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坤梅
(江蘇省張家港市鹿苑幼兒園 江蘇 張家港 215616)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幼兒提出許多問題,“為什么會有白天和夜晚?”、“飛機為什么能在天上飛?”諸如此類問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告訴我們,教育的目的是幫助人們了解社會,幫助人們適應現在及將來的生活。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總是懷著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把知識傳遞給幼兒就大功告成了,而很少去考慮幼兒的感受。本文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為指導,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簡單談談我的感受。
許多科學現象就發生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幼兒對社會的認知較少,他們自身對這些科學現象很難有一個具體的、準確的認識,如果不加以引導,就不會產生好的學習效果。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抓住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積極地引導幼兒去關注、去思考周圍的世界。為此,我收集了平時幼兒感興趣的一些科學小問題,開展了“探知世界、了解生活”的趣味科學實驗課。課堂上,幼兒的積極性明顯比平時高,大家都表現得很活躍。在“調色大師”實驗環節,我先取了三個水杯,在其中裝滿了清水,然后分別往三個水杯里滴入紅、黃、藍三種色素。另外取了若干個水杯,分別裝入了適量的清水。幼兒們都很安靜,好奇地看著我,我沒有說話,正式開始了實驗,將紅色和黃色的水倒入了一個清水杯中,隨著清水的顏色漸漸地變成橙色,幼兒們開始歡呼起來,都感覺很神奇,三三兩兩地的討論起來,我在旁邊靜靜地看著他們。過了幾分鐘,我對小朋友們說,如果把紅色和藍色的水混在一起會變成什么顏色?幼兒們都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說綠色,有的說紫色、有的說粉色,小臉上充滿了好奇和渴求,隨后我讓幼兒們自己動手調配顏色,讓幼兒對顏色有了更多地了解,同時激發了他們的探索欲望。
課堂中,為學生預留了充足的時間去動手實踐,讓幼兒尋找答案。這種實驗不是為了找到答案而跟著老師走,而是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度去探究問題的答案,是幼兒自我學習的過程。通過這些趣味科學實驗,一方面讓幼兒學到了科學知識,同時能夠培養他們觀察生活,在生活中發現科學的習慣。
生活中處處有科學,我們要從日常生活中去發現、去尋找,創設情境,讓幼兒在生活情境中學習科學,獲得知識。設計貫穿提問、調查、討論和思考等多個環節的生活情境。讓生活成為幼兒學習的一部分。
在講《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前,我先讓小朋友們觀看了動畫片。觀看完后,還沒等我提問,小朋友們就提出了許多的問題。“小蝌蚪為什么和它的媽媽長的不一樣?”“小蝌蚪的尾巴怎么不見了?”“小蝌蚪是先長前腿還是先長后腿的?”面對幼兒提出的這些問題,我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一些小蝌蚪,把它們養在魚缸里。小朋友們一下子就圍了過來,一邊觀察一邊討論。我在旁邊鼓勵他們自己去尋找答案。隨后幾天,小朋友們只要一下課就圍著魚缸觀察,有些小朋友還把自己的點心給小蝌蚪吃,都盼著小蝌蚪快點長大。過了一陣,突然有個小朋友大聲地叫了起來:“小蝌蚪的尾巴不見了!”小朋友們都圍了上來,睜大眼睛看著,甭提有多激動了,我在旁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為了加深小朋友們的印象,我讓他們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分別帶上小蝌蚪、青蛙媽媽、金魚、鴨子的頭飾表演故事內容,讓幼兒們對青蛙的生長發育有了更多的認識。
教師要從幼兒的角度出發,為幼兒創建各類生活情境,以提出問題、探索答案、解決問題為核心,使得幼兒不僅能夠解決科學課堂上的問題,更能夠以探索途徑主觀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是幼兒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幼兒好奇心強,對新奇的事物,他們通常會積極、主動地參與。
我在班里建立了一個“自然角”,讓小朋友們從家里帶來了各自喜歡的動植物,有小金魚、小烏龜、水仙花、仙人球、綠蘿等。我和小朋友們一起把這些花卉種植在了自然角里,教它們澆水、施肥,讓幼兒們自己照顧它們。幼兒們經常會圍在那里觀察,一旦有了新的發現,就大聲地叫起來,臉上充滿了成就感和滿足感。在此過程中,幼兒們也會從中發現很多問題,比如仙人球的顏色怎么變暗了?小朋友們就會來問我。這時,我先不告訴他們,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細心的小朋友發現仙人球下面的泥土很潮濕,我把仙人球連根挖出來,小朋友們發現仙人球的根部已經腐爛。在老師的講解下,幼兒們明白了仙人球變暗的原因,仙人球是沙漠植物,不能長期放在室內,而且它也不喜歡水,過多的水會讓它的根部腐爛。還有一次,一個小朋友哭著跑過來說:“老師,我的小金魚游不動了。”我走近一看,魚缸里有很多魚飼料。小朋友們聽到哭聲,都慢慢地圍過來。我安慰了下哭泣的小朋友,然后對幼兒說:“哪個小朋友能告訴我,這個小魚怎么了?”小魚生病了,小魚吃多了,小魚不開心想到外面來玩,小朋友們表達了各自的想法。我把魚缸里的水倒掉,重新換了干凈的清水,過了一會,小金魚活躍起來,開始在水里歡快地游起來,小朋友們也歡呼起來。我微笑著說:“小金魚是個貪吃鬼,一天到晚都在找東西吃,只要有吃的,它就會一直吃下去,這樣很容易把它撐死。”在喂養小動物的過程中,讓幼兒了解了動物的習性和特點,培養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探索科學、學習知識的能力,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培養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無論哪種形式的教學,都要與幼兒的個性相結合,根據幼兒的特點,教師要積極的引導,引導幼兒走近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探知、體驗、獲取知識,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讓幼兒在歡樂的氛圍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