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煜 黃良偉 翟穎欣
(廣東培正學院,廣州 51800)
思政教育,即思想政治教育,是領導者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價值引導,塑造統一觀念,規范行為活動的長久教育歷程。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單純的課堂教育已不適宜高校整體環境中思政教育的發展,思政工作者要全面落實黨中央的要求,同時幫助學生加強思政教育的學習,形成獨特的校園文化風采,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
學生社團作為大學中最常見的團體性組織,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愛好選擇性加入,以便鍛煉其綜合能力的組織載體,同時現代意義的社團更是肩負著發揮思政教育作用的任務。在高校活動中社團主要為兩種:第一,專業學術類。這類型的社團以專業知識為基礎,將社團與知識競賽緊密相連。第二,興趣愛好類。此類社團因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而組成,往往具有成員人數多、形式多樣的特點。
在多年的校園文化發展中,作為思政教育發展的載體,模擬聯合國(Model United Nations),簡稱“模聯”(MUN),是參與者模擬國家外交官參與聯合國的議事程序,在會議主持下通過演講、辯論、游說等方式,闡述自身觀點,尋求溝通協作,以解決矛盾沖突,促進世界和平的過程。在模擬聯合國中,學生社團組織者在社團老師及黨(團)委的指導下進行活動,參與者通過親身經歷熟悉多邊議事機構的運作方式、基礎國際關系與外交知識,了解世界發生的大事對未來的影響,明確自身在未來可以發揮的作用,引發對思政教育的思考。
學生社團作為大學中最常見的團體性組織,是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興趣、愛好在大學中選擇性加入,以便鍛煉其綜合能力的組織載體,現代意義的社團更是肩負著發揮思政教育作用的任務。
在新時代下的學校,其根本任務和中心工作是立德樹人,其中社團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進行思政教育的主陣地,在提高學生素質,增強他們的綜合能力,特別是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社團活動對于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在校園文化育人功能日益彰顯的背景下,大學生社團發揮思政教育功能凸顯得愈發強大,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現階段的大學開展思政教育活動是通過觀看紀錄片或思政老師授課等傳統模式,進行思想傳輸的。雖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具有相當大的局限性。造成的結果是教師教授與學生吸收相分離。而學生的興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構成了此結果的關鍵原因。反觀社團活動下的思政教育,其開展方式是建立在學生對于其本身抱有的興趣,具有相當大的學習動力,在開展相關的社團興趣活動中所融入的思政因素能很有效率地被其接受,彌補了傳統形式的不足,使得思政教育最大限度地融入學生思想中,從而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三觀,提高學生的思政教育素養。
社團的日常生活均是由學生自主領導、組織的,社團中的干部、干事必然對其本身的社團發展具有責任感、使命感,同時相較于傳統課堂的自上而下的灌輸式知識傳導,以學生為主的社團能以更有親和力的平等傳導方式,在活動中提升和培養政治素養。而為了社團具有良好的發展,則需要社團成員具有正確的價值觀思想,也即具有正確的政治思想。因此,社團學生干部對其社團成員的思政教育素質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義務,他們會通過自身的組織能力、豐富的理論知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這使得社團學生干部在組織的過程中不僅自我接受思政教育思想,也使得成員們接受思政教育思想,從而提高社團的思政教育水平。
新時代下的大學生思政教育,不僅僅要做到創造良好的條件,使得學生社團能正常運轉,更重要的是能做到引導在校學生在有著豐富的知識儲備的前提下,進行積極的正確的思考。所以,讓學生能自主地對社團成員進行正確的觀念教育,從而達到良好的思政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發揮社團中指導老師、校團委、黨委的作用,即發揮高校高等教育作用。例如,通過完善相關思政學習的規范制度,重視優秀指導老師的隊伍建設,對于落后的管理機制進行改革和更新等措施,高校高等教育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方能確保思想引領的正確性。因為學生的思政水平,相較于指導老師、校團委、黨委來說,遠遠不足,特別是作為新一批的社團干部,不僅僅是缺乏相關的思政教育知識,對于灌輸正確的思政知識方法更是匱乏。因此,需要他們保證學生研究的方向性,堅持正確的方向性與目的性,在學生自由發展的基礎上適當管制,使得學生不會因為錯誤思想而誤入歧途,保障學生開展思政教育活動的正確性。
