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媛
(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鴻都小學 廣東 梅州 514000)
小學階段的學生愛玩好動,注意力很難長時間的集中在一起,課堂教學枯燥乏味,無法吸引學生關注,不能調動他們主動探究的積極性,整體的教學質量隨之下降,育人計劃的具體執行也將變得阻力重重。必須提高數學教學的趣味性,利用游戲化教學方法,妥善解決相關問題,有效改善弊端現狀,引導小學生進行數學問題的仔細思考,從而發現數學課程的魅力所在。關于游戲化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應用,就此,我將以下幾點進行闡述。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開始前設計游戲,可以當做學生們的“開胃菜”,使其產生主動學習的欲望,不再處于被動認知的狀態。合理設計課前游戲,科學導入主要的教學內容,也是優化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所有學生都將心思放在數學問題的思考、數學知識的理解、數學內容的記憶上,積累下豐富的知識經驗,學科成績自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課前設計游戲時,要求數學教師充分了解不同學生的認知需求以及能力水平;導入教學內容時,要求數學教師鼓勵學生們理解記憶,啟發他們深度學習,幫助他們產生足夠深刻的印象。教學效率隨之提升,教學質量明顯提高,一舉數得[1]。比如,在教學“認識物體”和“認識圖形”章節知識的時候,我專門設計了PPT,以直觀化導入的方式呈現主要的教學內容,并且啟發學生:“同學們,想和老師一起玩游戲嗎?”、“大家先來觀察這些圖片,哪些東西是圓形?哪些東西是三角形?哪些東西是正方形?”、“這些物體和圖形都有什么特點?”……比一比誰的觀察力最強,哪位同學回答問題最快,給出的答案最準確,可以冠以他“小能手”稱號。導入教學效果極佳,然后翻開數學課本,繼續探究不同圖形的“特性”,發現不同物體的“特點”,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特別集中,游戲化教學理念的滲透價值初步顯現。
課堂教學過程當中運用游戲,起到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師生互動有效性的重要作用。將沉悶的課堂氣氛變得十分活躍,部分學生愛搞小動作、思維過于局限等問題也能得到很好地解決[2]。注意觀察不同學生的課堂表現,然后指出他們的不足之處,游戲形式多種多樣,課堂活動很有挑戰性,就能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何樂而不為?比如,在學習“圖形的變換”一課內容時,我完成了基礎理論的教學指導后,嘗試用趣味游戲緩解班級學生的大腦疲勞狀態,拿出一把小剪刀,要求學生們利用身邊的廢紙進行剪紙游戲,將廢紙剪成不同的形狀,之后通過拼接、平移、旋轉,動手變換各種圖形的同時找到不同圖形之間的變換關系。我給予了學生表揚評價,鼓勵他們小組互評、自我評價,使課堂教學環環緊扣,游戲教學取得最優化效果。
一般而言,課堂教學結束前的幾分鐘是小學生進行知識點總結的時間,他們進行了一整節課的學習、思考、感悟、理解,對于數學教材內容有了深刻的記憶。總結知識,鞏固記憶,才有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整體提升。數學教師把握好這一時機,引領學生們進行深入的思考,全面的總結,幫助他們以游戲收尾,學生對于后續的教學活動充滿期待,主動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必然變得更加高漲[3]。比如,在結束“因數與倍數”的課堂教學時,我特意用游戲取代了傳統方法進行課程總結,先示范總結重要的知識點,方便學生掌握正確的總結技巧、歸納方法。然后提問學生:“同學們,在本節課的最后幾分鐘讓我們再玩一個游戲吧。我們班里一共有60名同學,大家快來想一想,如何劃分學習小組,才能保證小組成員的數量相同,有幾種方法可以用到?”,問題具有一定的啟發性,班級學生思考后找到了幾種方法。要找出更多的方法,不妨讓班級學生“動起來”,與同桌、前后桌、左右同學結成小組。數學知識的學習以及數學問題的思考從“腦海”走進了“現實”,這種形式的鞏固記憶異常深刻,游戲教學優勢巨大,繼續進行有效實踐,其必要性不言而喻。
總而言之,徹底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后,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游戲化的教學方法,實現游戲教學理念的全面滲透,需要引起數學教師們的高度重視。必須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發展需求,設計課前游戲,組織課中游戲,進行課后游戲,合理設計出多種活動,突顯出游戲化教學理念的融合價值,讓更多學生真正愛上數學知識的主動學習,學習質量明顯提高,個性化發展之路就能走得一帆風順、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