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華 湯劍文
利益相關者視角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可持續發展研究——以“世界冠軍搖籃”南通為例*
王立華1湯劍文2
(1南通大學 體育科學學院,江蘇 南通 226019;2 南通市體科所,江蘇 南通 226019)
文章分析南通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面臨的矛盾與困境,探索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合作共贏的可持續發展對策。以利益相關者和博弈論為理論基礎,辨析“體育局與教育局”“運動訓練與文化學習”“運動員進口與出口”“教練隊伍接續與斷層”的關系,提出南通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案,為南通及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長遠規劃提供借鑒。
后備人才;可持續發展;利益相關者
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是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源泉,只有源源不斷的輸送才能推動我國競技體育選手參加國際交流、彰顯競技體育的魅力、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直接體現我國人民的競爭力和國家文化的軟實力,體育集政治、經濟、文化等要素于一體,是展現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載體。2017年8月27日,習近平在天津會見全國群眾體育代表時強調“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 2017年12月6日,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聯合制訂并印發了《關于加強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認為“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關系體育事業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始終高度重視并不斷創新。[2]”這是我國第一份關于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指導性文件,對于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南通地處小城,100年前便已通過學校體育路徑培育運動員,曾在遠東運動會和奧運會上獲獎。1995年9月,時任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視察南通兒體校時題詞: “扎實打好基礎,世界冠軍搖籃”[3]。至今南通輸送的運動員已在10個項目上出現21位世界冠軍,且從1992年至今南通健兒已連續7屆獲奧運金牌,剛剛南通籍羽毛球選手石宇奇和皮劃艇選手李彤已入選參加2021年東京奧運會。百年滄桑巨變,在文化變遷、教育和經濟改革的影響下,南通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出現后勁乏力趨向,如何平緩度過這一瓶頸期?本文借助利益相關者理論進行探討,以期追尋答案。
就理論方面而言,文化教育直接關系到體校發展的生命力,關系到優秀體育后備人才的培養,關系到我國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因而業余體校既要遵循體育的特殊規律,又要符合教育的普遍規律,兩者兼顧,不能顧此失彼。然而事與愿違,體校追求學生的競賽成績,傳統項目學校追求學生的文化成績,二者之間產生了尖銳的矛盾,嚴重影響了選材工作,即便與城中、一附和二附等重點小學組成對口學校,緩解燃眉之急,但隨著年級的升高,課業越來越重,尤其到了初中后,完成課業的時間越來越長,睡眠不足難以保證訓練質量。出現家長因擔心成才率低,而放棄子女被輸入省隊的機會,通過采訪了解到這種情況不止在一個項目中出現過,羽毛球、乒乓球、體操、游泳等項目中都出現過這種情況。
鄧小平主席提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后,南通體育局與時俱進出臺了后備人才培養的系列政策,形成了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新局面,個別教練由于思想定力不夠,急于求成的采用拔苗助長的訓練方法,導致運動壽命大幅度縮短,嚴重破壞了青少年運動員的成長規律,人才培養是系統工程,違背這一理念便阻斷了人才輸送的渠道,自絕后路。另外教練員的年齡層級的銜接、教練的競技水平、人才培養理念和使用新技術等方面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隨著世界冠軍的啟蒙教練秦義明、王漢生的去世,姚一平、顧小晶、張建武、戚建明、湯國輝、趙振明、張平、錢曉東、穆志祥等教練的退休或即將退休,南通功勛教練出現了嚴重的斷層,而年輕教練在對接上還需要一定的成長空間和時間。
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為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提供重要的人力資源,但由于思想認識、政策落實等方面的原因,其發展受到限制,比如有的傳統校分管領導輕視運動員的培養,只要求本校運動員在比賽中奪金牌,爭總分,以示領導的業績和學校的知名度,但對如何培養漠不關心,嚴重制約了人才培養的良性發展。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競技體育訓練體系的關系出現隔斷,缺乏利益共同體的訴求,無論在宏觀的領導層面、中觀的教練員與體育教師層面、還是微觀的運動員層面都缺乏有效的溝通和銜接,導致訓練層級之間出現斷裂。2019年南通中學招收女排運動員時,參加考核的人數只有6人,為了能組隊訓練,無論考核結果如何全部錄取,陷入無才可選困境。
