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蔣霞
(西南科技大學,綿陽 621000)
A企業位于汕頭市,其生產方式為種植基地大批量生產+農商直采,主要經營產品有水產類生鮮、新鮮蔬菜及時令水果。這些冷鏈產品具有季節性強、保質期短、種類繁多的特征,雖然消費者對其需求很大,但是損耗極高,對于運輸有極高的要求。
1.直銷:采用O2O模式
A企業與社區附近的超市或者便利店進行合作,顧客在平臺上下單后就可以選擇什么時間段到店取貨或者配送,這樣可以解決顧客因特殊情況不能及時取貨的問題。
2.分銷:與批發商合作
企業可以與當地的批發商合作,向他們提供生鮮產品。
構建以冷凍食品加工車間、冷鏈物流運輸輔助設施、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運輸管理信息系統為主的物流基礎設施。
采用自營和與大型冷凍批發市場合作的冷鏈物流運營模式。在自營模式下,企業與區域的超市或便利店合作,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的運作模式,形成小批量、高品質的冷鏈物流運作模式。還可以與大型的批發市場進行合作,讓生鮮產品實現采購、加工、運輸等過程的一體化,提高冷鏈物流的效率。
主要以汕頭市的中心城區金平、龍湖、濠江三個區為主,同時輻射澄海區、潮陽區、潮南區三個次中心城區。
主要客戶是城市的中高檔消費人群和白領階層。中高檔消費人群會更加注重生鮮產品的品質,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他人群也會增加對其的需求。一些中老年人在購買此類產品時會在菜市場或者超市購買,而白領階層的人群會因為時間或者其他的因素,選擇在網上購買。根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發布的《2019線上生鮮消費發展趨勢報告》,2018年非住宅區生鮮點單率占比達22 %,僅2019年一季度就有超1萬個訂單送至公司。由此可見,“互聯網+”模式下的生鮮銷售模式受到上班族的廣泛喜愛。客戶主要分布在25~45歲,少部分是46~60歲的中老年人。
1.政策環境
為了推進生鮮冷鏈物流的發展,我國在2018年出臺了超過35項冷鏈相關政策,這些政策的發布是為了鼓勵推進“互聯網+流通”的方式,促進物流與電商平臺的協作發展,提升冷鏈服務這一短板。利用互聯網技術,進一步提升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打造全鏈條冷鏈物流體系。
2.經濟環境
2018年,我國GDP為900 309億元,比上年增長6.6 %,國民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態勢持續顯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0 987億元,比上年增長9.0 %,消費整體趨穩。人們在社會消費品方面的消費可觀,這為生鮮冷鏈物流的發展提供了經濟基礎和保障。
3.技術環境
現在人們步入了網絡時代,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和科技手段的發展拉近了生鮮消費和消費者的距離。通過大數據分析企業就能夠得知消費者的喜好,并借此來完善自身體系建設。利用信息技術使運輸信息更加透明化,物聯網使冷鏈物流的發展更加標準化,降低產品損耗。
4.社會環境
隨著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愿意購買更高級、更有品質的商品,對生鮮產品的需求不斷上升。同時,在新零售的環境下,生鮮電商線上線下的新業態受到大眾的喜愛。新鮮的產品、配送快的服務大大提高了顧客的消費體驗,同時帶動了流通環節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
1.S(優勢)
①需求大:汕頭市經濟較發達,居民消費逐漸升級,消費者對生鮮產品的需求量大。
②自建基地和農戶直采:企業自建種植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產量和質量,而且減少了中間環節,也就減少了周轉的時間,提高了對生鮮產品的保存質量,有效地降低了損耗。
③具有較好的技術資源:在“互聯網+”的模式下,用相應的技術手段和運營系統加快生鮮產品的運輸,高效匹配運輸策略,使運輸信息透明化,而且企業自身也能夠感知消費者的喜好,增強顧客黏性。
2.W(劣勢)
①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昂貴:生鮮產品對溫度控制的要求極高,導致倉儲費用極高,而且在運輸的過程也會增加成本,若設施建設不足會降低運輸效率,還會進一步增加成本費用。
②技術受限:雖然企業有一定的技術資源,但是生鮮產品和普通的產品不同,為了保證其質量需要一直冷藏。企業自己所需要的冷鏈運輸體系還不是特別成熟,對一些要求還不能夠滿足。
3.O(機會)
①國家政策支持:國家出臺了大量的相關政策對重要項目給予必要的引導和扶持,鼓勵有關部門加強協調和配合,對相關問題進一步研究加大支持力度,為冷鏈物流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②線上生鮮消費呈上升趨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生鮮市場交易額近20 000億元,漲幅近7 %,2017年生鮮市場交易規模達17 897億元,同比增長6.6 %。現在生鮮產品的市場規模逐漸擴大,消費者也喜歡在生鮮電商平臺購買商品,所以物流需求帶動著冷鏈物流市場的快速發展。
4.T(威脅)
①市場競爭壓力大:現在國內有大量的生鮮電商品牌出現,其中一些是大眾熟知并且喜歡的,企業在現階段并沒有特別多的客戶資源,而且開發新的客戶資源也不容易。
②國外企業競爭:我國的冷鏈物流市場發展具有很大的前進空間,國外的一些優秀企業擠入中國市場,這些企業有著許多高端的技術資源和一些先進的管理理念,加大了企業競爭的難度。
5.戰略規劃
在國家方針政策的支持和影響下,發揮企業內部優勢,不斷完善自身冷鏈運輸體系建設。利用良好的外部機會彌補企業內部劣勢,加大市場宣傳力度,增加客戶資源,樹立具有特色的市場形象。時刻關注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及時改進措施。通過多方合作實現最大化的商業價值,利用企業內部優勢,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提高生鮮產品的質量和運輸效率,增強市場競爭力。
1.營銷模式
以線上營銷為主,以線下營銷為輔。利用互聯網的特點進行網絡推廣,開發更多的客戶資源,宣傳企業自身形象,提高宣傳效率,降低企業成本。采用預售模式,通過電商平臺發布產品信息,減少庫存積壓和產品損耗。
2.物流模式
采用自營物流模式,建立對市場需求的快速響應機制,幫助電商企業對整個業務進行監控和管理,各環節的質量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
3.供應商的選擇
供應商主要是農戶,企業要對農戶供應嚴格篩選,經過實地考察進行合理的選擇,保證生鮮產品來源的穩定性和可控性,保證產品的質量。
1.自建物流配送
對于批發市場的銷售,企業全程自己提供服務,沒有第三方物流的參與,對整個業務鏈有較強的控制力,從而擺脫了對第三方物流機構的依賴,降低成本。
2.O2O物流配送
對于零散客戶,將線上和線下相結合,與便利店或者超市進行合作,顧客可以選擇時間段進行自提或者選擇配送上門。線下店具有相應的冷藏設備,能夠降低生鮮產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高效配貨、精準交付。
綜上所述,該企業為了加強自身冷鏈物流建設與發展,不僅需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還要注重運營模式的選擇,根據客戶種類選擇不同的冷鏈配送方式。積極響應國家支持政策,與互聯網融合形成模式創新,打造快速響應、降本增效的供應鏈模式,提升客戶體驗、促進我國冷鏈物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