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新長
摘要:生態環境的保護越來越受重視,進行生態環境監測的質量控制能夠合理的反應生態環境的質量,從而反饋污染治理的效果。但在生態環境監測中,質量保障能力的不足、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不完善以及缺少完整的質量評價機制,導致監測數據出現偏差,影響生態環境監測的質量。
關鍵詞:生態環境監測;問題;質量控制;策略
在目前的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管控中,仍存在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的解決,會給生態環境監測的質量控制帶來嚴重的影響。因此,有關部門要重點管控生態環境監測的質量,做好監測的每一個環節,確保監測的數據準確性,不斷提高監測工作的有效性,進一步推動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發展。
一、生態環境監測的常用技術
生態環境監測指的是用物理、生物、化學和地理等相關技術對生態環境中的各類生物進行持續或者斷點獲取,是通過檢測獲取的數據來分析生態環境的一種技術,現在常用的生態環境監測技術有光譜技術和色譜技術。
(一)光譜技術
在水資源生態環境監測中運用光譜技術可以達到良好的監測效果,光譜技術主要是借助某種物質中含有的光譜特性來進行監測工作。例如,在水資源生態環境中常常會運用到原子發射光譜、原子吸收光譜和熒光光譜等技術對樣本進行定性和定量的監測,這樣可以有效測定水資源中的有害物質,相關的環境監控部門能夠根據監測的數據對違規違法的相關部門和企業進行處罰。目前,我國已建立了近百種水資源污染物光譜技術的范圍和標準,這對于水資源生態環境保護有積極地作用。
(二)色譜技術
在生態環境監測中,色譜技術也是常用的監測技術,色譜技術主要是對樣本中的有機物進行監測分析,在水資源生態環境監測中,我國建立了完善的多環烴類物質的監測,同時在空氣中,制定了醛酮類化合物的色譜技術監測規范和標準,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生態環境監測的發展。
二、生態環境監測的質量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質量保障能力不足
在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中,工作的內容和環節很多,主要有:設定監測地點、收集樣本、現場測試、保存和運輸樣品、展開測試工作、進行數據的記錄,撰寫監測報告以及分析監測報告等環節。要確保每個環節的質量才能保障監測的效果。但在目前的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中相關部門和人員缺乏質量保障的能力,監測的儀器不夠先進、樣品的選用不合理、監測環境不適宜、以及監測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不過關等等,這都會使得監測的效率不佳,導致監測無法達到規范的標準,監測的數據容易出現誤差,不利于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的發展。
(二)缺乏完善的環境監測質量保障制度
要保障環境監測質量,就要維護好環境監測部門的誠信和公正,制定完善的質量保障制度。雖然我國的生態環境監測逐漸轉向市場化發展,在社會發展中也能起達到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但目前社會化的環境監測市場發展還不夠成熟,缺乏完善的監管制度,在市場競爭和經濟利益的推動下,會導致監測部門出現不公平的現象,監測的數據就會變得不真實。而在體制中的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受到行政干擾、沒有經濟的收入等影響,也會對生態環境的監測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1]。
(三)缺乏健全的質量評價體系
在開展生態環境監測質量評價工作時,經常會出現評價體系不完善、不健全的問題,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首先針對監測主體、監測過程、監測價值的生產性沒有提出完善的評價要求、規范和標準,導致質量評價工作缺少科學合理的手段。其次,評價的指標只進行量化的評價,評價工作不能綜合性的開展,這樣無法對監測的結果進行深入的探究,也不能確保監測的結果一定是準確的,這也導致了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的效果不佳。
