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焱,許欣,謝宜勤
(安徽科技學院,安徽 鳳陽233100)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國家安全局勢錯綜復雜,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作為未來國家建設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國家安全意識如何,將直接關系到國家的穩定與否和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成敗。
戰略思維能力,顧名思義,是指有著卓越的見識以及控制全局的能力,是適應國家安全面臨的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的能力。堅持“順應綜合國家安全觀”,是提高高校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提升其國家安全戰略思考能力,確保國家安全綜合治理的迫切要求。只有辯證地看待國家安全與國外安全的關系,才能從戰略上確定大學安全與國家安全的關系。高校應該鼓勵學生打破傳統安全思想,結合“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幫組學生建立起綜合性的國家安全觀。從國家層面出發,對大學生的戰略思維進行有效的培養,可以引導他們立足世界,正確認識國家安全,掌握主動權,突出國家大局,敢于同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做斗爭。
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和對國家安全的責任感。大學生身心尚未發展成熟,容易陷入愛國情感的盲區,甚至沖動愛國,在不經意間危害到國家安全[1]。所以,高校必須培養并引導學生形成全面的國家安全觀,使得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得到有效提升,引導他們在顧全國家大局的前提下,用辯證的思維方式將理性愛國主義與尊重國家安全之間的關系處理得恰到好處,要強化愛國主義的理性觀念,使其更深刻地認識到愛國主義并不是與情感、理解和實際行動脫節的,而要將它們有機統一起來。
國家安全從根本上保證國家利益,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密切相關,新時期的學生是見證者和參與者,為了實現中國夢,學生必須履行義務,確保國家安全。高校在培養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時,要培養學生的國家安全戰略思維能力,促進他們在國家安全的基礎上實現中國夢。大學生要充分把握理性愛國主義精神,維護國家安全,實現愛國主義與狹義愛國主義理念的有機結合;同時,要警惕被不法分子、別有用心之人煽動,破壞國家安全,阻礙中國夢的實現[2]。
新中國成立以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關聯著世界的發展,高校也在不停地了解國外教育,并且不斷吸收它們的優秀成果,甚至與國外聯合辦學,這種模式受到了廣大學生和家長的喜愛。很多大學招聘外教或與國外大學合作,創造了一個開放的教學環境,在這樣一個開放的教學環境中,西方的各種思想傳入,大學教師在對外來思想持開放態度的同時,也要謹防一些可能威脅到國家安全的反動思想。
鑒于學生數量的不斷增加,高校安全管理方面的人員配備非常匱乏。這會拉低高校國家安全思想教育工作的水平,使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學生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接受國家安全教育,難以從反映思想、解決困難的角度獲得國家安全意識的提升。
增強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為加強國家安全工作奠定了基礎,是現如今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要有效培養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第一,必須在教學實踐中積極響應國家安全政策和戰略的要求,從教育目標體系、課程體系、教材體系等方面完善國家安全觀教育。這就要求培育創新國家安全戰略思維,將民族意識教育融入以德治國目標,從知識、價值、能力三個維度提煉教育目標。第二,結合民族教育,構建民族意識教育的課程結構、教材體系以及內容體系。第三,鑒于國家戰略規劃以及實際需求,必須要以最高效率完善并發展教師安全保障機制。高校對教師國家安全意識的培訓,必須有一流的設計,制定出長遠的規劃,依靠有良好學術背景的教師,要堅持“以德為先”的方針,逐步建立具備國家安全意識的師資隊伍。第四,樹立正確的目標,建立有效的結果導向機制。國家安全問題的解決、目標的實現,還需要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以提高教學效果,并針對下一階段教學活動提出問題,再一步一步解決存在的問題。歷經尋找問題、解決問題、重新發現三個階段,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才能得到更有效的提升[3]。
培養學生民族意識的直接方法就是課堂教學,因此,高校要對課堂教學有精準的定位,在教材、課堂中覆蓋國家安全意識。
一是增加國家安全意識課程,并適當增加教材、課程和師資支持,這樣不僅有助于國家安全意識課堂的系統化教學,同時也強化了大學生的國家安全培訓,打開了思想政治理論的市場。要有效提升學生民族意識,最常見的形式就是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只有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理念進行強化,才能有效解決現如今高校民族意識教育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比如,教學內容與學生需求不平衡、師資缺乏等。二是從教學內容來看,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應鼓勵學生聯系課程與國家安全意識的關系,用辯證思維思考國家安全與人民安全,闡明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對維護國家安全地位的重要性,從而在歷史中汲取清晰而深刻的歷史教訓,汲取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脈絡,鼓勵并引導學生從心底里涵養出愛國情懷,從內心深處堅定地維護國家安全。三是從教學方法入手。建設更高效率的國家安全基礎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科學理論邏輯體系的形成,引導他們進行案例研究,學習生活化教學理念和內容,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助力其知識、情感、信仰五要素的健康發展,實踐教學可以提高教學內容的生命力,鼓勵學生發表主旨演講,在必要時自覺、果斷地維護國家安全[4]。
高??梢杂行娀嗉壗逃绊懥?,鞏固課堂教學成果。國家安全意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運用可以有效培養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國家安全意識,有助于引導并培養學生正確國家安全觀的形成,這是國家安全意識的一個重要標志。所以,高校在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要積極有效地凸顯國家安全意識。第一,高校可將顯性教育與物質文化有機結合在一起,物質文化支撐著校園文化的精神,也承載著校園文化精神,為了使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得到有效提高,可以將顯性教育落到實處,開設有關國家安全意識教育的主題展覽,建造相關主題景觀或雕塑,采用形象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從而增強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第二,高??蓪㈦[性教育與精神文化建設有機結合在一起。精神文化集全體教師心理觀點為一體,客觀地反映了學校的精神、教風、學風、班風,進而發展成為一種隱性的文化。第三,高校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參與到校園建設中。比如,高??梢猿闪野踩驹竻f會,開展愛國名人行為推廣演出等一系列活動,幫助學生實現自我教育,使得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進一步提高[5]。
國家安全事關國家利益,它不是模糊遙遠的概念,而是明確具體的,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目前,部分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不強,認識比較狹隘,加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是當前高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本文從新時期提高大學生國家安全意識的國家安全形勢、戰略入手,分析了高校進行國家安全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為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提供了一些方法建議,以期培養新時期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使其養成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的習慣,自覺承擔自身責任,主動維護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