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膺欣 郭 雷
(長春光華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00)
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直播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網絡直播具有及時性和互動性的特點,當下在人們的日常休閑和娛樂當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從某一方面來說,在當下也可以借助網絡直播來實現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發揮網絡直播的積極作用,避免因為直播帶來的不良文化導向的消極作用。在此背景下去探究互聯網直播對于當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的利弊,探究互聯網直播對于青少年價值觀形成的影響和作用,是有其必要性的。
當前,在互聯網上傳播的信息是多種多樣的,在直播平臺中,以網紅直播博主為主體的傳播主體在信息傳播當中發揮著關鍵性作用。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提升,網絡泛娛樂化的發展情況已經愈發凸顯。網絡直播平臺的準入門檻已經低到微乎其微,人人都可以成為網絡主播,成為信息傳播的主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在傳播主體方面呈現出大眾化的發展態勢。伴隨著網絡直播主體的爆炸式發展,互聯網上的信息大量涌現,而這些信息層次不一,良莠不齊,這便是當下網絡泛娛樂化發展的表現之一。
網絡的普及一方面給青少年提供了新的信息渠道和教育方式,為青少年的業余生活增添了一種選擇,讓青少年能夠放松身心,開闊眼界;另一方面網絡的發展也給青少年的發展帶來重大的挑戰。比如網絡泛娛樂化的出現加快了人們的娛樂節奏,各種各樣的誘惑不斷出現,使青少年變得十分迷茫和浮躁。網絡泛娛樂化創造出了輕松愉快的網絡氛圍,但是弱化了青少年社會責任感,使青少年思維辨析能力下降,主流價值觀被迷失等此類問題出現。
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人們在使用互聯網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將其作為一種精神放松和娛樂的手段。尤其是受到網絡泛娛樂化思潮的影響,青少年社會責任感一定程度上被弱化。在網絡泛娛樂化發展的背景下,向青少年群體輸出更多的娛樂行為,使他們沉浸于娛樂范圍之中,能夠使得這些新聞媒體獲取更多的關注度和流量,因此這些新聞媒體樂此不疲。此中的很多娛樂行為只是簡單的模仿,沒有任何價值傳播與社會責任感傳遞,如果長期處于這種泛娛樂化的氛圍之中,就會導致青少年群體的社會責任感降低,進而引發一系列不良影響。
青年群體應當是有理想,有擔當的一群人。由于他們處于人生的成長和發展時期,容易受到外界氛圍的影響,會受到環境的潛移默化和悄無聲息的影響。如果長期處于泛娛樂化的環境中,思考問題的方式也會受到這種環境氛圍的侵染。
一個人如果想要擁有獨立的人格,就必須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而如果個人的思維能力下降,將會影響其自身的活動和行動,尤其是自己的行為選擇。青少年群體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培養起獨立的思考和思維辨析能力,才能夠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才能夠成為有擔當的青年,才能真正成為社會建設的儲備力量,為社會前進和發展貢獻自己的能量。
由于受互聯網上娛樂氛圍的過度渲染和泛娛樂化思潮的影響,許多大學生越來越缺乏獨立思考能力。許多青少年形成了對于問題難以深入思考探究的簡單化思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思維固化,遇事不愿意思考。受有些網絡直播不當的引導,使得一些青少年形成非黑即白的思維,很難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審視現實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現實世界。
目前,網絡泛娛樂化高速發展,并在不知不覺滲透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周邊。在此背景下,信息的傳播不受地域、時空限制,具有區域無界性、簡潔快速性、實時交互性。而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網絡等傳播色情、暴力信息,這類“文化侵略”破壞了青少年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極可能會降低青少年在意識形態方面的防御能力,弱化青少年的道德觀念,同時一些西方國家控制下的媒體不斷發表錯誤言論,這些都對我國的和諧社會建設有著很大的影響,而各種炫耀誘惑之下的利己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極端主義嚴重影響青少年的主流價值觀的形成。
2014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講話中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于精神快樂”“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1]一部好的作品,應該同時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特別是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對于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來說,青年時期無疑是非常關鍵的時期,更加需要合理的思維引導。一個人想要健康成長,就必須在青年時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念,避免受到不當觀念的錯誤導向。而在當前的互聯網環境中充斥著多種多樣的信息,這些信息當中有些是健康的,但有一些信息卻是無聊,甚至是低俗的。由于網民年齡和閱歷的限制,流行的不一定是正確的積極向上的,主流價值觀受到網絡泛娛樂化的影響,影響到對青少年群體的正確引導。
