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蒼南縣汽車綜合性能檢測有限公司 施正騰
檢測設備是機動車檢驗機構(以下簡稱“機構”)開展正常檢測工作所必須的重要資源,機構應依據《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 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RB/T 214—2017)、《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 機動車檢驗機構要求》(RB/T 218—2017)、檢驗檢測標準和技術規范等要求,對檢測設備進行規范的管理,是保證檢測工作質量,獲取準確、可靠檢測數據的基礎。如何做好機構設備管理工作,筆者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談幾點建議和做法,以供參考。
(1)機構應依據檢驗檢測標準或技術規范,并結合工作實際需要,配置滿足檢驗檢測要求的設備和設施。用于檢驗檢測的設施,應有利于檢驗檢測工作的正常開展。設備包括檢驗檢測活動所必需并影響結果的儀器、軟件、測量標準、標準物質、參考數據、試劑、消耗品、輔助設備或相應組合裝置。所用檢測設備的技術指標和功能能應滿足要求,量程和準確度應與被測參數的技術指標范圍相適應。機構應對所使用的檢測設備擁有所有權,不得租用。
(2)為了正確使用和維護設備,機構應建立安全處置、運輸、存儲、使用、維護等規定的程序,制定對設備的選購、購置、驗收、建賬、建檔、標識、領用、使用、停用、維護修理、報廢等內容的管理規定要求,確保檢測設備功能正常并防止污染和性能退化。
(3)機構應對檢驗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或有效性有顯著影響的設備,包括用于測量環境條件等輔助測量設備制定檢定、校準計劃,以確保檢驗檢測結果的計量溯源性。周期檢定、校準計劃內容一般包括以下幾點。
1)測量設備的名稱、型號規格、主要技術指標及設備編號。
2)上次檢定、校準時間和狀態(合格、準用、停用)。
3)執行檢定、校準的機構。
4)檢定、校準實施的時間間隔。強制檢定儀器設備按計量檢定規程的規定確定;非強制檢定的儀器設備或輔助設備,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5)下次執行檢定、校準日期。
6)執行人。
(4)機構應確保用于檢驗檢測的設備及其軟件達到相應要求的準確度,并符合相應的檢驗檢測技術要求。設備在投入使用前應采用核查、檢定或校準等方式,以確認其能夠滿足檢驗檢測標準或技術規范要求。機構按以下順序選擇儀器設備溯源途徑。
1)強制檢定的儀器設備,應由取得法定計量授權資質的機構提供檢定服務,并取得檢定合格證。
2)強制檢定以外的其他儀器設備,機構尋求外部量值溯源時,應尋求滿足要求的、有關主管部門授權的外部校準機構提供校準服務。
3)對非強制檢定的儀器設備,機構有能力進行內部校準,并滿足內部校準要求的,可進行內部校準。機構需要內部校準時,應確保滿足以下要求。
a.設備滿足計量溯源要求。
b.限于非強制檢定的儀器設備。
c.實施內部校準的人員需經過培訓和授權。
d.環境和設施滿足校準方法要求。
e.優先采用標準方法,非標方法使用前應經過確認。
f.進行測量不確定度評估。
g.可不出具內部校準證書,但應對校準結果予以匯總。
h.質量控制和監督應覆蓋內部校準工作。
內部校準的環境條件、設備設施、校準項目、校準方法、結果處理、記錄和報告,應符合我國計量檢定規程或校準規程的要求。尚無計量檢定規程或校準規程的,機構可以編制內部校準規范,經確認后使用。
4)機構用于內部校準的參考標準應按計劃進行檢定或校準,以滿足溯源要求,并妥善保管。
5)當無法溯源到國家或國際測量標準時,測量結果應溯源至有證標準物質、公認的或約定的測量方法、標準或通過比對等途徑,證明其測量結果與同類檢驗檢測機構的一致性。當測量結果溯源至公認的或約定的測量方法、標準時,應提供該方法、標準的來源等相關證據。
(5)所有需要檢定、校準或有有效期的設備應使用標簽、編碼或以其他方式標識,以便使用人員易于識別檢定、校準的狀態或有效期。機構應在其程序文件中規定計量確認標識的標示方法。
1)所有設備應有清晰的標識,這些標識應標示在明顯位置,并不易脫落。
2)設備標識由識別標識和狀態標識組成。
3)設備識別標識應表明測量設備的唯一性編號。
4)設備狀態標識是表明設備的核查、檢定或校準狀態,設備狀態標識應包括有效期限,核查、檢定或校準執行單位和執行人。狀態標識分為“合格”“準用”“停用”。
a.合格(綠色標識)適用于:檢定、校準結果合格,并滿足檢驗檢測方法要求;無法檢定、校準,經設備之間的比對符合要求的;不必檢定或校準,經功能檢查正常的,如計算機、打印機及空調等輔助設備。
b.準用(黃色標識)適用于:檢定、校準結果不合格,但仍滿足檢驗檢測方法要求;設備存在部分缺陷或部分功能喪失,但可在限定范圍內使用;設備某一量程準確度不夠,但檢驗檢測所用量程合格,可降級使用。
c.停用(紅色標識)適用于:設備目前不能使用(故障;無論檢定、校準結果是否合格,不滿足檢驗檢測方法要求的;性能無法確定;超過周期未檢定、校準)。
(6)機構在設備定期核查、檢定或校準后應進行確認,確認其滿足檢驗檢測要求后方可使用。確認的內容應包括以下幾點。