“進口和出口”是指學生進專業運動隊中,出口是指運動員轉業安置或者退役就業。南通體校副校長葛亮接受采訪時談到:“90年代以前報考體育的學生非常多,當時國家包分配,90年代后不包分配了,報名學體育的人開始下降。”而且競技體育塔尖的高淘汰率意味著“非升即走”,所以大量省隊運動員必須回到地方,只有少數人能解決就業,大多數人只能退役后自謀生路,專業運動員的出口不暢致使入體校訓練的人數極具下降。南通市政府為了緩解人才流失出臺了相應政策,比如安置進機關、體育局、體校、工廠和企業等,但隨著市場化的推進,各部門要求逐步提高招收人員的學歷、學位、專業技術水平等,使退役運動自主擇業成為主要趨勢,如何助力運動員就業也就成為新的課題。
南通市體科所近年來積極參加各種專業性的體育科學培訓,比如骨齡讀取、生理生化指標解讀等,在解讀數據方面有非常大的突破。該所還理論聯系實踐撰寫多篇論文發表在省市和全國體育科學大會上,同時體科所也獲得了多項省市級科研課題,個別研究員還協助國家隊進行科學化數據分析,南通體科所完全勝任本市后備人才培養科學化選材和訓練。部分教練員能夠參考體科所測試的生理生化指標數據分析,但也有部分教練員依然根據老辦法、老經驗進行選材和訓練,并未參考生理生化測試指標的測試結果。甚至個別教練拒絕采集運動員的血液進行數據分析,而世界先進的國家無不以科學數據為陣地,我們將經驗選才、訓練與科學選才、訓練相結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利益相關者理論是經濟學和管理學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者弗里曼認為:“利益相關者是指能夠影響組織目標實現或受目標實現過程影響的人”。[4]分析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促進均衡發展,實現多贏利于可持續發展。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應該是利益相關者經過合作與博弈后,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化的結果。
各利益相關者基于不同的培養目標,進行了不同的成本投入,從而追求自身訴求的最大化。所以,界定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利益相關者包括政府部門、體育局、教育局、體校、傳統項目學校,教練員、運動員、家長等。政府部門是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宏觀調控者,協調各部門及相關人員落實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規劃,追求最大的社會效益。體育局落實頂層設計,確保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輸送率、成才率,追求最高的成績資本。教育局是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助推者,希望獲得優異的競賽成績和社會效益。體校是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實施者,追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傳統項目學校是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支持者,追求最大的社會效益。教練員是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奠基者,直接影響輸送率,付出時間成本和精神成本,追求人生價值,具體收益體現在職稱評定、薪酬增加、地位提升等方面。運動員是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受益者,通過自我時間、精力、體力的付出獲得個人成績資本的累積,追求社會榮譽和經濟利益。家長是孩子的陪伴者,希望孩子成才。教師是支持者,支持傳統校的決定,獲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需要各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所以,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利益沖突。如體育局希望把學生的運動競賽成績放在首位,獲得最大的運動成績資本,而教育局希望把學生的文化課成績放在首位,追求最大的文化成績資本。再比如政府部門希望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能夠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促進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教練員希望管理部門兼顧考慮教練員的工資薪酬,獎勵獎金,職稱評審等,總之,在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各利益相關者都希望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各利益相關者博弈過程中所引出的利益協調問題,根植于國家競技體育和國際競技體育競爭力提高的共同期望,落實在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輸送率和成才率中,實踐于各個利益主體積極參與、共同培養,通過構建互動合作機制,形成良好的利益共同體,促進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
