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瑋 方田紅 汪軍



中圖分類號:TP39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1)10-0096-03
美國風景園林教育是現代風景園林教育的起源,同時也代表著國際風景園林教育的最高水平。美國在風景園林人才培養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學科教育評價標準及對應的課程體系。其培養的人才在世界風景園林設計舞臺上發揮著積極作用。深入研究美國風景園林專業課程體系,對我國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培養具有借鑒與參考意義。現今,我國已有學者開始對美國著名高校如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密西根州立大學、羅德島設計學院、佐治亞大學等的風景園林專業教育模式進行研究。這些文獻主要以一所學校的課程設置介紹和剖析為主,而對美國風景園林院校整體課程設置情況少有觸及。據此,本文選取10所優秀美國風景園林院校,以本科教育課程設置為研究目標,從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課程體系與課程制度4方面展開調查研究,比較分析各高校課程設置異同,從整體上把握美國頂級風景園林院校課程設置模式,以期能為我國風景園林教育未來發展帶來新啟示。
調研以2019年《Design Intelligence》(以下簡稱DI)發布的“最佳風景園林本科教育院校”(Most Admire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chools)中排名前10院校(如表1)為樣本展開調研,進行資料分析。數據來自受調研院校官網和相關研究文獻,包括學院介紹、培養目標、培養計劃、課程大綱、選課制度、課程介紹、歷年開課情況等內容。調查開展時間為2019年10月至12月。
調查發現(如表2),從學制上看,排名前10的風景園林本科院校的學制可分為4年、4.5年和5年3種類型,其中以5年制為主。從學分上看,加州州立理工大學圣路易斯奧比斯波分校(以下簡稱加州州立理工大學)學分最多(219分),其余9所學校學分集中在120-159分之間。從學位類型上看,這10所院校提供2種類型的學位:一種是風景園林學士學位,如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等7所院校;另一種是風景園林理學學士學位,如俄亥俄州立大學等3所院校。
(一)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
這10所院校課程總體可分為通識和專業兩大類。
通識教育是本科生必修的學位課程,一般由學校通識教育辦公室負責。這些院校通識教育的課程分類和學分比例各不相同。以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俄亥俄州立大學為例。賓西法尼亞大學獲得學士學位需取得45個通識教育學分,具體分為兩類:一類是15學分的基礎課程,包括寫作與交流(9分)和計算機基礎(6分)。另一類是30學分的知識課程,包括自然科學(9分)、藝術(6分)、人文(6分)、社會和行為科學(6分)以及健康和健康體育活動(3分)。俄亥俄州立大學則將風景園林專業通識教育分為9類,35個學分,分別為社會科學(6分)、任選通識課(6分)、數學(4分)、物理科學(4分)、生物科學(3分)、數據分析(3分)、文學(3分)、藝術史(3分)和歷史(3分)。雖然構成類別不同,但這10所院校的通識課程都涵蓋了自然、社會和人文三大領域。
專業課程主要由風景園林所在院校老師教授,教學注重理論實踐相結合。這10所風景園林院校專業課程按內容劃分,可分為7類(如表3):導論、景觀設計、設計表達、自然系統、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文社會、職業準備。導論類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本院校的專業歷史、發展現狀及專業要求、學科體系、專業與社會發展關系等入門鋪墊型知識。景觀設計課程主要分為設計課、基礎理論和前沿探討三類。其中設計課是風景園林專業最核心的課程,教學內容涵括從花園到社區、城市、區域等不同尺度的景觀設計。設計表達類課程都包含手繪、數字圖形(二維、三維制圖)和地理信息系統這3個方面的設計表達媒介類教學內容。加州州立理工大學還在這些內容之外,開設“數字通信原理”和“計算機在風景園林中的應用”兩門課程,教授媒介軟件技術知識,培養硬性信息技術能力。自然系統類課程分為基礎理論和種植設計,內容主要包括景觀生態和環境保護原則、環境系統理論、植物生態學與形態學、種植設計理論與實踐等內容。工程技術及管理類課程內容既包括宏觀上的測量、分級、排水、材料、道路、工藝、管理等知識,也包括特定州的工程細則與規范內容。人文社科類課程分為藝術、歷史、社會3類。藝術類課程數量最少,只有密歇根州立大學開設的“繪畫與認知”這一門。歷史類主要是歐洲與美州的古代文明史、近現代文明史、建筑史、風景園林史。社會類課程主要從社會和文化視角入手,解析設計變遷原因,如賓西法尼亞州立大學開設的“人文視角下的設計歷史和理論”和“設計場所的文化歷史”通過揭示文化信仰、價值觀、社會歷史變遷與設計的交互關系,幫助學生深層次理解設計。職業準備類型課程分為理論課程和企業實習。理論課程通過模擬實際工作場景,鍛煉學生實戰能力。企業實習則通過讓學生真正進入工作崗位,發現自身職業差距,主動提升個人能力。
(二)課程內容特點