1)檢定或校準機構資格。法定的計量檢定機構(地方縣以上計量所或政府部門授權的計量站等),出具的證書上應有授權證書號;政府授權的或認可的校準機構,出具的證書上應有授權證書號或出具的校準證書上應有認可標識。
2)檢定或校準機構測量能力。
a.應在授權范圍內,出具檢定證書。
b.應在政府授權的或認可范圍內,出具校準報告或證書,校準證書應有包括測量不確定度或符合確定的計量規范聲明的測量。
3)溯源性。測量結果能溯源到國家或國際基準。
4)檢定結果是否合格,是否滿足檢驗檢測方法的要求。
5)校準獲得的設備的準確度是否滿足檢驗檢測項目、參數的要求,是否有修正信息,儀器是否滿足檢驗檢測方法的要求。
(7)機構應及時識別儀器設備的校準證書中給出的修正因子或修正值,在校準結果確認時予以應用,確保有關數據得到及時修正,這些修正因子或修正值應在設備操作規程或設備使用記錄中標明,以便于檢測人員得到,并用于有關數據的修正。計算機軟件也應得到更新,機構應確保在其檢驗檢測數據及相關記錄中加以利用并備份和更新,并在檢驗檢測工作中加以使用。
(8)機構應在檢測設備相鄰兩次檢定或校準期間,采用可信的方法對檢測儀器設備中穩定性不佳的某些參數、范圍或測量點進行期間核查,以驗證其是否得到有效維持,即旨在確認檢測設備是否保持了檢定、校準時的狀態。
1)機構應從經濟性、實用性、可靠性及可行性等方面綜合考慮,依據有關標準、規程、規范中的規定,或參照儀器技術說明書中制造商提供的方法選擇期間核查對象。一般應對處于下列情況(但不限于)的儀器設備進行核查。
a.對測量結果具有重要貢獻或重大影響的。
b.使用頻繁的。
c.使用過程中容易受損、數據易變或對數據存疑的。
d.脫離機構直接控制后返還的。
e.使用壽命臨近到期的。
f.首次投入運行,不能把握其性能的。
g.使用或存儲環境嚴酷或發生劇烈變化的。
h.根據歷年的檢定、校準結果,示值變動較大的。
i.曾經過載或懷疑有質量問題的。
2)機構檢測設備常見的期間核查方法有以下幾種。
a.傳遞測量法。如車速表檢驗臺、滾筒反力式制動檢驗臺、平板式制動檢驗臺、側滑檢驗臺及底盤測功機等檢測設備采用的核查方法。
b.標準物質法。如汽車排放氣體測試儀、透射式煙度計等檢測設備采用的核查方法。
c.多臺套比對法。如前照燈檢測儀等檢測設備采用的核查方法。
d.兩臺套比對法。
e.核查標準法。
3)期間核查的一般流程如下。
a.制定設備期間核查程序。
b.判斷設備是否需要進行期間核查并制定計劃。
c.制定具體設備的期間核查作業指導書。
d.依據期間核查計劃和作業指導書實施核查,保留記錄。
e.出具核查報告。
f.利用核查報告。
g.對全過程進行實施效果評價。
4)進行期間核查后,應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評價。若經過分析,發現檢測設備的技術指標出現較大偏離,超出預期使用要求,應立即停止使用。機構應對被核查檢測設備技術狀態異常情況進行分析、查找原因,可更換核查方法及增加核查點,必要時應進行維修或更換并重新進行檢定或校準,經驗證表明其性能滿足使用要求后方可繼續投入使用,同時應對以往檢測結果進行追溯。
(9)機構通過對設備有效控制,使檢驗檢測設備包括硬件和軟件應得到保護,避免出現致使檢驗檢測結果失效的調整。
1)機構應建立和保存對檢驗檢測活動有重要影響的設備及其軟件的記錄,并實施動態管理,及時補充相關的信息,記錄的信息至少應包括以下幾點。
a.設備及其軟件的識別。
b.制造商名稱、型式標識、系列號或其他唯一性標識。
c.核查設備是否符合規范。
d.當前位置(適用時)。
e.制造商的說明書(如果有),或指明其地點。
f.檢定、校準報告或證書的日期、結果及復印件,設備調整、驗收準則和下次校準的預定日期。
g.設備維護計劃及已進行的維護記錄(適用時)。
h.設備的任何損壞、故障、改裝或修理。
2)機構應通過對人員進行資格確認和能力考核后授權操作設備,未經授權的人員不得操作設備。相關人員應了解設備操作原理和正確的操作方法,并能按照計劃維護設備。設備使用和維護的最新說明書(包括設備制造商提供的有關手冊)應便于檢驗檢測人員取用。
3)機構應保證用于檢驗檢測并對結果有影響的軟件應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標準要求,并經確認,加以唯一性標識。確保用于檢驗檢測軟件的唯一性、完整性,不得擅自修改軟件。不得使用未經確認的軟件從事檢驗檢測工作。機構的檢驗檢測軟件及其記錄應由專人管理,并進行定期升級。
(10)當出現故障或異常、給出可疑結果,或已顯示有缺陷、超出規定限度的設備,應立即停止使用并加以明顯標識以防誤用,修復后的設備為確保其性能和技術指標符合要求,必須經檢定、校準或核查表明其能正常工作后方可投入使用。同時應對這些因缺陷或偏離而對過去進行的檢驗檢測活動造成的影響進行追溯,發現不符合應執行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暫停檢驗檢測工作、不發送相關檢驗檢測報告,或者追回之前的檢驗檢測報告。
(11)機構的標準物質應建立檔案或臺賬,由專人管理并定期核查,保證其溯源性。機構應使用有證標準氣體,儲存條件符合技術要求,并保證安全,禁止使用無證標準氣體或過期標準氣體。
機構通過對設備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使其滿足檢驗檢測工作的要求,為確保檢驗檢測數據準確可靠,檢驗檢測結果的有效性提供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