人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那么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當然也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在利益相關者的理論指導下構建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策略,需基于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堅持遵循人才培養規律,以成才率為先,競技成績資本和文化成績資本相統一的原則;處理好政府、體育局和教育局的責任關系,堅持以政府為主體,體育局和教育為基礎的原則;處理好人才成長規律和協調發展的關系,堅持穩定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構建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的策略,必須處理好“競技成績資本和文化成績資本”“政府與體育局、教育局”“穩定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協調好各相關者之間的利益訴求,既要消弭不重視文化學習、教練員業務能力不足,部門之間缺少深度融合等問題,也要消弭優質運動員的進口和出口、競爭環境失調等問題,構建以公平性、發展性為導向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策略。
江蘇省體委本著提高強項、強化弱項、充實缺項、發展新項,發揚傳統項目的原則,布置了新的項目布局,這一決定從政策層面引導了南通市的項目布局,南通市根據省體育局的要求及其本市自身發展的需要優化后的項目布局是,體育運動學校包含的項目有田徑、擊劍、射擊、籃球、排球、足球、摔跤、柔道、舉重、射箭、武術(散手),手球、自行車;兒體校包含體操、游泳、跳水、乒乓球、羽毛球、蹦技;網球項目安排在體育館。南通不僅要保持擊劍、排球、自行車、體操、游泳、跳水、乒乓球、羽毛球和蹦技等優勢傳統項目,還要根據南通自身的需要引進新興項目,比如2004年引進射箭教練員梁志文,經過15年的基礎工程建設已培養出世界冠軍級運動員丁倚亮。這充分說明項目布局和開拓創新政策引導的重要性,所以在這一背景下,南通應創造“多點開花”的機會,在保持優勢項目的基礎上,在社會利益和經濟利益的基礎上創造出更多的新的增長點。
南通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要走精品之路,要注重質量而不是只注重數量,教練員對運動員的培養要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要遵循體育人才成長規律和公平競爭的原則,要保持內涵式培養這一關鍵要素,這也是為什么南通個別運動員甚至連省隊冠軍都沒有獲得,卻被選入國家隊,最終站在了冠軍領獎臺。為了體教融合的更好,要控制好物質成本和精神成本,要抓住人才培養的時機,積極探索體教融合的培養模式。各自為政的工作方式難以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要將體教融合切實深入到相關部門、相關人員的工作之中,無論從宏觀、中觀還是微觀方面都要做到有效對接,主動處理好六種關系:體育局與教育局的關系、體校與重點中、小學的關系、教練與班主任的關系、教練與學員的關系、領導與教練的關系。做到互幫互助,義務互盡、成果共享,才能利于一體化的管理,利于有成效的培養后備人才。
南通要完善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多項目發展定位,培養多項目增長點,南通的游泳、羽毛球、體操、乒乓球、排球等都是優勢項目,那么在此基礎上衍生出跳水、蹦床、技巧、沙排、皮劃艇等項目,成為南通成功打造的新的奧運品牌項目,包括南通在十六屆省運會前增加的射箭項目,也逐漸培養成為奪得世界冠軍的項目,南通為了能夠持續打造品牌項目應該充分發揮現有訓練基地的作用,并在此基礎上堅持走自培、委培與引進相結合的道路。市縣聯動,體教融合,努力做強、做大現有項目,鞏固發展優勢項目,強化和提升基礎項目,積極填補空缺項目。大力挖掘縣(市)區在后備人才培養上的潛力,形成競技體育新的增長點。體育、教育部門要做到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積極引進優秀教練員,并為其解決子女上學、配偶就業等問題,給予住房等優惠政策。
建立由市政府分管領導為組長,市體育、教育等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和各縣(市)、區政府分管領導參加的體教融合領導小組,定期研究和部署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工作,協調市與縣(市)、區之間,體育、教育等部門之間的關系,解決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工作中的問題。深化訓練體制改革,多渠道、多層次興辦運動隊,支持市隊縣辦、學校辦、企業辦等多種形式辦隊。按照責權利統一的原則,建立目標責任制,實現責、權、利三者的有機結合。從輸送人才、比賽成績、輔導基層訓練三個方面考核教練員。要關心他們的思想工作、學習和生活,提供在職進修、業務培訓、參觀考察等機會。通過“伯樂獎”“啟蒙獎”“輸送獎”等認可教練員的付出,激勵教練員的自信。引入競爭機制,實行“低職高聘、高職低聘”,采用聘用制、合同制,吸收、引進優秀的教練員,補充教練員隊伍,打造一支高、精、專的南通教練員隊伍。
