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財貿職業學院
我們現在處于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幾乎所有領域都需要信息技術的參與,信息技術已經越來越變得如同水電一樣重要,信息技術能夠幫助各領域增強運行效率,如果還有哪個行業沒有與信息技術結合,在這個快速變革的時代中將很難取得先機,它們將落后于時代發展。會計專業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已經取得了一定的實踐探索成果,并且二者還將結合得更加緊密,因此,在高校的會計人才培養中也需要依據時代的變化進行相應地教學改革,特別是在會計專業的實訓教育部分,更需要進行信息化變革,這樣才能讓學生掌握真正的實踐能力,并且進行準職業化的實踐探索。會計人才市場明顯處于飽和狀態,但是很多會計專業畢業生并非各企業需要的人才類型,這些企業更需要有實踐創新能力的財會人才,這種人才需要運用會計思維幫助公司完成更好的治理。本文將對這種現狀進行探討。
會計實訓內容的信息化改革需要老師進行深入的教學分析,淘汰掉不符合現階段社會發展現狀的部分,把最新的行業內容增添到教學中,不論是教學目標還是教學規劃,都要重新依據信息化時代的特點進行改變。這種改變不能用相同的模式進行設計,因為每個具體的內容部分都有各自的特點,老師要酌情進行分析改變。每個學生的基礎掌握不同,學習習慣不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再加上實訓課程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操作能力,所以實訓內容也需要根據學生情況分成不同的類別,比如,老師參與型實訓課程,也有學生自學型實訓課程。
老師參與型實訓課程主要是由老師幫助學生進行基本財會理論的領悟和掌握。在教學設計中增加一些財會的實際訓練時間,這些實際訓練包括計算機會計系統的使用練習等,學生必須針對實際訓練內容進行心得總結和實踐分析,這樣才能復盤自己的實訓過程,進而增強財會的相關實踐能力。另外,這種實訓課程要包含信息化的模擬實踐訓練,諸如計算機財會系統的使用,這主要是為了鍛煉學生的財會實際操作能力,操作能力需要大量的實際練習才能得到掌握,老師在實訓中要對學生進行訓練指導,讓學生學會操作會計系統,并能在系統操作的基礎之上完成對理論知識的領悟。老師要增加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考核,這樣才能檢測出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實際操作的能力,而不是敷衍了事,這種考核包括對學生實訓總結的測評和系統流程化操作的水平等,具體的測評標準老師要提前設置好,這樣才能用統一化的測評體系完成對學生的督促和指導。
學生自學型實訓課程是需要學生進行財會系統的自主操作和探索,還有理論文獻搜索和財會信息分析,這些都是完成對財會理論的實踐轉化。學生進行自學和自主實踐操作需要建立在已掌握財會原理和概念的體系上才能進行,這種自訓是對職業化進行的某種模擬訓練,學生要將自己置于職業化情境中,不再依賴老師的拐杖作用,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在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進行實訓演練。學生在進行自我實訓時可以借助信息化力量,比如在某些財會系統和網站中搜尋自己需要的會計業務資料或者財會職業實務,在過程中一定要給自己設置學習目標和目的,在目的的指引下才能成功完成自我實訓。在對學生進行考核時,老師要布置學生完成一些會計實務訓練,或者通過撰寫研究報告來顯示自己的實踐能力水平。
實訓模式的信息化改革需要完成從傳統模式到信息化模式的轉化,也就是老師需要改變以往那種主導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教學核心,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力,自主投身于實訓課堂中,這樣才能讓學生完成自我能力培養,而非僅僅是老師完成了簡單的教學目標,這是一種方向上的轉變。當然在改革中并非完全拋棄以往所有的教學模式,很多部分還是可以保留,可保留部分將作為實訓課堂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利用擴展的更好的能力培養模式完成會計實訓課堂教學,這才是比較務實的實訓模式改革。
可沿用的以往的教學形式主要重在老師對學生進行概念和原理的講解和分析,指導他們更深層次地領悟財會理論知識,并找到通往縱深方向學習的線索。傳統教學模式固然有著與時代脫節的因素在,但是這種模式對于學生學習理論,打造基礎,還是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的,因為這種模式更加直接、快捷,會計實踐能力也需要在掌握一定死板的理論基礎之上才能找到收獲的路徑,因此對學生實施的實訓教學還是需要打牢理論地基的。
