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珊珊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將審計工作的地位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后,組建了中央審計委員會,致力于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事業進入了新時代。經濟責任審計是審計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高校內部控制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加強高校領導干部監督和規范高校內部經濟管理,促進高校黨風廉政建設的一個重要手段。現階段,雖然大部分高校都開展了經濟責任審計,但效果大多不理想,與新時代經濟責任審計的要求相距甚遠。
雖然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都成立了審計委員會作為審計決策議事協調機構,但在高校層面仍存在對審計工作不夠重視的問題。一方面,很多高校沒有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審計機構仍然與紀檢監察、財務或者其他部門合署,甚至隸屬于某個部門,這樣的機構設置與國家提出的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履行內部審計職責的要求相背離。審計機構的不獨立,使得內部審計人員在工作中瞻前顧后,影響了審計結果的客觀性。《教育部經濟責任審計規定》要求,高校應設立由人事組織部門、紀檢監察部門、內部審計部門等組成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和部署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但許多高校并沒有這樣的議事機構,經濟責任審計大多采取組織人事部門委托,內部審計部門實施的方式,在實施審計過程中,組織人事部門、紀檢監察部門并未介入。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內部審計工作不是由學校主要負責人直接領導,組建審計委員會的更是少之又少,黨委和行政主要負責人不直接領導內部審計工作,將內部審計等同于普通的管理部門,使得審計工作在開展時會處處掣肘,權威性難以發揮。特別是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時,審計對象為學校內管中層領導干部,沒有主要領導的理解和支持,審計工作會困難重重,效果也會打折扣。
高校不同于企業,不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學校未與內管干部簽訂經濟責任書,明確其任期的經濟責任和需要實現的經濟目標,導致審計時沒有抓手,審計評價較為困難。而高校內設部門眾多,審計的對象比較復雜,基本涵蓋了高校所有內管干部及部門,各部門的職能差異較大、經濟運行模式大不相同,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標準難以統一。
審計工作已經進入了新時代,但很多高校的審計思維、審計模式、審計工作方式方法并沒有與時俱進,存在與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新發展新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影響了經濟責任審計效果的提升。一方面,很多高校認為經濟責任審計僅限于對領導干部任期經濟管理方面的問題,在實施經濟責任審計時只關注領導干部任期部門預算執行是否合理、財務收支是否合規,與新出臺的《黨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事業單位主要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規定》和《教育部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中要求的經濟責任審計要更加側重于領導干部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以及學校規章制度的情況、重大經濟決策的情況、履行黨風廉政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及遵守廉潔從政規定等方面的規定不相符,審計內容比較局限,無法全面反映領導干部任期履職情況。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的審計模式仍然停留在手工查賬的層面,使用審計軟件及大數據分析的比較少,即便安裝了審計軟件,也存在軟件功能不符合學校實際、與學校各平臺不相融合,調取數據困難等問題,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往往存在時間跨度長、涉及業務范圍廣、政策性強的特點,手工審計無法精準找到風險點,工作效率低下、針對性不強,難免存在抽樣審計中偏離重點、以偏概全的審計風險。
《教育部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中明確要求,經濟責任審計結果應當作為干部考核、任免和獎懲的重要依據。但在實際操作中,因為經濟責任審計是受托責任審計,而且往往是事后審計,審計時被審計內管干部已經調離、退休或者到了新的工作崗位,審計結果對其約束效果不明顯。許多高校審計結束后只是將審計結果報給組織人事部門,放入被審計領導干部檔案就算完成了。組織人事部門并沒有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加以分析利用,以此作為評價、考核和獎懲干部的依據。審計部門也沒有及時督促被審計領導干部對問題進行整改,設置問題臺賬,一一整改到位,沒有將問題線索移交紀檢監察部門,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致使一些問題得不到被審計領導干部的重視,一直存在,屢審屢犯。
面對新時代賦予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新內涵和現階段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筆者從構建良好的審計環境、健全審計評價體系、創新審計方式和提升審計結果運用四個方面合提出了新時代開展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建議。
一方面,要加強高校黨委對審計工作的領導。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強調,要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落實黨中央對審計工作的部署要求,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內部審計工作同樣離不開黨的領導,特別是經濟責任審計是對學校內管領導干部實施的審計。《教育部經濟責任審計規定》中明確指出,黨委和行政主要領導可以同步組織實施經濟責任審計,說明新時代經濟責任審計對象的范圍更廣、層次更高,因此,更需要得到學校黨委和行政主要負責人的重視和支持。學校組建審計委員會,加強黨對經濟責任審計的領導,并由主要領導直接領導內部審計是內部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組織保證。另一方面,新時代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更為廣泛,涵蓋了政策落實、民主決策、項目投資建設、國有資產管理、財政財務收支、組織人事管理、黨風廉政建設等方方面面的內容。經濟責任審計是對被審計領導干部及其所在部門的一次全方位“體檢”,不僅能夠發現存在的顯性問題,更能揭示部門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有利于促進被審計領導干部正確履行職責、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內控制度,推進學校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有其特殊性,如何構建一套合理有效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是順利開展審計工作,取得預想效果的重要條件。首先,部門負責人上任時,學校應與其簽訂經濟責任書,明確任期內應履行的經濟責任和需要實現的經濟目標;其次,鑒于學校內設機構眾多,經濟活動涉及范圍廣,績效表現形式不盡相同的特點,內部審計部門要充分了解被審計領導干部的工作職責和其任職部門的工作職能及業務流程,找出共性部分、兼顧個性部分,有針對性地制定經濟責任審計實施方案,建立一套包含“共性指標”和“個性指標”的評價指標體系。可以量化的指標要做細做實,不能量化的指標要定性準確,通過定量和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實施審計,保證審計結論的全面性和客觀性。
針對經濟責任審計往往是在干部集中換屆時由組織人事部門批量下發審計委托書,時間短、任務重,導致出現審計質量不高、風險較大的問題,高校應改變傳統的干部離任時才實施經濟責任審計的模式,構建全過程經濟責任審計模式,將審計監督的關口前移,突出任前、任中審計,促使被審計領導干部對審計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可以起到“大醫者治未病”的作用,把腐敗消滅在萌芽狀態,避免出現“亡羊補牢”的問題。同時,將預算管理審計、財務收支審計、專項資金審計、績效評價審計等與任前、任中審計相結合,經濟責任審計可以直接利用前期審計結果,只對未開展審計年度進行補充審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節約審計時間和審計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先離后審”的現象。
審計的目的在于對結果的運用,經濟責任審計更是如此。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關系著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目標是否實現,各項工作是否合法合規,是評價干部任期工作的一項重要指標。高校應建立健全審計結果運用長效機制,完善相關制度,推進審計結果在一定范圍內公開,同時加強審計部門和紀檢監察、組織人事、資產、財務等部門的協作,建立信息共享、整改聯動的結果運用機制。加大審計整改工作和處理處罰力度,落實跟蹤問效,將查出問題轉變為完善單位內部管理的具體措施,杜絕“屢審屢犯”的問題發生,切實提高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成效。
經濟責任審計作為中國特有的審計模式,對保障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落地,促進干部廉潔自律,推動單位經濟目標實現和健康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有其特殊性,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新制度不斷出臺,都為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契機,高校應把握住這個機遇,不斷提升經濟責任審計的水平,為學校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