通過對各院校課程大綱和課程內容進行分析,發現美國頂級風景園林院校課程內容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樣本院校通識課程內容豐富,涵蓋自然、藝術、歷史、社會、數學、計算機、寫作與交流等多個方面。這些通識教育課程以輔助專業學習及支撐未來就業為導向設置,注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以10所院校均開設的寫作與交流課程為例。該類課程內容包括社會學科寫作、人文學科寫作、科技寫作、商業寫作,以及公共演講、群體內溝通、信息分析與評估的內容,提供給學生職業生涯中最可能需要的專業寫作知識和溝通技巧知識,為培養具有優秀綜合表述和溝通能力的風景園林專業人才做準備。
其次,因地制宜,教學內容各有特色。以植物教學為例,加州州立理工大學開設“加州植物和植物群落”,佐治亞大學開設“南方植物”,愛荷華州立大學開設“草原過渡帶的本土植物”和“中西部的引種植物課程”。此類植物課程,基于院校所在地植物種類,探討當地植物資源現狀及利用可能,針對區域內環境問題展開研究,突出地方性辦學特色,服務當地建設,差異性培養人才。
再次,教材內容務實。佐治亞大學的“土壤和雨水管理”課程中,老師運用《佐治亞州雨水手冊》和《佐治亞州土壤和沉積物控制手冊》等資料,進行土壤和雨水管理教學,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充分掌握相關職業規范,實現學位教育與職業規范教育無縫鏈接。
最后,課程中包含大量高質量實踐內容。這些院校的實踐教學主要分為課程實踐和企業實習兩類。課程實踐既包含如等高線現場繪制、模型制作等課堂實踐,也包含項目參與型戶外實踐。除課程實踐外,如表4所示,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等6所院校也把企業實習明確列入教學大綱。企業實習時間普遍要求較長,以普渡大學為例,學校規定學生必須在本科第四年帶薪從事風景園林工作至少40周。
(一)教學方式:這10所頂級風景園林院校的教學方式靈活多樣,既有傳統的講授式,也有通過師生交談傳播知識的談話式,分組對某一核心問題發表看法的討論式,以學生自主閱讀參考資料為主的讀書指導式,教師引導學生反復練習形成技能的練習式,以及先學后教的展示交流式。
(二)特點分析
1.注重教學效果,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選擇上,教師會根據教學目標、課程任務的不同,將傳統授課、客座講座、音視頻短片、團隊協作、獨立練習等教學方式合理搭配,幫助學生逐步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以康乃爾大學“現場工程”課程為例,教師先通過課堂講授讓學生了解現場工程基礎理論,后結合客座講座、短片幫助學生熟悉相關案例及工程技術理論最新進展,再后通過情景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在課堂上獨立或分組練習土方估算、雨水管理、場地布置等相關專業技能,幫助學生將理論落到實處。
2.采用彰顯個性及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方法。樣本院校教師不拘泥于傳統教學模式,會通過別出心裁、個性化教學方法,來引發學生學習興趣。以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設計表現課程為例,Van L.Cox教授與Kevin Risk副教授運用音樂來啟發學生創作靈感。教師在課堂播放輕音樂、爵士音樂、交響樂等或舒緩或激昂的不同類型音樂,學生根據對音樂不同感知進行設計創作,把無形的音樂帶來的靈感表現在有形的風景園林平面、立面和色彩構成之中。
3.教學注重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教師們通過營造寬松和諧、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和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以10所風景園林院校均設置的“本地景觀提升項目”為例,教師打破“師道尊嚴”格局,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通過分組討論、獨立項目調研與項目匯報等方式探討景觀提升的解決方案。在對設計方案討論過程中,教師會熱情鼓勵和表揚學生的獨特思路和不同見解。教師也會在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教師點評的同時,通過正確和靈活的評價,幫助學生找出原方案不足,引導學生重新思考。在整個過程中,學生的課程學習主動性被充分調動,獨立創造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一)模塊化:10所樣本院校均為風景園林專業的學生提供了模塊化課程列表。課程模塊主要以必選修、課程內容、職業方向和個人興趣為依據進行劃分。以加州州立理工大學為例,其專業課程以必修還是選修為依據分為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和自由選修課程。專業必修課按課程內容分為導論、景觀設計、設計表達、自然系統、工程技術、文化歷史、職業準備七個模塊。專業選修課以職業方向為依據劃分為設計理論與探索方向、自然環境設計方向、文化環境設計方向、項目設計與實施方向。自由選修課則留給了學生根據個人興趣選擇課程的空間。