老師在實訓教學中要為學生打造沉浸式的會計實操環境,比如,將某個行業的會計實務操作在課堂上向學生進行簡單介紹,讓學生們模擬會計職場,就老師布置的任務和問題進行會計實務操作,這種方式是在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雖然是模擬職業情境,學生也不需要迷茫,因為這種教學設計只是借用了一定的職業“外殼”,但是“內核”還是專業的理論和會計實踐技能演練,只不過,通過職業化的情景設計,學生能增強自己的職業意識,而不是找不到前進方向地進行實操訓練,那樣的實訓,學生們無法投入真情實感。在這種沉浸式的實訓中,老師通過行業的情景設置還能幫助學生找到職業的興趣點,讓他們能對未來的職業選擇做出預判。為了增強沉浸式實訓的效果,老師可以進行職場技能比拼,就是布置任務,讓學生間進行實操比拼,這種比拼能增強學生的職業競爭意識,幫助他們謀得先機。學生們通過彼此比較解決實操問題的時間長短和解決方式的優劣來增強對自我的認識,了解自己的不足和長處,針對不足進行能力提升。
完全的自主實訓更多的是在課堂外進行,因為課堂時長有限,為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有些內容需要學生在課下進行拓展。這種課外拓展實訓,老師無法跟進,也不能對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進行有針對性的幫助,因此學生需要自己進行知識升華和能力培養。為了達成自主實訓的目標,學生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技術支持,比如在各種財務實務平臺上找到別人的解決方法,學習職業會計處理問題的模式,這種信息搜尋在時間上擁有的靈活度很高,學生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時間進行信息檢索,完成自己的實訓目標,獲得某種能力提升。
會計實訓通過進行信息化改革可以幫助財會專業提升教學效果,信息系統和信息化手段可以幫助學生找到實踐方向,增強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了更好地完成會計實訓的信息化改革,高校需要特別設立信息化實驗室,這樣才能在更加專業的環境中讓學生專注于實踐技能的培養。這也是讓學生在更專業化的操作情境中完成會計實訓操作訓練。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學校需要完成如下步驟:
各大學需要為建造專門的會計實訓實驗室提供資金支持,這些資金需要用于服務器、計算機等設備的采購。另外,如果大學希望打造更強的財會專業,可以針對不同的實驗室種類進行分類建設,比如財會系統實驗室、上市財務分析實驗室等,當然完成所有種類實驗室的建設需要的財務成本較高,這是一些財務實力強大的學校才能完成的學科建設。
會計實訓實驗室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會計系統程序的采買,由于所有商業公司都需要設立財務部門,因此與財會有聯結的行業很多,每個商業領域都有自己的特點,行業的財務問題也具有差異性。學校在進行會計系統程序采買的過程中要進行選擇,比如選擇購買建筑行業和外貿行業等的財務系統訓練程序。訓練程序要選擇較大的門類進行采買,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打造相關的行業基礎。如果學校各專業實力較強,可以組織信息技術專業和財會專業進行跨專業合作,讓信息技術專業的老師或能力強的學生幫助會計專業完成會計系統構建,這樣還能幫助學校節省成本。這種自主設計研發的會計模擬系統將能更好地結合專業內容,幫助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能力培養。
為了幫助財會專業學生完成復習和查缺補漏,學校應該在內網中增加會計實訓的內容,學生在課后可以通過內網的檢索完成課堂實訓內容的復盤,這能強化他們的知識體系,讓他們能更好地完成課后的自主學習。這種信息化模式也是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輔助手段,讓他們能夠在知識結構的補充完善中找到欠缺的部分。學校內網的財會實訓內容添加還能幫助其他對財會專業感興趣的同學自主學習,他們在搜尋財會實訓課程的內容時,能夠更快捷方便地找到自學途徑。
綜上所述,會計專業實訓教學進行信息化聯結和改造是必然,這也是符合當今時代商業模式的一種同步改造。不論是在會計實訓內容、模式和策略上,信息化都能參與其中,幫助這些部分進行更科學和合理地再創造,這種教學改革的目的還是希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讓他們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更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