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飛
山東祥泰園林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山東臨沂 276000
城市高架橋的橋面綠化主要是通過植物種植槽實現。根據高架橋的結構和建設時期一般分為預制花槽和外掛花槽2類植物種植形式。高架橋橋面的種植槽一般面臨蒸發量大、貯水空間少的困境,加之橋面邊緣主要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無論是預制花槽,還是外掛花槽其槽內表土層較薄、緩沖性較小。因此,這兩類植物種植槽中的土壤都需要進行特殊處理。需在土壤中添加適量的保水劑,利用保水劑高效吸水持水的特性,延長土壤的供水時間,保證植物成活率。在遇到降雨天氣,也可以持續吸水儲存,減少灌溉的頻率和后期養護的成本[1]。
選擇城市高架橋橋面綠化植物,一方面,要考慮土壤的深度和營養狀況,選擇耐貧瘠的淺根系植物,另一方面,介于四季環境的改變及橋面空氣環境的特點,植物的選擇還需考慮其抗逆性,宜選擇耐高溫、耐干旱、抗污染、滯塵的植物種類。景觀構建還要兼顧其觀賞特性,可以選擇花期長的常綠植物或彩葉植物,如粉團薔薇、黃馨等。在植物選擇時還需要注意一切景觀的構造都要以行車安全為前提,在開花植物的選擇時,注意不要混淆花色和交通標志的顏色,應選擇淺色系花卉,既不會造成駕駛人視覺上的混淆,又可以減輕其眼睛疲勞。
高架橋的立柱為橋體垂直綠化提供了良好的載體,是高架橋垂直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立柱景觀綠化中,通常選擇吸附類和纏繞類的攀援植物,如常春藤、南蛇藤、爬山虎和金銀花等。對攀援能力較強的吸附類植物可以在固定植物地上莖的方向后任其攀援,對吸附能力不強的植物,如纏繞類的植物,需要進行適當的人工輔助。可以用鐵絲線和塑料網將立柱圍起,用軟繩將植物的莖固定在網上,使其沿著布置的網絡自行攀爬[2]。
立柱景觀綠化中植物的選擇應以生長速度快、耐陰的藤本植物為宜。在植物生長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適當的修剪和理藤,一方面,可以促進植物沿著設計好的方向攀爬,迅速覆蓋立柱,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植物莖葉伸向橋面道路方向,影響道路行車安全。一般適宜在5月、7月、11月及植物開花后進行修剪。在修剪過程中,植物覆蓋厚度要保持在15-30cm,對種植2年以上的藤本植物要進行疏枝,減少植物上部枝條的重疊,而對長勢較弱的植物要強度修剪,以促進其枝葉重新萌發。理藤時應注意固定和造型植物新生枝條,以達到鋪滿立柱的覆蓋效果。
高架橋橋下空間的景觀綠化是很多城市高架橋景觀綠化的重點部位,其橋下空間可分為交匯型、延伸型和復合型空間3類。不同類型及不同地域的高架橋,其橋下空間的光照條件存在很大差異,即使在同一高架橋的不同位置,其光照條件也不同。因此,在選擇植物時,應首先考慮到植物對光照和水份的需求,宜選擇耐陰性的植物種類。有研究表明目前上海市高架橋橋下空間綠地中植物種類相對單一,主要為常春藤和地錦2種藤本植物,海桐、熊掌木、山茶、黃楊、絲蘭、八角金盤、欏木石楠等灌木及大吳風草、麥冬、鳶尾等地被,這些應用的植物中又以常綠植物和灌木為主體[3]。
在對高架橋橋下空間景觀進行綠化設計時,可以采用耐陰抗逆性強的植物片植,增加容器類組合花卉布置,豐富橋蔭空間景觀;也可以利用壘石增加土層厚度,為橋下植物提供更好的生長條件。此外,可以采用組團式配置手法,增加橋蔭綠化景觀的空間層次,使得景觀面貌更豐富;也可以結合燈光景觀的布置,增加綠化景觀的夜景效果。除了景觀設計手法外,還可以通過打造休閑、商業或娛樂空間,配以綠化植物和噴泉、雕塑等景觀小品,綜合利用橋下空間[4]。
城市高架橋的綠化是城市道路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緩解高架橋帶來的負面影響、保護與改善生態環境、降低噪音、美化環境、促進行車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應高度重視高架橋景觀綠化的實施和景觀效果,指導設計科學合理的綠化方案,促進城市高架橋綠化工作的進一步開展。目前高架橋的景觀綠化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植物種類的選擇較少,植物配置的空間層次較差,對高架橋橋面綠化關注偏少等。因此,在未來的高架橋景觀綠化中應著重強調以下2點。
(1)逐步建立并完善城市高架橋綠化的規章與要求。要充分認識城市高架橋綠化的重要性,明確高架橋綠化與廣大市民生活的關系,及其對城市形象的重要宣傳作用。應將城市高架橋綠化納入城市綠化的系統中,并將高架橋綠化的經費納入城市高架橋建設的經費中,與高架橋統一設計、施工和驗收。例如,在設計高架橋的橋面護欄與中分帶時,可以綜合考慮綠化植物種植槽的設計;橋底的市政工程設計可以結合高架橋綠化灌溉系統與橋面的排水管道,既能節省建設經費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2)重視高架橋綠化景觀的空間層次。目前高架橋景觀綠化的空間感一般通過立柱綠化實現。橋面空間因其空間限制,很難塑造景觀的空間感,但橋下空間相對充足,可以充分利用。目前很多高架橋橋下空間的景觀綠化仍以平面綠化為主,空間層次不強。后期可以通過合理配置不同尺寸的大灌木、小灌木、地被等植物,構造垂向空間層次分明的景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