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曉萍
(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玉州區第一實驗初級中學 廣西 玉林 537000)
2014年教育部提出了“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這一教育目標的實施,瞬間席卷了所有學科的教學,英語的教學也開始了改革的浪潮。現階段的英語教學主要包括:英語基礎語言的教學、英語文化品格的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改革、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四個方面。英語文化品格的提升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之一,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教育學生對中外文化加深了解。讓學生樹立新時代的世界觀,增加愛國情懷,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學會做一個有文化有素養的人。
閱讀理解在學生的試卷上的占分比例極大,甚至有人調侃說:“會閱讀的英語天下。”雖然有些夸張,但是可以看出閱讀在英語中占據著主要地位。閱讀也是一種提高學生英語文化品格的重要手段。英語課堂的不足之處,就在于對于閱讀的重視并沒有找對方向,由所以許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是學生閱讀、老師翻譯、學生做題。這個簡單的工廠式的模式。這種簡單粗暴的閱讀方法,局限了學生的閱讀范圍影響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在學習閱讀的時候不能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學習的過程就是把閱讀文章扒開學習語法生詞,毫無興趣可言,跟別說提升文化品格了。
如何通過閱讀來提高學生的英語文化品格這值得教師深度的思考。本文將以人教版初中英語課文中的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為例探究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英語文化品格。
2.1 首先,我們要剖析文章,文章的主要內容講的是我國最著名的山峰珠穆朗瑪峰。文章闡述了珠穆朗瑪峰是登山運動的流行地之一,講解了珠穆朗瑪峰在我國中國西南部,它的高度是8844.43米。描述了珠穆朗瑪峰上的惡劣的天氣情況。還有第一位登山人是誰等等。短短的一篇文章寫了很多的內容。教師可以“As we all know,there many famous mountains,rivers and lakes in the world.Do you know which is the highest mountains in the word? And what do you know about it? In the lesson,we’ll learn about them.”引起學生的興趣,對文章的期待。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了知識,也要更深一步的讓學生了解我國的國土的廣闊,增加愛國之情。文章中寫到“China has the biggest population in the word.”由這句話老師可以引出Chinese is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language.
2.2 根據文章內容,可以對世界的高山都進行舉例:Annapurna安納普爾納峰、NangaParbat南迦帕爾巴特峰、Manaslu馬納斯魯峰、Dhaulagiri大拉吉里山等等。這些有關于世界最高山脈的知識可以拓展學生的眼界,使得學生擁有更寬廣的視野,有利于學生的英語文化品格提高的。
2.3 利用網絡的便捷,讓學生自己去拓展知識,會讓他們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在總結拓展知識的過程中,也會對更多的英語進行閱讀。拓展的知識要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分享的過程中教師的職責就是對學生的英語進行指導,有錯誤的語法語句進行糾正,在互動中教學。
通過筆者的研究發現,在許多次的作文練習中,如何過給學生的作文題目條條框框太多,就會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我們其實都有些忽略了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它其實是一門實踐類學科,寫作是學生的語言的一種書面化的表達,將語言轉化為書面形式,這其實就要求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要有一定的水平。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英語寫作的過程中,中分發揮自己的自主能動性,用發散的思維去思考問題。這樣就需要我們給學生一個范圍相對廣闊的題目,讓學生去充分思考。例如,給學生一個比較大的話題,讓學生自己選擇從哪方面來寫,像“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學生可以寫“How to protection environment?”;也可以寫“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在對環境的描寫過程中,逐步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環境的變化,每年冬天不期而至的霧霾都是切入話題的點,也是貼近生活,又與整個社會相關的話題。在描寫的過程中,就會讓學生增加主動去對保護環境的意識強度,增加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一高學生的英語文化品格。
初中英語的讀寫教學就英語學習的基礎,教師要以創新的思維改變教育模式,把提高學生的英語文化品格作為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目標,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和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