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琪
(吉林省長春市第一實驗中海小學 吉林 長春 130000)
新的課程改革提出要滿足素質教育的需要。中國的小學教育是一項重要的核心教育工作。為了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仍然有必要根據教育工作的進展推出新課程。為了提高中國小學教育的質量,我們需要在基礎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改進以前的教學方法,以提高中國的小學素質教育的質量。
在當今的語文基礎教育中,教育質量正在逐步提高,但是在目前的中國教育中,應試教育的影響力仍然很強。仍然有許多老師支持這種只重視知識的轉移,而忽略了學生的未來發展,這樣會導致小學的語文教育意義無從談起。在基本的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以擴大學生的視野為重點,從而深入教育使學生認識到語文知識的理解不僅僅限于課文閱讀,還包括閱讀其他文章。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質量和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視野,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做出貢獻。
2.1 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擔任主要的角色,這削弱了課堂互動。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參與和興趣很低,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必須首先改變他們的思想或觀念。畢竟教學是教和學兩個方面的活動,每個部分都可能無法產生預期的結果。只有教師完全理解教育的本質時,他們才能教得好。首先,教師扮演著重要的教學角色,要改變教育觀念并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教師必須使用某些資源進行互動交流,只有通過有效的互動交流和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老師才能有效地真正為學生的發展做出貢獻,并為學生創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最后,教師應集中精力關注小學生的個性。在小學水平上,學生在認知上便已經有了想法,并且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必須迅速了解學生的觀點和想法,進行徹底的溝通以解決學生的問題,盡可能地因材施教,并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2.2 開發生活資源,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生活為學生提供了多種學習語文的材料。教師可以看到周圍發生的事件,發展學生使用生活資料在實地進行觀察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并挖掘實用的資源。這些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語文在生活中的作用,教會學生學會和運用語言的技巧,糾正學生在生活中對語文的誤解,并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臘八粥》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開展以傳統節日為主題的小組活動。每個小組說出一個傳統節日,在激烈的氛圍中導入本節課的主題。接著,教師可以提問學生,自己家在過臘八節時有哪些習俗,引發學生對臘八節的思考。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開展制作臘八粥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先為學生播放制作臘八粥的視頻,讓學生用橡皮泥、彩紙等材料操作,在親身操作中體會文中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場景,以及作者對平凡百姓生活的向往和眷戀之情。課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互聯網查閱臘八粥的相關資料,了解臘八節的由來及含義等,以此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積累語文寫作的相關素材,在綜合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2.3 創設教學情境。都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面對課堂上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師可以使用最新的信息技術為學生創建語文環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刺激學生的學習激情。教師還應仔細理解文章的文化意義,提高學生的基本閱讀技能,這樣才可以提高他們了解文化和傳統的能力,教師才能實現教育目標并創建高效的課堂。例如,如果人教部在小學中編版內容包括《開國大典》的材料,則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工具來構建課程,其內容應該包括文本,照片,音頻,視頻等。教師基于理解課文內容的含義,可以感受到開國大典上與會人員的興奮和緊迫感。要指導學生們在開國大典上對人們的激動做出反應。教師可以播放當時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時的景象,以便他們可以從視頻中體會到濃郁的愛國熱情。
2.4 融合其他學科,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小學語文的實踐學習中,教師應強調不同的特點,鼓勵學生利用不同領域的知識來解決語文問題,并通過有效的教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還可以使用信息技術,藝術,數學和其他學科等綜合知識幫助學生有效地這方面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例如,在《田忌賽馬》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合美術學科的知識,指導學生用思維導圖的方式畫出田忌賽馬的故事,明確表現兩次賽馬的出場順序,在繪畫中鼓勵學生自主設計色彩和樣式,將語文知識與美術元素結合,提高思維導圖的藝術感。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歸納總結能力,也能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要考慮到學生間的差異,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運用生活化的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教師還可利用跨學科教學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創作能力,構建具有特色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有效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