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峰
(西安美術學院 陜西西安 710065)
2014年,國務院提出將全民健身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指出要通過一系列的引導、鼓勵、保障措施構建全民健身新局面,促進民眾體育消費觀念與行為轉變,推動體育產業與體育經濟發展。全民健身戰略的提出與實施為公共體育的建設提出了新標準、新要求。該文將結合實際,就公共體育建設與全民健身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
一般來說,城市綜合體育場館均具有設施完善、功能全面、面積寬廣、向民眾開放等特點。城市綜合體育場館可滿足群眾多樣化的健身需求[1]。學校操場也屬于公共體育的一部分,但相較于城市綜合體育場館,學校操場并不完全對所有群眾開放,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秩序性與封閉性,學校操場一般只在特定的時間向特定群體開放。且與城市綜合體育場館相比,學校操場內的各項體育器材也相對單調、有限。此外,專業的體校場館、城市、鄉鎮地區有體育器材與健身場地的公園等,這些均屬于公共體育范疇,為全民健身戰略目標的實施與實現提供著重要支持[2]。據相關調查顯示,大部分群眾對體育健身的場地、器材等有較高要求,他們希望能在專業、安全且理想的環境中開展體育健身運動。目前,各城市雖然都加大了對公共體育場地的建設力度,但是城市、鄉鎮內的公共體育場地數量相對較少,面積相對較小,難以充分滿足國家全民健身戰略的實施,同時也不利于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
1.2.1 完善場地與器材
一直以來,我國全民健身戰略在實施過程中都面臨著場地缺乏、器材缺少、體育設施落后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群眾進行體育健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限制了社會體育健身活動的開展,很大一部分群眾雖然有健身的想法,但由于擔心公共體育場地與器材不夠安全而遲遲沒有采取行動。在加快推進公共體育朝多樣化方向建設后,健身場地與器材問題將得到了有效解決。
調查顯示,相較于各類健身器材,群眾對健身場地的需求更大。大部分參與體育健身的人都希望可以在相對平整、開闊、硬化且具有一定專業性的場地上,根據自己的健身需求與喜好,開展慢跑、跳繩、武術、快走等健身活動[3]。推進公共體育多樣化建設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健身場地緊缺的問題。近年來,我國各地在推進城市化、城鎮化建設過程中都十分重視對體育場地的建設與完善,各地不僅適當擴大了公共體育中心場地面積,而且也使公共體育中心場地有了景觀化特征,一些體育鍛煉場地劃分出了功能區,也設計了獨特的造型,這不僅解決了群眾進行體育鍛煉時的剛需,而且也讓群眾的健身體驗更加美好,極大地調動了群眾參與健身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普通群眾在進行體育健身時使用的器材比較單一,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他們對體育器材的使用更是較為固定,如只對單雙杠、吊環及扭腰器、仰臥板等有較大需求。在推進公共體育建設過程中,對城市與鄉鎮在各公園、體育場館及其他位置的多樣性體育鍛煉裝備進行完善,可使群眾的健身需求得到有效滿足[4]。
1.2.2 提供健身指導
作為衡量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標桿與尺度,人的發展程度直接決定了社會的發展水平。2014年,國家將全民健身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目的在于引導大眾健身。國務院在相關文件中進一步指出,在新的發展時期要結合各地區、各階層、各年齡段群眾的身體素質特征與健身需求,采取科學性、針對性的措施鼓勵、引導全國人民都參與到適合他們的體育活動中,引導其長期堅持體育鍛煉,讓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及思想精神都得到鍛煉與發展。國家提出的全民健身戰略是面向社會公眾的一大發展戰略,其將人作為發展對象及整個發展戰略的中心點,在尊重人自身身體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然而通過調查可知,盡管在國家的大力號召與引導下,廣大群眾的健身觀念、健身水平普遍有所提升,但仍有大部分群眾不懂健身常識,不具備基本的健身技能。因此,要想實現全民健身戰略目標,首先就應做好對群眾的健身指導,要采用有效資源與合理手段豐富群眾健身知識與技能,提升群眾參與健身的規范性、安全性與有效性,從而提高全民健身戰略發展效果[5]。