2020 年 4 月 27 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該《意見》提出要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要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要加強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和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要深化體校改革;要規范社會體育組織;要大力培養體育教師和教練員隊伍;要強化政策保障[5]。體教融合是新時期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路徑,南通自上而下地在全市范圍內形成由幼兒園到大學教育體系的支撐。由傳統校、業余體校到運動學校,多層次,多形式的訓練網絡。解決了運動員升學問題,避免了家長的后顧之憂。以南通市區為例,一條龍的服務體系包括一附幼兒園、城中小學、南通市第三中學(初中)、南通中學(高中)、南通大學,中小學幼兒園有傳統校,大學有高水平運動隊,打通運動員的“入口和出口”問題,解決“進得來、出得去”的難題。
學訓矛盾兩者是辯證統一的。尤其是一部分優秀運動員,他們的思維比一般孩子敏捷,反應靈敏,接受能力快,加上有健壯的體魄,非智力因素促進了智力因素的發展。所以,課余訓練促進了文化課學習,而文化學習又助于提高運動員的自身素質和運動成績,并為將來適應高難度科學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要樹立每個學生都能成才的理念:對于不想學習文化課的運動員要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對于基礎薄弱想學習的運動員,可利用周末和寒暑假集訓期間進行文化補課;同時教練員也要督促家長抓好子女學習。在多方合力的作用下一定能提升運動員學習成效。中國援助墨西哥的教練馬進在第30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上,帶領跳水隊獲4枚金牌。他認為成功的原因是:“墨西哥非常注重運動員的學習,都是系統上課,比賽時會協調減少課程或者請老師進行特殊輔導。有系統學習的運動員,接受能力會強一些,考慮問題也會更加全面。[6]”
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是我國高水平競技體育塔基,是我國戰勝世界強國的重要支撐。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政策、人力、財力、技術的共同支持,需要各利益相關者“以培養奧運后備力量,加快建設體育強國”為內驅力,以提升競技體育后備人才的成才率為共同目標,以追求國家集體榮譽為首要利益,構建良性的合作機制,形成利益共同體,共同推進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可持續發展。
[1]長城網.習近平的體育強國夢[EB/OL].[2018-08-28]https://www.sohu.com/a/167847880_119586.
[2]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關于加強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工作的指導意見:體青字[2017]99號[S].2017:1.
[3]南通市人民政府網.37年98次問鼎世界三大賽,奪金次數居全省設區市之首:“世界冠軍搖籃”三級跳[EB/OL].[2018-05-31]http://www.nantong.gov.cn/ntsrmzf/ntxw/content/bef569de-e107-4354-9d05-eb84f48f02bd.html.
[4]FREEMANR E.Strategic management: a stakeholder-basedapproach[M].Boston: Pitman,1984: 24.
[5]新華社.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強調: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完善治理體系 善于運用制度優勢應對風險挑戰沖擊[EB/OL].[2020-04-27].http://www. gov. cn/xinwen/2020-04/27/content_5506777.htm.
[6]新華網.中墨體育“友誼之花”綻放世界大運會:專訪中國援墨體育教練團團長馬進[EB/OL].[2019-07-15].http://www.xinhuanet.com/2019-07/15/c_1124752313.htm.
AStud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thletic Sports Talents Reserv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akeholders--Taking Nantong, "Cradle of World Champions" as an Example
WANG Lihua ,etal.
(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Jiangsu, China)
江蘇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課題“南通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歷史研究(1902-2014)”(16YB152);南通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15WB15)。
王立華(1978—),博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