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波
(中國藥科大學,江蘇 南京210009)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需要結合我國當前環境,在教學的過程中,對組織進行協調以及控制,因此在教學之中使用“雙導師制”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優化教育制度,可以豐富研究生教育的結構,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到“雙導師制”建設過程中,從而讓專業學位的研究生能夠獲得更多的指導以及教育,優化教學內容,完善教育結構,讓當前的教育模式發生本質性改變,是當前推動教育進步以及發展的主要潮流以及趨勢。所以,推動“雙導師制”建設,符合當前優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環境的需求[1]。
“雙導師制”作為一種教育制度,是人才培養的一種指導模式,起源于美國,基于學生個別差異的特征,制定了師生共同協商的學習計劃,導師主要負責監督以及指導工作,屬于一種綜合性非常強的教學制度。在當前的教學之中,“導師制”雖然在教學的過程中明確了導師的權責范圍,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對于學生的后續學習以及發展有一定的限制作用。傳統的導師制度,在教學的過程中實施的是一對一的教學,學生研究的領域較為單一,很多時候,學術傾向比較明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發展,“雙導師制”打破了這樣的限制,能夠讓學生自主選擇研究方向以及學術方向,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可以有效反映研究人才與培養社會行業人才的目標需求,從而能夠更好地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
專業學位研究生是我國教育中較為高端的部分,在我國當前的發展之中,對于實踐型的應用人才需求量在不斷擴大。實施“雙導師制”制度能夠有效提升人才的培養質量,在培養的過程中,課程設置和社會的關系更加緊密,授課內容和社會需求能夠有效結合,培養出的人才在社會上的競爭力逐漸提升,能夠滿足當前的實際需求。“雙導師制”作為一種人才培養的革新模式,在實際的使用中,可以解決高校內部研究生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有效調整課程結構,推動研究生教育內部管理制度的革新以及完善。
“雙導師制”制度設計需要滿足規則性的制度建設,在實際的使用中,對當前的社會人員具有強制性以及可實施性。這就需要“雙導師制”制度具備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這樣才可以確保當前的制度能夠有效實施。在“雙導師制”建設過程中,需要有成體系的制度作為指導,保證“雙導師制”的建設能夠有效完成[2]。想要有效發揮雙導師制度的作用,必須梳理政府、高校和企業之間的關系,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明確導師制度的建設以及相關規定。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可以制定出合理的制度以保證當前的教育能夠有效地實施。不僅如此,通過對制度網絡的建設,可以有效協調當前教育制度,讓“雙導師制”能夠建立起相關的獎懲制度,使“雙導師制”可以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3]。這樣提升了“雙導師制”制度的規則性,讓其能夠在當前的專業研究生培養之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社會規則是覆蓋范圍非常大的一個內容,在“雙導師制”的社會規范要求之中,也需要相關的社會規則進行約束,這就是職業道德以及基本的榮辱觀。作為一種人才培養制度,同時也作為教育的管理制度,“雙導師制”涉及政府、高校、企業以及學生等多個方面。因此,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必須協調各方面的利益,讓整體發展能夠符合當前需求,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必須從不同的主體出發,對各方面的需求進行調配,統籌分配各方面的利益,進而提升教育的效果,更好地培養專人才[4]。規范性的要求應該是由多方面要素構成的,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需求。從政府以及高校的角度來說,當前的“雙導師制”規范建設,需要讓公共教育受到管理以及監督,“雙導師制”主要的目標是培養社會需求的高端人才,更好地建設社會風氣以及推動社會的發展。在教育以及政府單位的需求里,培養人才是“雙導師制”的根本目標,因此高校需要對導師做出詳細的要求,確保導師能夠符合當前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要求,在教學的時候,能夠遵循基礎的職業道德修養,嚴格自身的榮譽感以及社會認同,這樣的導師才可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促進社會的發展。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雙導師制”制度的培養目標應該是以社會公共道德為基礎,讓學生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促進社會利益提升,這是企業的追求目標,也是企業認為“雙導師制”應該發揮的作用。
文化是指導人們實踐的思想來源,在當前的教育中,高校需要對學生的文化認知制度進行建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遵循當前社會的期望,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因此在當前的建設過程中,進行培養文化認知的制度設計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高校需要不斷強化培養的觀念,讓中國文化深入學生的認知,有效強化學生的認同感,明確雙導師結構的價值以及意義,更好地推動雙導師制度的良好運作。
“雙導師制”建設中,主要的利益方有學校、政府部門以及企業等幾個方面,需要協調這些方面的利益,進而有效推動雙導師制度的實施,在政府部門之中,應該協調“雙導師制”制度以及法律法規的制定,使之能夠在規定的范圍內實施,加強隊伍建設,提升人才素養。學校方面,應該通過學校規章制度建設,讓“雙導師制”具有強制性和可實施性,讓“雙導師制”發揮真正的價值和作用。企業方面,需要做好自身人員和高校內部的交流工作,讓高校能夠培養出適應企業的需求的高素質人才,為企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為了保證“雙導師制”制度能夠有效地實施,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構建科學合理的導師選擇制度,在選擇導師的時候,必須嚴格審核導師是否具備符合要求的學歷以及職稱資格,確保導師的知識結構以及知識內容符合當前的選擇需求。導師的遴選應該突出導師在專業行業之中的權威性,進而有效提升導師的水平和質量[5]。其次要建立合理的考核以及評價機制,在考核以及評價的過程中,導師應該著重對學生的成績水平以及研究成果進行評價,這樣,才可以對學生學習情況做出全面分析,在學生培養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優秀表現也要納入考察的范圍之內,保證考察的結果準確性,提升考察效果。最后要建立對導師考核制度,導師的考核針對的是人才的培養質量,因此,考核之中需要將導師培養出的人才的質量和水平納入績效之中。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提升制度的合理性和實用性,讓改革工作能夠達到預定的標準。
文化認知層面的制度建設,從本質上就是對文化認同以及意義框架的構建,因此,在當前的構建過程中,需要將整個教育領域置于社會文化之中,認知的形成具備長期性以及緩慢前進的特征。所以,在當前的研究過程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構建。首先制定完善的學術研究以及人才培養機制,在制度的建設過程中,形成育人為本的理念,這樣導師在從事學術研究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對學生的論文進行指導,讓學生產生文化認同。其次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協同政府、高校以及企業共同營造相關的文化氛圍,只有有效培養協同文化建設,才能提升學生的文化認知體系。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雙導師制”構建的過程中,學校必須和企業、政府建立緊密聯系,從制度建設、培養重點、文化建設等多方面入手,提升專業人才的綜合能力,讓人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的社會,具備更強的實踐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