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國有企業作為我國市場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經濟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推進作用。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市場競爭也隨之日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保證提升經濟效益、有效應對和防范市場經營存在的風險,成為當前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重點。財務管理風險問題是當前國有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其對經營管理以及經濟效益的獲取具有重要影響,嚴重時甚至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經營活動停擺,對國家經濟造成重創。因此,在國有企業經營生產過程中,需加強財務風險的識別和有效防控,并對其產生的原因進行深入且具體的分析,在企業內部建立完善的風險防控機制,針對財務管理風險做到全過程監控和防范,從而有效提升財務管理水平,降低財務風險對企業經營生產活動造成的不利影響,推動國有企業進一步發展。
當前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對我國經濟發展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和影響,且具備一定的行政性。正是因國有企業管理上的特殊性,使得其內部經營需要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進行,使得企業的經營管理與員工的實際聯系性不大。但通過財務管理工作可以將國有企業內部工作進行統一的協調和管理、控制,財務管理工作通過對各項數據的收集、分析及總結,實現對過去經驗的總結和分析,為國有企業未來發展及重要經濟決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同時,財務管理注重事前規劃、事中控制、事后總結,其中事前規劃以企業發展戰略為發展導向,做到有的放矢,引導國有企業優化自身資源配置,有效提升運營效益;事中控制是對管理實施過程進行控制和監督,幫助企業自檢,發現自身發展及運營過程中潛在的問題及管理漏洞,有效降低經營風險和損失,有效保障企業健康穩定發展;事后總結既是對已發生的經濟活動或財務關系的處理進行經驗總結,也為企業后續發展提供重要參考。由此可見,財務管理對國有企業深化改革,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財務管理風險防范能有效降低國有企業經營風險。企業財務風險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因為借貸款項而可能引發的喪失償債能力的風險,二是借款的增加會導致收益下降,導致運營風險的出現。由于國有企業大多規模較大,部門較多,需要投入的資金比重也比較大,在籌資過程中,必然會增加自身負債,負債經營又會增加財務風險,這是一個死循環,但是在企業負債的同時不意味著喪失借貸資格,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財務風險,但是若國有企業運營得當,也是會給企業帶來大量利潤。另外,在財務管理過程中,賬面只體現利潤,不能體現流動資金的多少,可能會出現賒銷現象,增加銷售和存貨成本,從而導致企業經營風險的增加。此外,國有企業在擴大經營規模或范圍時,也容易忽視資金供需平衡的問題,若資金管理或投資決策出現錯誤,則會導致企業流動資金減少,甚至造成資金鏈斷裂,導致國有企業缺乏資金支持,從而出現經營不善甚至倒閉。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國有企業作為國家的支柱型產業,響應時代號召,緊跟時代發展,深化改革,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同時,還需要加強自身應對市場變化的能力,這給國有企業財務管理應對和防范風險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實際情況卻是,許多國有企業未能建立和樹立正確的財務風險防控意識,存在風險意識不足的問題。這主要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企業未能意識到財務風險防控的重要性,對其理解也較為片面,管理重心向資金管控傾斜,忽視了預算、業務等方面的綜合考量。尤其是忽視財務管理風險對企業發展的影響,導致財務管理不能為企業戰略發展決策提供農可靠的數據支撐。
第二,財務風險防控缺乏持續性和連貫性,未能定期對風險進行評估和預測,未能形成事前控制,只能事后補救,造成無法挽回的經濟損失。缺乏持續性的措施提升企業應對市場環境變化、控制和規避財務風險的能力,使得企業無法及時應對市場的沖擊,進而引發財務風險。
第三,企業管理對財務風險的認識存在不足,忽視了風險和收益的關系,制定的決策過于保守和謹慎,缺乏前瞻性。