加快推進公共體育多樣化建設可使群眾的健身常識更加豐富,健身技能得到完善。如在基層群眾中積極鼓勵開展各類團體健身活動,并利用團體中組織者、積極分子的專業知識與豐富經驗來教授團體中的其他成員,讓其他成員的健身技能得到豐富,健身水平得到提升。在這類社團形式的團體活動中,有著相同健身興趣與運動喜好的群眾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探索嘗試更有益的健身技巧,從而讓健身活動更為科學有效。相關研究表明,當前各地都已經形成了規模與數量大小不一的各種類型的健身團體,這些團體有圍繞太極建設的,有圍繞體操建設的,有圍繞籃球、乒乓球等各類球類運動建設的。在這些團體健身活動中,群眾的身心素質都得到了有效鍛煉[6]。
1.2.3 推動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
國家提出全民健身戰略,不僅是要推動全體民眾都參與到體育健身中,讓民眾的身體素質有所提升,而且還是要發展體育文化,豐富民眾思想精神內涵。
公共體育多樣化建設將為全民健身戰略在這一領域的發展提供支持。如各地在建設公共體育場館、體育公園時往往是以地方傳統文化底蘊為基礎,結合當地傳統文化、文化風俗特點等來設計建筑的造型或場館標志等。因此,這類體育場館、體育設施建設活動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傳承與推廣活動,其以一種特殊的方式讓當地的傳統文化、特色文化得到保存與發展。并且當公共體育中心以其文化底蘊、文化特色吸引民眾參與到體育健身活動中來時,群眾將會自覺、主動地了解更多的體育文化知識,這對于各地及我國總體體育文化的傳承、發展與創新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除此之外,在推進各地公共體育建設過程中,開展多樣化的體育社團、特色體育項目,吸引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參與到社團中,由專業教練為群眾介紹、講解健身知識、健身方法及急救措施等,這樣不僅可提升群眾健身水平,讓群眾做到規范、科學、安全健身,而且也營造出了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這對于全民健身戰略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下,要根據國家相關規范與要求,結合全民健身戰略發展需求,進一步加大公共體育建設力度,在建設過程中對民眾健身需求進行調查,對當前的公共健身服務現狀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科學確定公共體育建設方向與目標,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如經調查研究發現,城市、鄉鎮的公共體育場館、運動健身類場地還相對缺乏,因此應適當加大經濟投入,繼續推進諸如市民籃球公園、體育公園等場地的建設,可對中心體育場館進行適當的改建或擴建,進一步豐富場館體育器材,完善體育服務功能,為群眾的健身活動提供保障。
鼓勵、引導各類體育社團的成立與發展,如老年廣場舞社團、青少年與中老年社團、各類球類社團等,增加體育健身組織數量,擴大體育健身組織規模,以從點到面、從少數到多數的方式逐步構建全民健身局面。針對老年群體閑暇時間多等特點,可多開展一些老年健身項目,利用區域內的積極分子帶動社區老年群眾參與武術、踢毽子、廣場舞等多種健身活動,讓全民健身得以普及。為了吸引更多群眾參與到健身活動中,相關部門、人員可靈活利用多種途徑加大對全民健身的宣傳,增強號召力,鼓動全體民眾積極參與到各類運動中。除了利用網絡加大宣傳外,還可在節假日組織一些與健身相關的表演活動、競賽活動等,利用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吸引廣大群眾關注健身、參與健身。
在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下,要提高對公共體育建設的重視度,并充分利用區域內的資金、技術、人才、經驗等優勢推動體育產業快速發展。為提升體育產業發展成效,可積極創新產業發展理念與思路,勇敢嘗試融合發展的路徑,如可鼓勵體育企業要能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促進解決存在于體育健身市場中的供給主體不平等問題,要通過與其他單位、個人的合作來豐富體育健身市場的供給主體,促進供給主體多元化。同時促進業務拓展,積極推進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如保健行業、教育行業等。體育企業可嘗試將體育服務與養老服務、醫療康復服務等進行融合,對健康服務領域做進一步拓展,讓公共體育朝著多元、多樣的方向發展。
綜上所述,在當前背景下,加快推進公共體育多樣化建設是促進全民健身戰略實施的有效舉措??茖W有效的公共體育建設工作可讓群眾得到專業、規范的健身指導,讓群眾在進行健身鍛煉的同時,也積極參與體育文化建設與傳承,為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助推力。為此,在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下,要進一步提高對公共體育建設的重視度,并能結合戰略發展需求與當地實際情況,根據民眾健身需求與喜好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豐富公共體育發展形式,創新公共體育發展路徑,全面提升公共體育建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