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菊
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研究*
劉成菊
(內江師范學院,四川 內江 641000)
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是一個漫長的、持續的、動態的、不斷發展、不斷深入的過程。在對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詮釋的基礎上,對其專業素養進行研究。得出結論:早期特殊體育教育具有“教育對象特殊性”“教育主體的雙重性”“教育內容及方法的針對性”三方面特點。在對以上內容分析的基礎上,闡述了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意義,從“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情意”“綜合素質”四方面分析了其專業素養的構成,針對早期特殊體育教育的特點和專業素養的構成因素,從教師發展的角度,提出了強化職前教育,增強職中學習,加強職后培訓三方面的策略。目的在于從職前、職中、職后三個層面,通過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方式,提升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促進0-3歲嬰幼兒早期特殊教育水平的提高。
0-3歲;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
“幼有所育”排在黨的十九大提出必須取得新進展的七大民生工程之首。可見國家對幼兒教育的重視。現代腦科學的眾多研究已經證實,0-3歲是孩子大腦發育、智力發展、語言獲得、個性養成的關鍵期,重要的神經元聯結將在這個時期形成(或不形成)[1]。由此可見3-3歲在人一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正在逐漸被國家重視和社會認可。早期教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是早期教育水平提高的關鍵因素。然而,0-3歲早期特殊教育嬰幼兒是早期教育的一個特殊群體,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是早期教育教師中的一類特殊教育者,其專業素養的提高意義更大。
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是一個漫長的、持續的、動態的、不斷發展、不斷深入的過程,這一過程沒有終點,需要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通過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才能保證專業素養的提升。本研究在相關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對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進行詮釋,對早期特殊體育教育的特點進行總結與分析。在對以上內容分析的基礎上,闡述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意義,分析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構成因素,針對早期特殊體育教育的特點和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構成因素,從教師發展的角度,提出了提升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策略。旨在從職前、職中、職后三個層面,通過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方式,提升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促進0-3歲嬰幼兒早期特殊教育水平的提高。
早期教育是指在0-3歲的嬰幼兒人生的早期期間進行的教育,這種教育包括兩方面:(1)對0-3歲嬰幼兒直接進行正確的、良性的刺激、誘導、干預、培養等,以此來開發潛能;(2)對0-3歲嬰幼兒的家長,通過協商性的指導,根據嬰幼兒自身特點及所處的教育環境而產生的影響及進行的教育。
近年來對特殊體育的研究,學者們沒有定論,對其定義有不同的認識與理解,主要包括廣義和狹義兩方面。本研究在參考國內外相關學者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廣義和狹義特殊體育的定義,結合本研究中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將特殊體育定義為:為體育運動能力顯著低于同齡平均水平的0-3歲嬰幼兒及他們的家長提供體育教育及體育服務。由此可見,本研究中特殊體育其中一個教育對象即0-3歲嬰幼兒具有特殊性,所以本研究的特殊體育也是區別于常規體育及學者們定義的廣義和狹義的特殊體育。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是一種更狹義的特殊體育,因為施教對象除了0-3歲特殊嬰幼兒提供體育教育及體育服務外,還要對其家長提供體育教育及體育服務,這樣才能保證0-3歲嬰幼兒特殊體育教育的順利完成。正因如此,特殊體育教師在進行特殊體育教育中也體現了教育主體的雙重性,即體育教師及其家長都是教育主體,同時0-3歲特殊嬰幼兒家長除了是教育主體外,也是受教育對象,在體育教育過程中,家長具有雙重身份。
教師專業素養是從事教師職業的前提,且必須體現“專業性”特性,是在教育的過程中教育效果的具體體現,是職業品質的總和,是指“經過長期系統的培養,科學訓練,并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逐漸發展而成的具有專門性、指向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素養,強調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標志性。[2]”
根據以上對“早期教育”“特殊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分析理解的基礎上將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定義為: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通過接受教育的形式獲得,或者在對0-3歲早期特殊教育的嬰幼兒及其家長進行特殊體育教學實踐中獲得的,直接體現并作用于教學實踐的,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職業品質的總和。
2.1.1教育對象特殊性
早期特殊體育教育對象的特殊性主要體現在三方面:首先,體現在“早”。早期教育的其中一個教育對象是0-3歲的嬰幼兒,在人從出生到終老的一生教育中,早期教育算是最早的教育了。0-3歲的嬰幼兒因為年齡小,所以教育有其特殊性,不能按其他年齡段的教育對象進行教育;其次,特殊性體現在接受教育的對象有兩個,除了0-3歲的嬰幼兒以外,還包括嬰幼兒的家長。因為0-3歲的嬰幼兒,生活起居不具有獨立性,且生活的主要范圍是家庭,所以家庭成員尤其是嬰幼兒家長對他們的影響較大,嬰幼兒對父母的依賴性也很大;最后,特殊性還體現在0-3歲的特殊嬰幼兒由于身體或者心理的殘疾,導致其體育運動能力明顯低于同齡的其它嬰幼兒。這是0-3歲早期特殊體育教育“特殊性”的根本所在。以上三方面都說明了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正因為這一特殊性導致了其它方面的特殊性。
