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婷婷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新城小學 福建 廈門 361000)
生動有趣的數學繪本既符合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又是對數學教材的一種豐富多元的補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低段學生打開數學閱讀之窗,讓他們跳出課本讀數學,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本文結合筆者自身教學實踐,淺談數學繪本如何融入小學低段數學教學。
1.1 選擇富有童真童趣的數學繪本。這一類的代表,如我國“數學童話大師”李毓佩教授的數學故事系列,采用兒童化的語言將各種抽象的數學問題巧妙地變成一個個充滿趣味的數學童話故事,符合低段學生好奇心強、愛聽故事的年齡特點,讓學生瞬間愛上數學繪本。特別是《李毓佩數學童話集》(低年級)系列涵蓋的知識點符合低段學生的思維水平,在這個動物們都愛好數學的童話世界里,遇到困難喜歡運用數學來處理,如虎大王借助數方塊方法知道老鼠的數量,狐貍用排列數大小的方法贏了狼,豬八猴用數位題智斗老狐貍,胖熊巧選最短路徑輕松勝小老虎等。學生與小動物們同呼吸共命運,增加了學生戰勝困難的決心與毅力,有助于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并培養關愛小動物的美好品德。此外全書注音,降低了學生獨立閱讀的障礙,配備的趣味測試題可以有效考查學生數學閱讀的質量。
1.2 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繪本。低段學生還不明白“我為什么要學習數學?”,經常會有疑惑“數學有什么好處?”。數學繪本的引入可以拉近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無處不在,《數學幫幫忙》系列繪本就是典型例子。該系列包含“數字與運算”、“量與計量”等五個主題25個數學知識點,每個知識點都由一個真實的故事引出。如從收集和整理糖果紙引出計數法,從打掃衛生的難題的解決理解分數,從等待坐飛天大魔蟲知道了如何估算,從高速公路的出口號碼找到了數字規律……學生在這些鮮活的例子里更容易找到共鳴,并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不知不覺學生就會發現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被輕松掌握了,而且獲得了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快樂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數學繪本以其圖文并茂,色彩鮮明吸引著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學習轉化,在課堂中融入繪本圖片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豐富的圖片素材還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散。如教學《找規律》這一課,教師可以選取《亂七八糟的魔女之城》相關的圖片,讓學生發現課本之外的規律:樹按照“蘋果、蘋果、梨”排列生長的;路是“粉、藍、白”排列設置的;巨人腳指甲是“紅、黃、黑”來涂的;橋的圖案是“星星、月亮、云朵”分布的……學生在發現規律的同時,不由得感嘆原來規律還可以這樣呈現。在這樣發散學生的思維的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甚至創造規律。
玩是孩童的天性,讓學生根據數學繪本進行角色扮演,在玩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增強學生數學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如在一年級學年末,表演繪本《汪汪的生日派對》是個不錯的時機。教師將汪汪(玩具小狗)請到班級,抓住低段學生樂于助人的心理,請全班學生分小組幫助汪汪準備生日派對。學生的創造力是無窮的,他們可以根據所學知識自己安排任務,有的小組確定邀請人數,不用數數,利用加法輕松解決;有的小組負責購買水果食物等物品,準備人民幣學具到“數學超市”購買,深刻認識各種人民幣幣值的換算,并在付錢找錢的過程中運用加減法快速知道商品的價格,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有的小組負責禮物的存放,這里需要借助分類與整理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合理運用;有的小組負責安排位置……進行繪本表演,將繪本的中的數學情境真實地發生在學生身邊,學生積極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有效地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知識的掌握和運用。
數學繪本為小學低段學生搭建起一座溝通實際生活與數學知識的橋梁,其融入小學低段數學教學帶來了一種新的數學學習形式,讓學生的數學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值得大家認真對待。希望廣大教師能夠多閱讀數學繪本,選好繪本,用好繪本,讓數學繪本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帶來美的感受,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