(二)分級化:10所院校按照課程內容深淺難易程度不同,將課程劃分為不同等級。以密歇根州立大學為例,它將所有本科課程劃分為4個等級。100這一等級對應一年級課程,200對應二年級課程,逐次類推,數字越大,年級越高,難度越大。初級課程往往以引導學生進入風景園林專業為目的,中級開始涉及風景園林核心課程,高級則重點培養學生獨立進行項目設計的能力。這些院校的高階課程往往有先修課程要求,如康乃爾大學“城市景觀設計”的先修課程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程分級和先修課程有助于學生循序漸進的安排學習,在保障知識合理銜接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部分院校還將分級制與學生淘汰制相結合,用以保證畢業生的較高專業水準。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學生完成一、二年級學業后,需參加學院組織的學習成績、作品集及設計潛力評估。只有排名前36的學生才能獲得升入3年級的資格。普渡大學和愛荷華州立大學也有類似考核體制。此外,各DI院校高等級專業課均對其先修課提出了成績要求。成績達不到規定要求,就不能獲得選擇對應高階課程的資格。
(三)職業導向化:各風景園林院校的課程設置均體現出了高度職業化的教育觀。首先,各院校均依據其培養目標中指出的學生就業方向進行課程設置。如康奈爾大學的目標是“培養能指導專家團隊處理基礎設施、水管理、海平面上升、洪水、文化遺產和環境正義等問題的領導者”,因此“理論與實踐課程”和“實際施工”等課程選擇了沿海工業廢棄地作為設計實踐基地。其次,所有樣本院校都開設了名為“專業實踐”的職業準備類課程。“專業實踐”課程包括求職技能,職業規劃、職業道德教育、就業渠道、就業政策法規、職業的商業和法律環境等和學生就業休戚相關的內容,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順利就業并快速適應工作環境。在這門課程中,職業風景園林師會被邀請到課堂上做工作經驗和職業體會介紹,學生也會被安排到設計公司參觀。最后,各院校課程中均設置了實習環節,用于優化學生能力構成和提升學生職業能力。
(四)開放和協作相結合:除建立自身優秀的師資隊伍以外,這些風景園林院校還重視與院內其他專業、校內其他學院、其他風景園林相關院校及相關機構的交流與合作。首先,部分DI院校允許學生跨專業或跨學院選修課程,如俄亥俄州立大學允許學生在外語學院、計算機學院、社會學院、資環學院等選修課程。其次.提供海外留學或國內跨校交流的機會。學生可通過必修或選修的方式,跨校學習,深入了解不同地區的自然、文化、社會信息,獲得發現不同場地景觀類型,發掘不同場地問題的專業實踐能力。最后,通過與相關機構合作,為學生提供實地學習的機會。
(五)基礎與前瞻相結合:這些樣本院校均在基礎課程上投入大量學時和師資,幫助學生從歷史、社會、人文等不同角度透徹理解和學習設計基礎理論知識。除此之外,它們還以必選修課或講座的形式,廣泛邀請知名學者、業界精英等參與教育,幫助學生把握最新風景園林發展趨勢。這些樣本院校還大都設置了理論研討會型課程。此類課程以本科生參與科研的形式,鼓勵學生通過研究,向現有成果提出質疑,產生新理念。
(六)學時彈性化:這10所風景園林院校大多采用了彈性學時模式。學生可以根據需求提前或滯后畢業。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本科生可通過參加海外留學項目的方式將4.5年學制縮短到4年完成,提前畢業。佐治亞大學成績優異的學生可在3年級秋季學期及該學期之前,選擇是否參加本碩連讀項目(有兩種可選:風景園林本碩連讀與風景園林本科+環境規劃與設計碩士連讀),用5年或更少的時間完成常規應6年完成的課程。伸縮性的學時及與之配套的靈活課程設置給學生更大自主性,滿足了學生多樣化、個性化需求。
我國風景園林專業課程設置存在課程內容單一、教學方式呆板、人才培養同質化、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不足、課程設置與培養目標關聯性弱、理論與實踐脫節等共性問題。通過對美國一流風景園林院校課程設置的研究,可對我國相關教育帶來一些有益啟示:其一,增加課程內容的廣度與深度。風景園林專業是一門交叉性綜合學科。社會對風景園林師知識的深度和廣度要求不斷提升,因此風景園林教育也應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不斷充實課程內容。風景園林教育應擴展到工程、地理、旅游、管理、社會學、心理學等多方面。除增加課程門類以外,還可通過增加前沿新興課程、學術研討等高階課程比重來提升課程內容的深度和前瞻性。其二,增加特色性與專長性教學內容。學校教育不但要提供普適性的專業基礎知識,更要結合各自學院特有學術背景、地域特色和人文專長,差異化培養學生。其三,采用多樣性、創新性、啟發性教學方式。通過與優秀院校密切交流,不斷提升教學能力,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讓學生愛上學習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洞察力、辨別力和創新思維。其四,構建職業導向型強的課程體系。—方面,契合社會需求和本院校培養目標,確保課程內容務實,完善選課指導機制,將課程必選修模塊與學生未來職業方向緊密結合。另一方面,增加職業引導性課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職業觀及培養迅速適應職業生活的能力。其五,加強校內合作、校際合作、校企合作。學校教育需為學生提供不同渠道的話語溝通機會,多樣化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感受不同設計邏輯思維,體驗真實工作環境的同時,提升對事物的認知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