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
沈陽市公路綠化工程處 遼寧沈陽 110000
隨著我國城市現代化建設的不斷加快,風景園林工程的數量和規模也在進一步擴大當中。對此,相關部門需要深刻認識到風景園林工程在城市現代化建設當中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并對城市風景園林工程施工加大關注,有效打造相關的園林景觀,并做好園林綠化工作,以此使城市的特色風貌和經濟發展情況得到有效展示,為人們打造出一個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
一是園林植物栽培的整體設計與布局需要考慮到園林現場的實際情況,不僅要考慮到遠期的設計效果,還要考慮到近期植物生長的狀況,統籌近期、遠期及二者之間生長變化所帶來的影響。二是要進入施工現場進行詳細勘察,主要包括地質、架空線、水源、地形等因素,據此確定施工的順序。三是結合周圍建筑的風格,栽培植物時不僅要考慮到植物本身的生長特點等因素,還要考慮到周圍建筑的風格、特點等,使二者的風格更加協調。
土壤是園林植物生存生長的基礎。土壤中含有各種各樣的元素,但是這些元素尤其是微量元素不一定能滿足植物生長的需要。因此,要注重對土壤養分檢測化驗,土壤養分的提高是根據植物生長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的。觀賞性植物管護尤其重要,必須采取有效措施,這樣才能有效地促進園林植物健康生長。一方面要提高土壤養分,一方面要防止土壤養分流失,就必須做好土壤蓄水、排水工作,并定期中耕松土,提高土壤涵養水、肥的能力[1]。
園林綠化中對植物選擇的要求很高,既要保證植物的種類具有協調性與整體性,同時需要具有較高的成活率。具體情況主要為以下兩方面:一方面是保證植物的質量符合標準,如樹木以無病蟲害、生長茁壯、根系發達且樹形端莊的為最佳,同樣對于草塊、花卉、花種、草種等也需要考慮各個方面的標準;另一方面是要選擇合適的季節進行種植,通常情況下,花卉與其他綠植于春季土壤解凍后進行種植,而落葉樹木則在春季即可。
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土壤酸堿度是主要影響因素,在對土壤的pH值進行調節時需要明確植物的基本特性。同時,土壤改良方法的應用,能夠實現對微量元素含量和含鹽量的控制。尤其是在降水量和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下,若土壤的含鹽量過大,會導致植物根系在吸收養分和水分中遇到阻礙,進而出現生理干旱現象,不利于其健康生長。在土壤改良管理工作當中,應該做好土壤的嚴格檢測工作,當該地土壤呈現酸性時可以通過生石灰加以平衡,使土壤的酸堿度能夠達到植物生長要求及標準[2]。
合理控制澆水頻率,如果土壤中水分含量過高,會對植物生長帶來不良影響。在我國一些城市中,經常會發生洪澇現象,不少綠化植物會被淹死,嚴重影響城市綠化工作的整體效果,所以,需要有效控制土壤的含水量,比如開挖明溝,做好相應的排水設施,做好排水檢漏工作。另外,應全面了解植物生長環境,在地面不能出現坑洼和死角問題,以免影響排水效果。
澆水養護時,要根據園林中具體植物種類、養分需求及土壤情況,確定澆水養護的水分比例。澆水養護的原則是要確保植物根系能夠獲得充足的水分。在天氣干燥情況下,要補充水分,尤其是寬葉面植物要噴灑澆水。在園林植物養護過程中,要設立嚴謹的澆水周期,根據季節更替、氣候變化調整澆水時間。如果出現澆水過量的情況,要及時進行排水處理,確保根系處于透氣的環境中,保證植物健康成長。除此之外,在天氣炎熱時要進行保濕處理,防止直曬,可采用搭棚、噴水等防護措施。
樹木、幼苗要進行固定支撐,預防大風害等自然災害。在園林中風量較大的區域,要重點完成固定支撐防護工作。注意支撐防護措施不能影響、妨礙根系的生長。另外,要注意樹木的枝葉、花、果等整修工作。修剪過程中,盡可能只修剪枯枝、病枝及亂枝。整形修剪工作要盡可能選在樹枝的休眠期或生長階段,要進行固定周期的修剪工作[3]。
我國現階段綠化中,地被植物得到了廣泛應用。由于城市環境和野外環境具有很大的差異性,所以,要根據植被的生長習性,同時保證充分的供肥。在綠化帶中,種植觀賞性植物應提供充費營養,確保植物發揮自身的觀賞作用。在綠化植物養護中,割草頻率約為每年10次,在春天和秋天可以進行綠化植物的補植,防止園林種的綠化植物出現空缺,要保證園林綠化的整體美觀[4]。
在園林生態環境的建設過程中,植物會受到不同種類的病蟲侵害,導致植物大面積死亡,進而破壞城市綠化質量,影響城市經濟發展。只有有效防治園林植物病蟲害,才能美化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居民居住環境質量,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加強對園林植物病蟲害的防控與治理是推動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舉措。
在綠色發展理念下開展綠化植物栽植和園林施工工作,也要求各級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以及園林綠化管理機構在發展綠色城市、建設美麗鄉村工作中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和技術支撐,逐步形成綠化植物的栽植技術標準,通過不斷創新和改革,形成規范化的綠化施工工作,改進施工工藝和綠化水平,加快推進我國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