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亞兵 黃少鵬
當前,對標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新要求,亟須健全完善上下聯動、便捷高效、機制合理的黨建引領基層網格化治理新格局。
目前,網格化治理職能的界定較為籠統、治理力量的分布不夠科學、治理資源的投放有待提升,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更需堅持從實際出發,進一步總結治理規律,以治理方式的調適轉變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注重核心引領,推動社會治理由“散”向“強”轉變。網格化治理,必須把黨建引領貫穿到網格化治理的全過程、各方面。組織化構建,高標準打造村級黨群服務中心陣地,建設村(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建立網格黨組織與網格內企事業單位聯系機制,全面推動結對共建,在黨員學習教育、組織建設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以“小網格”撬動“大黨建”。智慧化管理,借力各類技術組織手段,設置“點亮支部”“黨性體檢”等智慧應用模塊,將轄區內分散的黨員干部歸并到網格系統進行教育管理,推動組織生活線上展示、書記實績晾曬、黨員積分管理等工作,讓黨員成為引領網格服務的先鋒模范。無縫化融合,組織黨員主動認領網格事務,將黨組織的“神經末梢”延伸至原本容易忽視的地方,形成黨建工作與基層治理相互依賴、密不可分的局面。
注重為民善治,推動資源整合由“粗”向“精”轉變。網格化治理,必須堅持把服務人民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增強精心精細精致的服務效能。巧搭“益站”平臺,在村級網格服務中心植入治理、文體、健康、科教、助農五大“益站”功能平臺,滿足群眾的多元訴求。深化志愿服務,實施網格黨員“亮身份、亮承諾、亮服務”工程,規定在職黨員參加志愿服務項目數,明確最低服務時間。建立議事機制,搭建議事平臺與載體,讓居民在“家門口”參與協商,實現精細、方便、快捷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注重有效治理,推動責任傳導由“虛”向“實”轉變。網格化治理,必須從有效治理的角度出發,系統構建網格化治理的閉環機制。用好流程管控,打造“采集上報→核實立案→指揮派遣→處理反饋→核查結案→服務評價”的閉環流程,明確不同類型事件簽收處置時限,實現集中受理、智能分派、全程管控。用實工作制度,加強對網格員的制度化管理,將網格長與專兼職網格員的姓名、照片、聯系方式、工作職責等進行公示,村(社區)統一制作發放民情聯系卡,佩戴統一標識,方便群眾聯系。用足考核評價,建立“人氣指數”考核制度,通過現場核查、群眾滿意度回訪、信息系統自動跟蹤評分等方式,對網格化工作進行智能化考核評判,實現責任傳導從緊向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