在當下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為了在競爭當中取得更有利的地位,一些網絡媒體以市場為導向生產符合市場要求的產品、提供相關服務。而市場上,簡單地不需思考直接可以獲取的、容易被模仿的會收到快速反饋。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忽視了對于社會秩序的維護,以及商業行為背后的社會效益。網絡媒體應當積極地承擔起社會責任,因為其作為最重要的傳播角色,本身就在主流價值觀的傳播和引導方面承擔著重要的作用,需要發揮積極的作用。周一枝認為:“泛娛樂化”是憑借現代的主要媒介為載體,其內涵實質是以消費和享樂為中心,試圖通過膚淺的內容、粗俗的噱頭包裝和戲謔的方式來放松受眾緊張的神經,使其達到愉悅的目的。[2]某些網絡媒體忽視了自身的這一特殊角色定位,迷失在對于資本金錢的追逐之中,成為網絡泛娛樂化的幫兇。
不可否認的是,在市場競爭當中,媒體需要追逐商業利潤,實現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但這不能成為其逃避承擔社會責任的借口。當前,一些網絡媒體在產品設計上更多的是追求如何吸引廣大受眾的注意力,以從中獲取到高額的經濟利潤。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們通過多種途徑來豐富文化產品的娛樂性。某些網絡媒體從業者忽視了自身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在產品制作以及信息傳播過程中,忽視了信息背后的社會效益,過分地去追求經濟利潤。這必將影響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阻礙青少年群體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青少年群體處于一個特殊的發展階段,他們還沒有從學習的象牙塔當中走出去,缺乏社會閱歷和經驗。對于世界的認知和理解沒有上升到理性的層面,僅僅停留在認知層面,所以容易受到某些不良網絡媒體的引導。一些錯誤的價值觀念會對青少年自身價值觀念的形成產生不良的影響。英國社會心理學家瑪羅里·沃伯認為:“越不用花腦筋、越刺激的內容,越容易為觀眾接受和欣賞,這幾乎是收視行為的一項鐵律。”[3]青少年群體當前利用網絡更多的就是為了實現娛樂目的,他們將網絡視為是一種釋放壓力的平臺,而網絡上充斥的娛樂內容大多都是比較淺顯的,只是一種情感和感官上的簡單刺激。如果青少年群體過分沉浸于娛樂氛圍之中,就會產生一種休閑娛樂的文化心理,不利于其將更多的精力和目標放在現實生活之中。而且青少年群體本身從眾心理比較明顯,容易受到群體信息的引導,在自身的立場和思維方面不具有堅定性;因此,在互聯網上充斥的“非主流”觀念和傾向,將直接影響青少年群體看待世界的角度。
網絡要健康發展,必須在正確的指導思想指引下。網絡從業者和網絡環境監管者的指導作用和自身價值觀很大程度決定著信息傳播的導向性,因此,他們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修養,在工作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家國情懷,始終堅持國家效益第一的原則,切實高揚主旋律,講究引導藝術,提高引導水平。網絡環境監管者要及時跟進,及時清理網絡上存在的不良不實信息,對惡意發布和轉載黃賭毒等對社會影響惡劣的信息的網站堅決予以關閉,并進一步完善和相關的法規。多開展類似于“清朗行動”的專項整治活動,堅決處罰會造成社會不良影響的娛樂從業者,對于向他們提供平臺的媒體也進行處罰,以不容商量的態度堅決對娛樂市場進行規范。
在當前互聯網環境中,一些網絡媒體為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罔顧社會效益。網絡媒體能否獲得收益,主要看其所提供的信息能否引發流量。在這種盈利模式的導向之下,互聯網充斥的信息都是有“爆點”,能夠引發人們探討的信息。而許多信息內容本身是比較低俗的。這種采用量化指標來衡量網絡媒體的做法,必須加以改革。在評估標準方面,可以引入受眾的反饋以及信息的社會影響力等標準,適當加重社會貢獻度的評估標準權重,進行綜合性評估,對于那些表現比較良好的媒體給予扶持和獎勵,實現對網絡環境的合理規范,使互聯網環境能夠真正符合當下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為青少年群體構建良好的互聯網成長環境。
例如,在網絡直播平臺,網絡直播博主西廠公公本是奇裝異服嘩眾取寵的博主,不應給予支持。但是他與警察夢幻聯動,引起不少人的注意,借此警察在網絡上很好地宣傳了公安反詐App和交管12123App。在這種契機下,網絡直播平臺應給與警察、醫生等有正能量的博主和愿意宣傳正能量的博主更多的宣傳與引流,創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在對青少年群體開展教育時,應以傳統的優秀文化為載體,正確引導青少年積極、主動、自覺地發揮自我管理的主體作用,教育他們加強網絡理論知識和信息特點的學習以及對網絡娛樂的正確運用,加強青少年的自我管理與控制能力,增強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感。要從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掘社會責任感的合理內核。在教育方式上,應靈活多樣,注意營造校園氛圍。現實生活中,部分高校充分利用校園網宣傳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并選擇師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宣傳教育,從而為高校校園營造了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促進了大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幫助大學生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部分高校也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群平臺為學生傳遞學習方法、生活起居、做人做事心靈雞湯式的鼓勵等內容,讓學生真正有參與感和獲得感,真正擔負起自身的社會責任。
在網絡泛娛樂化時代背景下,信息參差不齊,給青少年的發展帶來了眾多新的問題。造成了青少年社會責任感弱化,思維辨析能力下降,主流價值觀被迷失等問題。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應該認真的分析網絡泛娛樂化之下的青少年面臨的社會歷史條件,要清楚地意識到網絡泛娛樂化對青少年的不良影響。面對網絡泛娛樂化挑戰,積極面對,將不利轉化為有利,通過政府、社會、個人三方面的努力棄其糟粕,取其精華。要樹立正確價值取向,倡導正確輿論導向;要完善網絡傳媒盈利模式與評估體系,規范娛樂文化市場;以優秀傳統文化為載體,增強大學生社會責任感,不斷創新,使網絡空間呈現出習近平總書記所要求的“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創造更有利于青少年發展的網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