國有企業普遍存在資產負債率較高的問題,尤其是工程類國有企業,因涉及的工程項目較多,工期較長,在工程款未結清的情況下,為保證在規定的工期時間內工程順利完工,通常采用銀行貸款的方式維持工程運行。這就導致國有企業對銀行貸款的依賴過大,加之國有企業的經營模式較為傳統,盈利能力偏低,一旦出現資金緊張無法及時償還銀行貸款的情況時,不僅會產生逾期費用,增加額外的財務費用,同時還會給企業信用造成影響,進而產生更大的財務風險。此外,國有企業施工企業還存在應收賬款比例高的問題,銷售部門缺乏對財務風險的認識,片面認為增加營業額就是在提升利潤,卻忽視了產品生產進度及市場供需情況,使得企業產生了大量的應收賬款,若這些款項無法及時收回,則會導致企業流動資金、庫存商品減少,影響企業正常運行,增加財務風險。
國有企業在進行財務風險管控過程中,通過建立和不斷完善內部監督機制對國有企業財務風險進行監督和管控,進而達到提升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的目的。當前大部分國有企業雖然已經在精神層面提高了防范和應對財務風險的意識,但是在行動層面卻較缺乏,使得企業制定的財務風險管控機制和防范措施未能得到有效的重視,相關措施也未能落實到位,形同虛設。此外,對財務風險防控缺乏全面性,其他部門的參與性不強,片面認為財務風險管理是財務部門的工作,最終導致財務風險防控機制無法實現全員性、全過程控制。另外,審計部門的獨立性無法得到保障,甚至一些國有企業并未設立獨立的審計部門,財務人員與審計人員職能不明,審計人員多為財務人員兼任,難以發揮監管的真正作用。
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部分,在強化財務風險意識的過程中,首先需要對企業員工以及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進行強化,使其對財務風險防范的重要性形成正確的認識,并從思想層面,樹立正確的財務意識,重視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和執行,為完善和改進財務管理理念提幫助。同時,國有企業還需要明確財務部門在財務管理及風險防范過程中的實際作用和地位,確保財務風險防范制度的制定與落實,加強財務部門分析和處理相關經濟活動的動態化數據的能力,并加強各部門與財務部門之間的溝通性和協調性,為財務風險防范工作的開展創造有利的條件,進一步實現財務風險防范的全過程和全員性。
資金管理對確保國有企業發展及運營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強資金管理力度,對降低財務風險發生概率有重要意義。在實際經營管理過程中,國有企業必須要對發展資金進行合理的規劃,各部門在加強資金管理的同時,做好資金的流向與具體用途,以便財務部門對資金費用進行核實、核對,對資金進行有效的控制和監管。另外,對資金進行戰略性儲備和規劃,加強資金的前期預算管理,為企業后續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同時,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將多余的資金用于投資或開發新的項目,提高資金利用率,提升企業經濟效益。此外,國有企業財務部門需要加強對資金的監督及管理,控制資金流向,合理優化資源配置,保障國有企業資金的穩定性和可控性的同時,保障企業的正常運營。
完善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管控機制,可以及時發現和改進企業財務管理漏洞,降低財務風險發生概率。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實現:
第一,建立才風險管控機制,落實相關措施。在構建國有企業財務風險管控體系時,國有企業應與自身實際情況相結合,選用先進的財務風險管理理念和模式,切實落實財務管控措施,在滿足企業各部門發展需求和企業經營發展的同時,對機制內容作出改進和優化,使其更符合國有企業發展的需求。
第二,風險管理機制的制定需要依據各個部門的發展特征進行建設,且風險管控工作需在符合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提升財務管理工作的靈活性、機動性,同時加強財務管理工作與各部門間的溝通協調,在了解各部門發展需求的同時,落實財務風險管控措施。
第三,明確相關部門的職責。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涉及財務審批、監督體系的構建等,均需要依據按級審批、嚴格審核,加大審核力度可以有效避免國有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財務風險,降低財務風險發生概率。
綜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構成財務風險的因素也越來越多,對作為龐然大物的國有企業而言,其所遇到的財務風險也在日益增多,財務管理風險防范難度也越來越大。因此,國有企業需要著重加強自身財務風險的識別和防范,同時強化企業管理層與各個部門工作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加強和落實財務風險管理監督機制,建立有效的預警及應對機制,切實保證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水平,有效降低財務風險發生概率,為國有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