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煒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居民參與的體育活動大幅增加,促進了我國各地區體育場地的發展。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的數據,截至2019年,我國各地的體育場地數量達到354.44萬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08平方米。以此測算,我國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超過25個。根據部分省市已公布的2018-19年數據,本文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廣東、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及寧夏18個省市的體育場地情況進行了比較研究,分析其發展特點及影響因素。
我國各地區體育場地數量的差異較大,且從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和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數量兩個角度看,差異情況并不相同。
從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角度看,我國2019年的平均水平為2.08平方米。比較明顯超過這一水平的地區包括寧夏、廣東、北京、山東、福建、浙江、天津等,比較明顯低于這一水平的地區包括四川、貴州、西藏、遼寧等。總的來看,我國東部地區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要高于西部地區。
從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數量角度看,我國2019年的平均水平為25個。比較明顯超過這一水平的地區包括寧夏、重慶、江西、浙江等,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數量均超過30個;比較明顯低于這一水平的地區包括遼寧、天津、北京等,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數量均不足20個。
對比以上兩個指標可以發現,如北京與天津這樣的地區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較大,同時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數量卻較少。由兩項指標反映的這些地區體育場地情況存在較大差異。
此外,從各地區體育場地的絕對數量看,廣東、四川、山東等地區體育場地數量超過20萬個,西藏、寧夏、北京、天津等地區體育場地數量不足4萬個,表明各地區體育場地絕對數量差異也比較大。
首先,從全國范圍看,各項目場地數量存在明顯差異。目前場地最多的是籃球項目,籃球場地達到97.48萬個。此外,全民健身路徑達到82.35萬個,乒乓球場地達到80.56萬個,也都是場地數量較多的項目。目前場地最少的是滑冰與滑雪場地,數量均不足1000個。此外,游泳與排球場地也較少,不足10萬個。
其次,從各地區看,各項目場地數量也存在差異。
在田徑項目上,廣東、山東、河北等地區場地數量較多,超過1萬個;西藏、寧夏、北京、天津等地區場地數量較少,不足2000個。結合人口因素來看,山東、寧夏、安徽、河北等地區每萬人擁有場地超過1.4個,數量較多;北京、天津、四川、西藏等地區每萬人擁有場地不足0.9個,數量較少。
在游泳項目上,浙江、福建、廣東、重慶、四川等地區場地數量較多,超過1000個;西藏、寧夏等地區場地數量偏少,不足50個。結合人口因素來看,廣東、重慶、福建、浙江、北京等地區每萬人擁有場地超過0.4個,數量較多;西藏、寧夏、河北等地區每萬人擁有場地不足0.07個,數量偏少。
在足球項目上,廣東的場地數量明顯較多,超過1萬個;西藏的場地數量則明顯偏少,不足1000個。結合人口因素來看,西藏、寧夏、內蒙古等地區每萬人擁有場地超過1個,數量較多;山西、遼寧、江西、云南等地區每萬人擁有場地不足0.6個,數量較少。
在籃球項目上,廣東、云南、四川等地區場地數量較多,超過5萬個;西藏、寧夏、北京、天津等地區場地數量較少,不足1萬個。結合人口因素來看,寧夏、云南、貴州等地區每萬人擁有場地超過10個,數量較多;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區每萬人擁有場地不足4個,數量較少。
在排球項目上,江西的場地數量較多,超過1萬個;北京、天津、山西、貴州、西藏等地區場地數量較少,不足1000個。結合人口因素來看,江西、福建、寧夏等地區每萬人擁有場地超過1個,數量較多;北京、河北、山西、西藏等地區每萬人擁有場地不足0.2個,數量較少。
在乒乓球項目上,四川、廣東等地區場地數量較多,超過5萬個;西藏場地數量明顯偏少,不足100個。結合人口因素來看,寧夏、安徽、貴州、江西等地區每萬人擁有場地超過6個,數量較多;西藏、遼寧等地區每萬人擁有場地不足2個,數量較少。
在羽毛球項目上,廣東、江西、安徽、四川等地區場地數量較多,超過1萬個;西藏、天津等地區場地數量較少,不足1000個。結合人口因素來看,江西、廣東、安徽等地區每萬人擁有場地超過2個,數量較多;西藏、遼寧、天津等地區每萬人擁有場地不足0.5個,數量較少。
在滑冰項目上,河北、北京等地區場地數量較多,超過50個。同時這些地區每萬人擁有場地數量也較多。相比而言,寧夏、西藏等地區目前還沒有滑冰場地。與滑冰項目類似,滑雪場地也主要集中在河北、山西、遼寧等北方地區。南方地區場地偏少。
在健身房方面,山東、浙江、廣東、福建等地區場地數量較多,超過6000個;西藏、寧夏等地區場地數量較少,不足100個。結合人口因素來看,福建、北京、浙江、重慶等地區每萬人擁有場地超過1個,數量較多;遼寧、云南等地區每萬人擁有場地不足0.4個,數量較少。
從我國各地區情況看,一些體育場地建設受到當地自然條件的影響。這種影響包含氣候、地形以及土地資源數量等方面。
氣候與地形條件主要影響冰雪運動等冬季項目場地建設。目前的冰雪項目,特別是滑雪項目的體育場地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南方地區除個別山區外就很少有滑雪場地。這顯然與當地的自然稟賦有關。滑雪場地要求降雪量大,而且還要有具備一定落差條件的山地。這些條件對于氣候溫和且以平原地形為主的南方地區顯然過于苛刻。如果希望達到這些要求,南方地區必然要投入過高的成本。實際上在歐洲也存在類似的問題。與條件非常優秀的阿爾卑斯山地區相比,英國、荷蘭等國家的自然稟賦就不太適合建造滑雪場設施。其結果是這些國家的大部分滑雪者在冬季都會選擇出國到阿爾卑斯山地區滑雪。
