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媛媛
(鄭州財經學院,鄭州 450000)
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在就業創業信息獲取方式上開始發生明顯的轉變,新媒體整體上來說給當代大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就業創業信息資源,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創業渠道,對畢業學生的順利就業、參與創業均產生了積極影響。但是互聯網本身具有開放性特點,互聯網上大量虛假的就業創業信息,對于社會經驗不足的大學生來說也是潛在的風險,高校在開展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的過程中,必須客觀看待新媒體的作用,提高學生利用新媒體的能力,使新媒體為高校學生順利就業、成功創業提供助力。
高校就業創業指導內容應該涵蓋多個層次和多個方面,包括政策解析、信息渠道拓展、方向引導、合理規劃以及理念構建等。但是在實際就業創業指導工作中,很多院校沒有把這些內容融入到就業創業指導工作體系中,院校沒有深刻認識到新媒體對大學生就業創業產生的正面影響,就業創業指導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就業情況明顯脫節,指導信息更新速度緩慢,對學生的創新潛力激發和個性培養缺乏重視,課程建設方面內容設置不合理、指導建議不完善。
很多高校就業創業指導沒有突出學生的年級、專業特點,就業創業指導課程內容和方法趨于一致,導致指導工作缺乏針對性。新媒體背景下,高校沒有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和渠道,在就業創業指導方案制訂上對不同專業學生的職業發展動態缺乏掌控,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就業創業指導在方法和重點上沒有細分,導致學生對與自身專業對口的行業動態了解不足,無法正確、及時地開展職業規劃活動。
一部分高校在就業創業指導工作開展過程中,依然以就業創業課程為主導,理論教學是主要工作方法。在新媒體蓬勃發展的形勢下,顯然高校就業創業指導工作者沒有開發全新的工作方法,忽視實踐指導方法的應用,對體驗式課程開發不足,導致教育指導內容無法和實際就業創業形勢結合起來[1]。
首先,我們需要客觀認識新媒體應用與高校就業創業工作之間的關系。其一,新媒體應用是高校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求。高校需要密切關注高等教育改革方向,以確定自身發展戰略,開展高校就業創業指導工作旨在應對當前我國高等院校招生規模上的新變化以及現代社會就業形勢新變化。新媒體對比傳統媒體在信息共享能力和信息覆蓋面上更具優勢,能夠給高校學生提供更多和更精準的就業信息參考[2]。其二,新媒體應用高校培養創新性人才的關鍵。新媒體時代的來臨是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目前就業創業信息數字化發展趨勢明顯,應用新媒體能夠提高高校學生在就業創業方面的創新能力,突出新的就業與創業觀念的指導作用,從根本上提升高校大學生的就業創業成功率。在客觀認識新媒體應用與高校就業創業工作之間關系基礎上,高校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理念更新需要具體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教師隊伍的思想革新,高校在運用“兩微一端”開展就業指導教育工作時,要引導就業創業指導教師突破傳統工作理念束縛,樹立大數據思維,科學定位當前的高校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無論是理論指導工作還是實踐指導工作,都要基于大數據思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和創業觀念;第二,利用大數據技術,借助“兩微一端”引導學生參與學校組織的就業創業指導活動,調查與分析學生的就業與創業需求,針對就業創業指導工作效果評價收集學生意見,明確學生需求,精準改進就業創業指導工作方法[3]。
就業創業指導教師是院校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的組織者,基于新媒體技術的普及應用,就業創業指導教師應該具備大數據思維、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這樣才能夠保證院校就業創業指導工作質量。因此,院校應該定期組織就業創業指導教師參與信息技術培訓活動,提高就業創業指導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使海量的就業創業信息能夠得到充分應用。除了教師培訓以外,院校還應該積極開展就業創業指導教學大賽,鼓勵就業創業指導教師積極參與其中,讓教師們可以在大賽中展示自己應用大數據獲得的教學成果,構建就業創業指導教師之間的教學經驗溝通橋梁,同時督促教師專業提升[4]。
很多地方高校在開展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的過程中,指導方向一般圍繞著省內的就業、創業機會與需求,對外省學生的就業問題關注度不足,比如很多學生畢業之后想要選擇生源地進行就業和創業,院校對這種情況考量不足。這就要求我們在設置就業創業指導課程的時候,可以綜合考慮省內外的就業形勢,對周邊省份乃至全國的就業、創業走向展開分析,給學生提供參考,讓學生可以擁有更加廣闊的就業和創業視角,提高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提升畢業生成功就業和創業的概率。
除了豐富就業創業指導內容之外,我們在指導途徑上也要謀求創新,立足新媒體時代特征,挖掘新的指導工作方法,推進高校就業創業信息資源整合。院校的就業創業指導部門和工作者,要全面分析往屆畢業生就業方向和專業對口就業率,了解學生的實際就業需求和取向,給學生提供多元化指導。此外,積極借助新媒體平臺和資源,給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就業創業信息,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新媒體,及時發布就業創業信息,擴大院校就業創業指導信息的傳播范圍,提升就業創業指導工作影響力[5]。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召開雙選會,給畢業生與企業搭建雙向選擇的平臺,線上和線下方式共用,發揮新媒體優勢,全面提高畢業生就業率。
高校學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新力量,高校就業創業指導工作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并且突出就業創業選擇方向的多元化,讓學生能夠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發光、發亮。就業創業指導工作不僅要面對高校畢業生,而且要貫穿在學生大學學習期間的每一個階段,從新入學的學生開始就要滲透正確的就業和擇業觀念,初步滲透職業規劃構建意識,積極開展就業和創業實踐課程,完善學生對就業和創業領域的認知。建立網絡實訓基地,讓學生在實訓過程中認識到自己在專業學習和崗位實踐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時讓學生盡早了解求職技巧,提高學生的求職熱情,引導學生準確定位自己,不要好高騖遠,提升其在就業和創業市場上的競爭力。面對即將畢業的學生,就業創業指導的重點則在于就業、創業政策學習,引導學生把自己的職業理想與專業特點結合起來,實現精準就業和精準創業的指導工作目標,引導學生樹立理性的擇業和就業觀念,教會學生鑒別招聘信息真偽的技巧方法。
此外,為了提高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的精準性,學校應該在就業數據管理方面建立動態保障機制。學校應該著手利用“兩微一端”開展就業創業指導工作,引導學生在大數據平臺獲取就業和創業信息的同時,注意隱私保護,樹立數據安全意識,并且學校要著手建立大數據安全使用和管理體系,防止學生個人信息泄露。為了依托大數據為學生提供精準的就業創業指導,院校要建立并充分利用就業數據實時動態反饋機制,全面分析大學生就業指導數據,尋找正確的就業創業指導方向。
新媒體時代下的高校就業創業指導工作模式在不斷創新與發展,在提高就業創業指導工作效率方面確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利用新媒體平臺支持實踐工作的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新媒體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比如互聯網的開放性與學校在就業創業信息監管工作方面存在的問題,使學生容易受到虛假創業和就業信息的干擾。這就要求高校就業創業指導工作者,建立大數據思維,強化對新媒體平臺的監管,同時也要積極開展就業創業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上文僅就新媒體時代高校就業創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指導策略展開了簡要分析,以期能夠助力高校就業創業指導工作有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