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瑤
(重慶市巫山縣福田小學 重慶 巫山 404700)
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是所有學科教育開展的基礎。而小學語文中古詩詞部分作為文學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體現了我國古典文學的精髓與漢語言文學的博大精深。當前,古詩文的文學魅力廣為人知,在小學階段加大對古詩文的教育力度,有利于傳播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使學生取其精華,培養自身的文學審美以及語文素養。在新課程改革實施后,每個階段的教學模式也在隨之改變。小學階段的教學重點在于如何提升小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讓其可以理論應用于實踐中。生活化教學就是幫助小學生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相關聯,使其印象加深,更容易理解。因此,探究如何提升基于生活化的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質量與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其心理尚未成熟,個性鮮明,具有一定的創造思維與一定的特殊性,需要小學語文教學充分挖掘。古詩文教學不僅可以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弘揚傳播,還能培養小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愛國主義精神。但隨著當前時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媒體媒介走入家家戶戶,小學生與現代化移動終端的接觸變得越來越多,語言文學教育也面臨著新一輪的危機。當前的古詩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師大多采用填鴨式教學模式,單純的對古詩文進行講解。由于小學生對白話文尚未完全能理解,古詩文對其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因此,小學古詩文教學從客觀條件與主觀條件上都具有一定的教學難度[1]。加上死記硬背的方式更是阻礙了古詩文教學質量的提升。由于當前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目的仍偏向于應試教育,呆板的翻譯教學無法將古詩文原本的優美意境呈現出來,這本身也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踐踏。
在小學古詩文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應用重點在于強調“生活”。因為小學生年齡較小,還處于愛玩愛鬧的階段,因此“寓教于樂”顯得十分重要。同樣,古詩文教學模式也應適當將進行改變,使其更加貼近生活,激發小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從而提升小學古詩文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首先,小學語文中選錄的古詩文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作品,想要小學生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就要先使其對作者有一定的了解。因為不論是白話文還是古詩文,都是作者情感的抒發與體現,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背景,才能明白作者當時創作時的心情。在古詩文的生活化教學當中,將古詩文以故事的形態講解,深入淺出,更貼近于小學生的生活,方便對其進行合理引導與啟發。“講故事”不僅可以使小學生更加快速的理解作者所處的生活背景,還可以啟發小學生將古代與現代的生活進行對比,突出我們當前生活的美好,以此加深小學生對古詩文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與意境的理解。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的古詩“贈劉景文”中,教師就可以結合作者蘇軾當時的心境進行講解。這首詩抒發了逆境中作者廣闊的胸襟以及對同處窘境中的友人的勸勉與支持。全詩運用托物言志的修辭手法,意境高遠。此詩前半首“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中所說荷盡菊殘,但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氣節。后半首詩“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通過“橙黃橘綠”勉勵朋友困難只是一時的,勸勉友人要積極樂觀,切莫意志消沉。通過結合作者背景的生活化教學,可以有效幫助小學生認識到“友情”的價值,培養其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2]。
其次,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瑰寶,每一個流傳至今的古詩文作品都擁有其絕美的意境。小學生年齡較小,對生活中的事物都充滿著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一點,將古詩文中的所想表達的情感與意境展現在小學生面前,提升其文學審美能力與藝術鑒賞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設備,利用影音進行生活化教學。例如,在教學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望廬山瀑布》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直觀的廬山瀑布相關視頻將小學生帶到廬山瀑布前,讓其可以深刻體會到“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覺。在生活化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力暢想古詩文中所描繪的畫面,使古詩文呈現出更加鮮活的生命力,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古詩文的藝術魅力[3]。
最后,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通過分組學習讓小學生對古詩文展開自由討論。例如,在學習部編版四年級下冊《清平樂·村居》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分組根據自己對詩詞的理解任意選擇其中一句詞用繪畫的方式將場景描繪,然后讓小組間互評哪組作品對這首詞的理解最為貼切,最后教師作出點評與鼓勵,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自身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綜上所述,古詩文作為小學語文學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將生活融入教學,不斷提升小學古詩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