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素純
(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青竹湖湘一外國語學校 湖南 長沙 410000)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的英語知識,還要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導圖的應用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形成一條邏輯清晰的思想主線圖,這是一種“圖表式”的表達方法,將一些知識點構建成為一個有邏輯的思維導圖,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小學生的有效關注時間短暫,思維導圖就完全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習慣,引導學生在眾多復雜的信息當中迅速找到有聯系的概念,進而做到知識可視化。筆者在教學中也進行了多次的實踐,發現思維導圖不僅能夠直觀的展現出英語知識點,還能夠幫助學生梳理英語結構,便于學生理解記憶。
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大多數教師的教學方式都比較常規,采用開門見山的導入方式,直接講授本節課的新知識,或者利用復習上節課內容的形式開展教學,這樣的枯燥的形式不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使學生的思考受限。因此,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開展課程,不僅能夠提起學生的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例如:在學習“We'll go to the zoo.”知識點時,首先要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是讓學生詢問,交流各自要做的事情,并且采用一般將來,單詞掌握方面就是一些地點性質的詞語。[1]所以在教學的開始,教師可以利用放射式的思維導圖來導入本節課的內容,利用多媒體將where詞語放在中央,然后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學過的表示地點的詞匯來進行填充,不僅只局限于教材上的內容,這樣能夠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并且幫助學生構建了英語知識體系。
對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來說,單詞是開展學習的基礎,只有在掌握了大量的英語單詞之后,學生才能夠更好的學習英語知識以及在生活中進行實踐應用。但是對于剛剛接觸英語的小學生來說,記憶單詞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利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幫助學生形成一個框架,有利于學生掌握更多的英語單詞,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例如:學“Thirteen,fourteen,fifteen”這一單元的單詞時,教師就可以采用思維導圖來進行教學,將thirteen和fourteen組都是以teen為后綴,學生通過這一思路來思考還有哪些單詞是這種類型的后綴,學生通過思考和交流能夠總結出fourteen,fifteen都是這樣的構成方式。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高效的記憶單詞,還能夠掌握這一學習方法。
同樣道理,教師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的方法來提升學生的閱讀效率,教師首先找出閱讀文章當中的主線,然后引導學生在主線的基礎上進行快速閱讀。[2]例如:在學習“Have you got a headache?”這一課時的內容時,本節課的內容是圍繞生病來講的,所以教師在教學當中可以根據生病這條主線進行思維導圖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單詞以及語法,隨后還可以根據本節課的內容設置一個醫生問診的教學情境,讓班級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利用本節課的句式來進行問診,使每一位學生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當中,進而有效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對于小學階段的英語課堂來說,英語寫作教學是英語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利用思維導圖開展教學可以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進而有效的提升三年級學生的寫作水平。例如:在講解“Can I have an ice cream?”這一課時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比如橘子、蘋果、冰淇淋、餅干、巧克力、漢堡包等等,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寫出如何進行點餐或者購買,在寫作練習的過程中,學生也可以運用以前的詞匯以及語法,還能夠鞏固之前所學習的英語知識。[3]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導圖讓學生進行看圖觀察然后寫作的聯系,這樣不僅方便學生將英語知識融入到日常的生活當中,還能夠更加直觀的展現出來,促進學生發散思維,在此基礎上拓展學生的寫作思路。
總而言之,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地位至關重要,是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的一種改革創新,其中可能存在一些教學漏洞,需要學生配合教師來一同進行改善,只有掌握思維導圖這一學習技巧,才能夠將其更好的運用到小學英語的學習當中。從而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讓學生的思維不僅僅局限于課堂的“填鴨式”教學形式,而是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提升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