2.1.2教育主體的雙重性
一般情況下,體育教育的教育主體是體育教師,但是因為早期特殊體育教育的對象具有特殊性,除了0-3歲嬰幼兒以外,還包括這些嬰幼兒的家長。教育對象的雙重性決定了教育主體的雙重性。因此0-3歲嬰幼兒早期特殊體育教育的主體是由體育教師和嬰幼兒家長共同擔任,由這兩大主體共同為0-3歲特殊幼兒提供體育教育和體育服務。
2.1.3教育內容及方法具有特殊針對性
早期特殊體育教育因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教育主體的雙重性導致了教育內容及方法的特殊性。教育內容及方法除了正常的0-3歲嬰幼兒早期體育教育的內容及方法外,還要對“特殊”0-3歲嬰幼兒設置具有針對性的教育內容及方法,而不是生搬硬套一般0-3歲嬰幼兒早期體育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因此,0-3歲嬰幼兒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是要經過專門機構進行特殊培養與培訓合格后才能從事相關體育工作的。
0-3歲早期體育教育的嬰幼兒是人的一生中教育的敏感期和關鍵期,為其后階段的教育提供基礎和保障。然而,0-3歲特殊教育嬰幼兒更是特殊群體中的特殊者,因為其身體和心理方面的殘疾導致體育運動能力明顯低于同齡其他嬰幼兒,在這一階段更需要體育教師對0-3歲特殊嬰幼兒及其家長進行早期特殊教育,同時需要這些嬰幼兒家長通過體育教師的體育教育及體育服務,也參與到體育教育中來。因此,提升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意義重大。一方面,有助于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知識的豐富、專業能力的提高、專業情意的提升,以及身體和心理綜合素養的提高,更好的為0-3歲早期特殊教育的嬰幼兒及嬰幼兒家長提供體育教育和體育服務;另一方面,有利于0-3歲早期特殊教育嬰幼兒體育能力的提高。身體和心理殘疾的0-3歲嬰幼兒,其體育能力的提高具有階段性和發展性特點,因此在早期體育教育時,適當的時候給予刺激和干預,有利于其身心的發展及康復,對后期順利接受其他教育打下基礎,這一階段體育教育實施的好,對其后期一生的發展都是有好處的。同時,減輕了家長的負擔和心理、經濟等方面的壓力,減輕了社會的負擔和壓力,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
2.3.1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構成
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能夠促進0-3歲早期特殊教育嬰幼兒身體和心理的發展。本研究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專家訪談、問卷調查、數理統計等方法,經過課題負責人及課題組成員分析、討論最終得出結論:認為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包含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情意以及綜合素質四方面。
(1)專業知識——專業素養的基礎
專業知識包括基礎知識、學科知識、實踐知識三部分。具有淵博的基礎知識是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基礎。一般意義上講,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知識越廣博,其教學能力越強,教學中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教學質量越高,教學效果越好,因此,專業知識是基礎。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除了具有淵博基礎知識外,還要擁有本學科的學科知識。學科知識是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職業特性的體現,屬于職業特性的核心知識。因為早期特殊體育教育是交叉性學科,包括早期教育、特殊教育、體育科學等學科知識,所以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除具備一般教育學科知識外,還必須具備早期教育學科知識、特殊教育學科知識和體育教育學科知識。除了以上基礎知識、學科知識外,還必須具備實踐知識。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獲得實踐知識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在接受教育時,通過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教育研習等方式獲得;第二種,對0-3歲早期特殊教育的嬰幼兒及其家長進行早期特殊教育實踐中獲得。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通過這兩種方式,在教育實踐中的實際獲得或者表現出來的對早期特殊體育教育的認識。
(2)專業能力——專業素養的核心
專業能力包括早期特殊體育教學能力、特殊體育教育專業技能、特殊體育科研能力、自我發展與反思能力四方面。以上四方面的能力是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對0-3歲早期特殊嬰幼兒及其家長在施教過程中所應具備或者在教育過程中獲得的能力,是知識向能力的轉化過程,也是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核心部分。因為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及雙重性特性,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除了“大眾”教學外,更多的可能面對不同的0-3歲早期特殊嬰幼兒及其家長進行“個案”教學。所以,不管是“大眾”還是“個案”教學,都需要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具有教育設計、教學實踐、課程開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特殊問題特殊處理等能力。特殊體育科研能力是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綜合已有知識和經驗去探索與開發未知世界,同時具有發明或創造的能力。因此,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除了教育工作外,還要努力成為研究者和教育家,這是對自身價值的提高和升華。最后,自我發展與反思的能力是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必須具備的一項專業能力。自我發展是一個持續的、動態的過程,需要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嚴格要求自己,積極進取,才能促進其教育事業的發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充分說明了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反思能力的重要性。