對于一些人口密度偏大的城市而言,土地資源已經成為某些體育場地建設的瓶頸。仍以滑雪項目為例。近年來,隨著的2022年冬奧會的臨近,滑雪運動越來越受到北京市居民的喜愛。《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顯示,2018年北京的滑雪人口已達到376萬人,遠高于國內其他地區滑雪人口數量。在滑雪人口日趨增多的同時,北京的滑雪場數量卻沒有進一步增加。其原因就在于作為國內的超大城市,北京的人口密度偏大,造成土地資源相對不足。與之相比,近年來河北借助冬奧會契機大力建設滑雪場地,在短短幾年間場地數量明顯增長,至2019年已擁有滑雪場地97個,是北京滑雪場地的3倍。兩地滑雪場地建設的差異已使得目前大量北京滑雪者到河北滑雪,而外來滑雪者的增多也促進了河北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到訪游客數量及旅游收入均獲得顯著增長。
一般而言,一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則該地區的體育場地設施數量越充足。但從本文考察的地區來看,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與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數量之間的相關性很低,且各體育項目之間的差異很大。這表明由于其他因素的影響,在有些體育項目上,高水平的經濟發展并不一定就能帶來充足的體育場地設施。例如很多項目受到自然稟賦的不利影響,建設某些體育場地的成本可能過高,由此就很難增加這些項目的體育場地數量。相反,如果相關的體育場地建設受自然稟賦等因素的影響較小,則高水平的經濟發展水平會明顯有助于增加體育場地數量。
在本文考察的各類體育場地中,健身房數量與經濟發展水平的關系最為密切。每萬人擁有健身房數量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的相關系數超過70%,表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健身房數量越多。與其他體育場地相比,健身房建設對自然稟賦的要求較低,各地區建設健身房的成本相差不多,因此健身房的發展基本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出地區經濟發展對體育場地建設的影響。
前文提到,北京與天津等地區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較大,同時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數量卻較少。兩項指標反映的體育場地情況存在較大差異。根據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據測算,我國平均體育場地觀眾席位為26席。北京平均體育場地觀眾席位為49席,且北方很多地區的平均體育場地觀眾席位均明顯超過全國水平。相比而言,上海、江蘇、浙江地區的平均體育場地觀眾席位均不超過20席,明顯低于全國水平。這些數據表明,北方地區雖然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較大,但由于觀眾席位面積較大,導致實際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數量卻少于南方地區。換言之,北方地區的體育場地更適合用于現場觀看體育比賽,而南方地區的體育場地更適合進行健身活動。體育場地的設計與建設從某種角度講體現了一個地區的文化特點,反映了不同地區的文化差異。
除以上因素外,一些政府政策及行業標準都有可能助推體育場地建設,增加體育場地數量。2016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體育總局等政府部門聯合印發《全國足球場地設施建設規劃(2016-2020年)》(發改社會〔2016〕987號)。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國足球場地數量超過7萬塊,平均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達到0.5塊以上,有條件的地區達到0.7塊以上。”根據該文件要求,本文考察的所有地區在2018年或2019年均已達到平均每萬人擁有足球場地達到0.5塊以上。可見,政府政策及行業標準的出臺有利于各地區將體育場地建設納入本地區發展規劃,落實體育場地建設,進而增加體育場地數量。
體育場地建設不僅是滿足居民體育活動的前提,而且也是體育產業發展的基礎。體育場地數量需要與居民進行體育活動的需求相適應。如果場地不足,居民進行體育活動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如果場地過多,或場地使用成本過高,場地就會出現空置,造成資源浪費。只有適應居民體育消費能力的場地供給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推動體育產業的持續發展。
體育場地建設的目的是滿足居民進行體育活動的需求,而居民進行體育活動的需求取決于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因此要加強體育場地建設,則首先要提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提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一般可以從兩方面促進體育場地建設。一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增多,消費能力增強,促使居民進行體育活動的有效需求加大,從而推動體育場地建設。二是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地區財政收入增加,使政府有更多的財力投入體育場地建設。由此可見,提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是進行體育場地建設的必要前提。
每個體育項目有不同的特點,各項目的體育場地對自然條件的要求也不盡相同。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多以及交通條件的改善,越來越多的體育鍛煉者從以往更關注體育場地的距離逐步發展為更關注體育場地的質量。這就使得一些優質的體育場地可以吸引越來越多的外來鍛煉者,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突破一直以來體育場地僅為本地鍛煉者服務,受本地鍛煉者消費能力限制的模式。從國內外實踐看,目前諸如滑雪等項目,一些地區確實已經充分發揮出自身稟賦優勢,建造出優質的體育場地,吸引了大量外來鍛煉者,推動了體育產業的特色發展以及與旅游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使體育產業逐漸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這對于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尤其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