三、提高生態環境監測的質量控制的策略
(一)對監測儀器設備的質量管控
要保障生態環境監測的質量,就要從最基礎的開始避免出現錯誤。進行監測一定是需要用到設備儀器的,選擇設備儀器的生廠商時,要先對生產商的資質、能力進行綜合的考察,不能只考慮價格忽視設備儀器的質量。其次,設備儀器的檢定和校準要有相關部門的證書,并對改設備儀器進行檢測,檢查其檢定和校準是否符合相關的規定和要求。另外,在設備儀器進行第二次檢定和校準的時候,要制定檢查的程序,確保儀器設備能夠處于良好的使用狀態。最后,要定期對設備儀器進行質量檢查,針對設備儀器的特征、使用范圍、操作的環境進行核查,同時,在使用了定容器后要進行清洗。另外,提取標準品和樣品用的玻璃容器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區分開,避免交叉使用造成污染。還有,所有監測需要用到的設備儀器都要先經過實驗檢查是否有污染,才能進入實驗室使用。
(二)樣品采集的質量控制
在進行采樣或者監測之前,首先要明確采樣的基本要求,制定出項目的采樣方案和監測技術,要明確現場監測的位置、具體監測的項目、需要用到的監測方法和工具、以及監測的次數等等。很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往往忽視了樣品的采集過程,認為這是不需要太大技巧的工作,所以安排的采樣人員都是機構中技術水平較低的人。但在實際的采樣過程中,要獲得有效的樣本,要熟悉樣本的特性、取樣的環境等等因素,才能獲得具有代表性的樣品,才能保障監測的質量。例如,噪聲的監測環境要無雪無雨且風速小于5m/s的氣候條件下,才能達到有效的監測[2]。另外,不同的樣品選擇的容器也是不一樣的,一般水物質的樣品使用硬質的玻璃瓶容器和聚乙烯瓶。因為玻璃容器會吸附水物質中的金屬物,二聚乙烯能夠吸附水物質中的磷酸鹽、有機質等,因此,在采集水物質時,根據不同的監測項目,可以使用不同的容器進行分裝。
(三)樣品保存和運輸過程的質量控制
在監測現場收集的樣品,要根據不同的監測項目、樣品的種類,進行合理的存放,對于一些需要低溫冷藏的樣品,要準備好車載冰箱,控制好冷藏的溫度。同時,要選擇適當的運輸工具,確保運輸的過程能夠安全有序,在運輸的過程中,避免走崎嶇顛簸的道路,另外,要做好樣品的防撞、防變質、防走光等措施,并做好運輸的時間記錄,精確到分鐘。除此之外,運輸樣品的數量可以根據監測的項目來定,一般樣品的用量不能少于監測用量的三倍。在接收樣品的過程中,管理人員要做好樣品的包裝和狀態的檢查,如發現異常的情況,及時與采樣現場管理人員聯系解決問題。如果是樣品的儲存超過了保存的日期,管理人員要拒收過期的樣品,并表明原因。如果樣品在流轉的過程中不符合相關的規范要求,也要拒收。在接收樣品后,管理人員要做好樣品的登記,對其進行編號標記,確保樣品不會出現混淆,避免影響后期的監測項目。
(四)樣品檢測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實驗室在對樣品進行分析之前,首先要檢查樣品的保存條件、日期、以及樣品的數量是否符合監測項目的相關要求,其次,要在樣品的保存期間內完成分析工作,在接收樣品后要對樣品進行預處理,然后在采取恰當的方式進行縮分獲取樣品。另外,制備分析的樣品要在實驗室獨立的區域中進行,避免樣品在流轉的過程中發生交叉污染。如果分析的樣品是自然存在的,那么樣品的低含量殘留無法與自然含量相區別,所以在監測報告出來時,要考慮本底值的大小,將所有分析儀器的分析圖譜保存下來,然后打印出來同監測的數據結果一同保存。
總結:綜上所述,對于生態環境監測質量的控制方式有很多,除了要控制監測的各個環節,還要不斷加強質量管控人員的專業水準,構建完善的生態環境監測質量體系,在提高生態監測質量的同時促進生態環境的保護,為社會的生態文明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程毅,劉曉燁,尤能華.新形勢下生態環境監測質量問題與對策[J].綠色科技,2020(18):136-138.
[2]程志偉,楊亞科,呂玉新.淺析生態環境監測過程中的質量控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21(08):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