(3)專業情意——專業素養的升華
專業情意包括專業理想、專業情操及專業自我三方面構成。專業情意是早期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素養的升華,屬于精神范疇。專業理想是早期特殊教育教師對早期特殊教育工作的向往和追求,是為之奮斗的目標,努力的方向,發展的動力。專業情操是早期特殊教育教師的感情與思想的綜合,是其道德、愛心及責任心的具體體現。專業自我是早期特殊教育教師對所從事職業的心理傾向,包括對工作的感受、接納以及肯定三方面。“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足見教師職業的神圣與偉大。早期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加上接觸的其中一個教育對象年齡小,且屬于非正常嬰幼兒,如果沒有專業的理想、專業的情操及優秀的人格品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即專業自我,縱使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專業技能也都無濟于事。
(4)綜合素質——專業素養的保障
綜合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作為一名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因為工作性質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強健的體質、充沛的體能以及較強的適應能力才能從事和勝任早期特殊體育教育工作,身體素質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言,來自國家、社會、家長、0-3歲特殊嬰幼兒等各方面的壓力,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如果沒有強大的心理素質也很難勝任這份工作。
綜上所述,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由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情意、綜合素質四方面因素構成。這是方面因素相互聯系、缺一不可。其中專業知識是基礎,專業能力是核心,專業情意是升華,綜合素質是保障。
2.3.2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的策略
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影響因素包括內因和外因。其中內因包括:認知能力、職業發展動機、個人發展需求三方面;外因包括國家、社會、培養與培訓機構三方面。根據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構成及影響因素,提出了專業素養提升的策略,具體如下:
首先,強化職前教育。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的職前培訓是成為早期特殊教體育教師的第一步。通過運用多種培養模式,構建切實有效的課程體系等方式強化職前教育。
其次,增強職中學習。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在工作過程中,通過不斷的學習,加強實踐,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專業情意及綜合素質。通過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綜合素養的提升,增強職中實際運用能力,提高我國早期特殊教育的整體水平。
最后,加強職后培訓。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職后培訓是提升其專業素養的重要途徑。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通過強化職前教育和增強職中學習的方式,并不代表其專業素養就完全提升了,還應加強職后培訓,這樣才能從事和勝任早期特殊教育工作。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綜合素養的提升是一個漫長的、持續的、動態的、不斷發展、不斷深入的過程,這一過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需要其通過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才能保證專業素養的提升。針對早期特殊體育教育的特點和專業素養的構成因素,從教師發展的角度,強化職前教育,增強職中學習,加強職后培訓三方面提升早期特殊教育體育教師專業素養,促進0-3歲嬰幼兒早期特殊教育水平的提高。
[1]李洪久.淺談體育運動對兒童大腦發育的存進作用[J].現代經濟信息,2017(7):431.
[2]郭少英.教師素養與教師專業素養概念辨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科學教育版),2013,15(10):68-71.
[3]董素芳.美國0-3歲早期教養人員從業資格的制定及對我國啟示的研究[D].上海:華南師范大學,2014.
[4]廉文.美國伊利諾伊州《0-3歲兒童早期學習指南》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7.
[5]王乃正,王冬蘭,張小永.學前兒童家庭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270.
[6]宋靜.關于陜西省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發展的思考[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6):97-100.
[7]薛燁,朱家雄.生態學視角下的學前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65-70.
[8]梅林晨.我國0-3歲兒童早期教育實踐研究綜述[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5(5):67-71.
[9]張遠麗.0-3歲兒童早期教育師資培養的困境及建議[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7(4):47-50.
[10]盛永進.特殊教育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Research on Professional Literacy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arly Special Education
Liu Chengju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eijiang 641000, Sichuan, China)
四川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四川0-3歲兒童早期發展與教育研究中心資助項目(SCLS20--18)。
劉成菊(1982—),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早期體育教育、特殊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