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爽
世界各國的經貿往來日漸頻繁,極大地推動了世界各國經濟與貿易的發展。然而在經貿往來過程中,由于世界各國將注意力聚焦于追求經濟的發展,而忽視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這樣一來,就使得全球各地污染問題的頻繁出現,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引發了極為嚴重的環保問題。我國作為國際貿易大國,也在世界經濟發展的時代大潮中,不可避免地也開始出現由貿易經濟所帶來的各種環境問題。
一、國際經濟與貿易對我國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
1.1高污染產業向我國轉移
我國雖然地大物博、資源豐富,且在勞動力資源方面有著較大的優勢,然而人數眾多,因此我國人均所占有的自然資源嚴重不足。國外的一些西方發達國家由于人數有限,自身勞動力成本比較高,以及環保問題的壓力,就以投資的形式將高污染產業轉移到我國境內,這樣一來,不僅僅能夠充分調動并利用我國的勞動力市場的巨大優勢,而且還能夠有效地避開本國的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與相關協議。我國國內的一些城市地區也通過招商引資等方式,建立起一些能耗高、排放多的企業,這無疑給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更為嚴重的負面影響。除此之外,我國國內的一些城市地區為了保證經濟的繁榮發展,就將生態環境保護置之度外,并從國外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產業,用環境污染來換取經濟的增長。
1.2投資產業的污染嚴重
由于西方國家的環保意識比較強,因此,許多資源耗費量多、污染排放量大的產業根本沒有辦法在本國立足生存,于是就以投資的方式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開展國際經貿易是為了極力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從而有效地帶動國家的對外經濟貿易事業的持續向好發展,進而提高國家的經濟實力與綜合國力。因為我國的經濟發展較為落后,改革開放初期也僅僅只能吸引一些勞動密集型、技術含量低、污染較多的產業。由于當時我國的環保管理水平普遍較低、相關制度與政策相對寬松,這樣一來,就使得這些污染情況較為嚴重的產業在獲取了一些經濟收益的同時,無形之中給我們的環境造成了極其負面的影響。
1.3資源安全性壓力較大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也在不斷增長,人們的收入水平以及生活質量紛紛獲得了較為明顯的提升,然而隨之而來的:必然是對我國能源、資源的大量消耗。由于國外的西方發達國家發展迅速、科技實力較強、經濟水平較高,因此國外的西方發達國家往往能夠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與雄厚的經濟實力來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穩步增長。然而,因為我國的人口基數較為龐大、經濟發展速度較為緩慢、科學技術水平較低,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經濟實力的快速增長,不得不以犧牲大量的自然資源來換取經濟的快速增長,以至于給我國的生態環境的平衡以及環保事業的發展帶來較大的壓力。除此之外,對于保護生態環境,減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我國又缺乏充足的資金和必要的技術,這也是國際經貿往來給我國環境保護所帶來的壓力之一。
1.4資源浪費現象較大
在積極引進國際資本的思想引導下,我們國家雖然已經在吸引外資投資的過程中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績,極大地促進了我國國民經濟獲得了較大的增長。但是,由于我國過于強調吸引外資的數量,因此,我國沒有對引進中國的各個產業質量予以精準把控,存在著一定的瑕疵。當我國逐漸發現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時,不難發現我國許多污染較為嚴重、能耗較高的產業已經在國內投產了很多年。這顯然對于環保技術較為落后的中國來講,肩上的重擔變得更加的沉重。對比西方的一些發達國家,它們紛紛通過將能耗高、污染大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不但維持了自身生態環境的平衡,還從中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收益,但卻給其他國際留下了較大的環境隱患,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自然難以辛免于難。自從我國改革開發以來,從西方國家引入的高污染產業中所獲取的經濟收益或許還無法抵消我國在治理環境污染的所耗費的資金與精力。
二、應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對我國環境影響的對策
2.1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就現階段而言,我國的經濟發展依舊要堅持走綠色發展的道路,并至始至終地將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我國的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經濟的發展不但要適應當前的我國社會的需要,還不能將治理污染的問題繼續推給后輩人。由此看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國際貿易事業的進步不僅僅要能狗滿足當前我國社會的發展需要,還應該顧及到我國未來發展的實際需求。伴隨著我國國際經貿合作的持續深入,我們要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要求,拒絕能耗高、污染排放高的產業,堅持走綠色經濟的發展路線,進而推動我國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已然進入到轉型期,并逐漸從粗獷式發展轉向于精致化發展、可持續發展轉變。這就需要我國秉承科學發展觀的相關理念,大力推進國際綠色貿易,綠色經濟,以習近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思想理念為指導,算大賬,算長遠賬,不能走先發展后治理的老路,不能吃從前的老本,要不斷地強化經濟、環境、資源一體化發展思路。
2.2加強宣傳與教育,提高全民環保意識
為了有效地解決持續惡化的環境問題,首先,我們要讓國內企業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之所在,在我國企業生產過程中應該盡量提高綠色環保技術和生產設備的應用比例,要以高標準、嚴要求的思想方略對企業生產中出現的污染排放予以嚴格控制,使其達到環保標準的實際要求。
其次,我國的各大企業還應該不斷地加強對老舊設備的技術改進,通過不斷引進高環保標準的生產技術及相關設備,在追求產品的質量的同時,還必須重視對于我國生態環境的保護,并加大對我國現存污染較大的產業治理力度。
最后,要加大環保宣傳力度,增強我國消費者群體的對于環境保護的理解與認知,以節約自然資源為首要目標,關心并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2.3改革環保規章制度,鼓勵環保工作
對于現有環保規章制度的改革,可以從下面幾個部分著手:首先,在政府的經濟發展和環保決策時實行成本效益分析,以期用較小的投入來取得收益的最大化。要維持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既不能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環境的保護,也不能強調環境保護而造成經濟的落后。其次,要加強新技術的研發和引進,淘汰落后產能以提高資源使用的有效性,這既有助于保護生態環境,又有助于減少環境資源消耗。
最后,要給予對外經貿企業各種政策優惠,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要依據有關政策給予環保工作較好的企業更多的獎勵。要加大環保檢測部門的資金投入,以提高其對進出口產品的環保檢測,以切實推動環保政策的貫徹落實,降低國際經貿往來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2.4制定相關政策,兼顧短期與長期發展
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我們要堅持綠色發展的經濟理念,積極引進低能耗、低排放、技術先進、高產出的產業,要盡量減少國家限制項目的引進,以減少對環境保護工作的壓力。要加強區域導向,對于引進企業要加強監督和管理,要及時發現和解決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環境污染問題,從而達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平衡,兼顧短期和長期的發展。
國際經濟和貿易必須要堅持生態貿易原則,要以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為前提,進一步轉變經濟和貿易思想理念,提高環境保護認知,并不斷完善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在推動國際經濟和貿易發展的同時,為人們創造一個適應的人居環境,著眼于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利益訴求,走出一條經濟貿易和環境和諧發展、協同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王一帆.國際經濟與貿易對我國環境的影響和對策分析[J].納稅,2017(07):90-92
[2]陳俊鋼.試論國際經濟與貿易對我國環境的影響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7(0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