在社團中,成員能把所學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運用到實際活動中,社團也可以幫助解決成員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之間的矛盾,使得社團這一教育載體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這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不謀而合。由此可見,社團是學生步入社會前的小型社會,是大學生提高自身政治素養的肥沃土壤。
思政教育規范的是群體的思想,不同于課本知識的硬性固定模式,富含時代靈活性。但如今的高校思政教育,依然運用傳統課堂的灌輸教育理念,逐漸脫離現代大學生的生活,思政教育知識的吸收效果甚微,這對于注重“育人”的思政教育是極為不利的。
傳統教育模式大多在線下課堂直授,以課件板書展開理論學習,學生是否能有效地吸收相關的思政知識,取決于師生間的互動氛圍,而現階段,這正是大部分高校存在的問題,課堂中教師必須在固定、有限的時間完成教學任務,往往忽視學生自主能動作用,局限性明顯。
在傳統課堂模式下,學生在固定課程時間外的課余時間里,放縱行為思想的規范,缺乏自主行為的指導,雖然教師采取固定辦公坐班制、團委黨委開展校園活動,但學生主動提問消極,部分校園活動娛樂性強,積極的思政教育影響弱。
聽講座、看事例、參加知識競賽等已然成為一貫的參與模式,融合在各個教育學習中。思政學習枯燥乏累,衍生出形式參與數據化態度,實際落實程度低,實際問題解決效果不佳等問題。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文以模擬聯合國活動為例,提出以下四點具體建議。
對于符合主流價值體系的社團活動,以模擬聯合國活動為例,其在國內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規則模式的本土化改變已經較為成熟,學生對于模擬聯合國活動的興趣也愈發高漲。在依托校內學生社團這一組織充分地宣傳和組織后,眾多學生勢必會主動參與到活動中來,這使得學生在知識的獲取方式上,已經由被動轉為主動。在參與到活動中后,參與者需要主動查閱大量關于大會討論主題及其代表國在國際社會中活動的資料,作為與其他參賽者博弈的知識儲備,在各參與者競爭意識的加持下,各方對于所收集的資料的數量和質量必然就有了實質性的要求。從而使參與者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提升對于主流價值體系的認同和自身的政治素養。
社團學生干部往往是社團開展活動的中心,模擬聯合國活動關注的問題非常廣泛,大都是當今世界面臨的熱點、難點或焦點問題,這就要求高校社團的學生干部在承辦模擬聯合國活動之后,必須對選題有較為深刻的理解。不僅要嚴謹地策劃模擬聯合國大會的每一處細節規則,更要將事實政治的核心內容從波云詭譎的世界政治家陰謀論中剝離出來,簡化變成學生能夠理解的知識。在責任心和擔當的加持下,不僅可以鍛煉和提升組織者的策劃組織能力,更可以從學生的角度強化其主人翁意識,增強對黨和國家的認同。
模擬聯合國活動,與其他活動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活動中所蘊藏的政治教育性,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必須符合黨和國家意識形態對于教育的要求,這就要求活動的選題必須有符合的社會價值。黨組織和團委作為開展學生社團工作的有力抓手,加強黨團支部的建設,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深遠的意義。在我校本次開展的模擬聯合國活動中,探討的議題是武裝沖突下的兒童問題,而這一問題的提出就是我們積極響應國家對于香港非法“占中”問題的態度所提出的,黨(團)委老師給予意見,帶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通過比賽的形式,加深同學對于和平來之不易的理解。活動指導老師和學生干部都為先進的黨員或者入黨積極分子,評委和指導老師也都是聘請從事國際法教育多年的專業素質強的老師擔任,在保證本活動質量的同時也保證其符合新時代的主流價值體系。從而使得學生能在社團管理層的正確引導下塑造和培養當代優秀青年所需要的品格,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文化水平。
在模擬聯合國活動的進行過程中,參與學生通過其前期所收集的資料,在會場中運用辯論技巧與持相反意見的國家對抗,聯合意見一致的國家,吸取意見中立國家組成聯盟。在模擬的會場中營造一個國際社會的世界大舞臺,來幫助參與者運用世界的眼光思考問題,讓參與者能真正做到獨立思考,切實保證每個參與者都能在實際的參與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素養。
綜上所述,模擬聯合國活動作為社團活動,能切實彌補傳統高校思政教育的不足,與傳統課堂相輔相成,切實提升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同時也為今后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模式、新思路。
總的來說,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雖有許多優點,但相對的局限性依然非常大。在新時代的大學教育背景下,結合社團活動對思政教育的補充作用,對做好現階段的大學生思政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也唯有將傳統模式進行革新,即逐漸將當今大學生的思政教育的重點從課堂授課的傳統形式轉向結合社團活動的新教育模式,方能推進思政教育更進一步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