積極正面的實踐,文化熏陶同樣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的行為和觀念。在高職校園中弘揚和宣傳人文精神不僅能夠無形的向學生滲透人文內涵,而且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符合國家以及社會發展的需要。例如開展校園文化節、文化征文大賽、塑造文化長廊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激發學生對人文教育的興趣。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推動人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讓學生能夠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改變學生的價值觀念。
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加強人文理念的塑造,不僅是高職體育教育改革的新風向,同時符合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培養,是高職體育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同時強化體育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培養不僅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路徑,更是形塑學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一環。對于促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健康中國和人力資源強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