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蕾
(安康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 安康 725000)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等根本問題,是黨和國家對高校思政提出的最新要求,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思政課的實踐性和針對性,是當前教學領域研究的重要問題。第二課堂是對傳統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和實踐應用,使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行動,是開展教學的有效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用科學理論培養人,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1]
教社科〔2018〕(2號)要求,高職院校思政課劃分1個學分,開展思政課實踐教學。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也在認真學習、貫徹落實文件要求,探索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新模式和新途徑,并取得了顯著效果,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安康職業技術學院處于陜南地區安康市境內,屬于高職類院校培養專業技術型人才,所以學院相應的硬件設施如學前教育專業實訓基地、護理學實訓基地和醫學實訓基地非常完善。受地理位置和政策的影響,實際基地和可利用的實踐教育資源較少,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文化教育、時代精神等形式的教育資源較少。目前,學院與安康市博物館合作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各縣區教育基地路途遙遠難以組織,考慮到乘車安全等因素,大部分教學活動僅限于課堂和校內進行。
高職院校以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適應新時代經濟發展的需要。安康職業技術學院秉承“練一技之長、修一身厚德”的校訓,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在課程設置方面側重專業課教學,對思政課實踐教學沒有統一的教學體系設計。思政課多為合班課,因為教學人數多,很難組織、開展討論、展示、校外實踐等活動。實踐教學考核機制不完善。思政課作為公共課,在考核方式上,理論知識采取閉卷形式,實踐教學沒有大綱體系,教學效果和考核機制無法有效評估。
思政課理論性、政策性較強,傳統的授課方式以灌輸說教為主,授課教師滿堂灌的方式很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課堂聽課率不高。實踐教學環節的薄弱更讓教學產生瓶頸,高職學生以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為學習任務,側重點放在專業課的學習,因此導致受教育者對思政課重視程度不夠。為突破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瓶頸,切實提升思政課教學效果,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和主人,應該積極實施思政課程教學改革。
思政課作為一門必修課程有助于大學生成長成才,在培養大學生人文素養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思政教師要給學生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習近平對思政教師提出了6點要求: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事業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要求就是動力,有效開展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是對教師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一項重大的挑戰。第一,面對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教師要狠下功夫,精心布置安排,理論知識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讓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有的放矢地學習,取得最大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有助于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第二,第二課堂實踐教學作為課程改革研究,教師努力探索實踐教學創新模式,改善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現狀。當下,我院思政部有三項課題,分別從信息化教學、傳統教學方式的創新角度去研究課程改革,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
高職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認知能力較為薄弱,“00后”大學生思想活動十分復雜,個性張揚,因材施教顯得尤為重要。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學生由“被動聽”轉為“主動參與”,參與活動實現翻轉課堂,達到自我教育、自我體味、自我總結的效果。通過合作探究、小組合作等方式,提高學生團隊協作意識,讓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于現實生活中,解決具體問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達到知行合一。
第二課堂實踐教學給大學生提供了接觸社會的平臺,通過“三下鄉”活動、志愿者服務活動,服務他人、關愛他人、幫助他人實現自身價值,收獲幸福感和獲得感,有助于提高其人文素養,將學到的道德認知轉化為道德踐行,有利于形成健全人格。
思政課作為高職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是培養德才兼備人才的主渠道。第二課堂實踐教學可以讓思政課的理論與實踐并重,更能發揮其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的作用,真正體現“練一技之長,修一身厚德”的校訓,使思政課實現課堂教學和第二課堂實踐教學的有機統一;使思政課從邊緣課程上升為第一課程、精品課程,提高了思政課在全校課程建設體系中的地位,更好地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的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2]這為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第二課堂實踐教學必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規律,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必須立足于學生,因材施教。因此,必須構建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愿意參加的活動模式,讓學生親身體驗,加深理解。所有高職院校都應將第二課堂實驗教學納入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達到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
充分挖掘安康市地區教育資源,合作建立校外實踐教育基地,豐富教學形式。
依托安康市烈士陵園和牛蹄嶺紅色旅游基地,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學生參觀、學習實踐中,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通過參觀遺址、聆聽革命烈士故事、掃墓祭奠等形式緬懷革命先烈,學習先輩們崇高的精神追求,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
依托校史館對新生進行入學教育,培養學生熱愛學校以校為榮的情感。新生第一堂思想教育課就應該參觀校史館,觀看學校發展專題片,了解學校發展的歷史,樹立每位學生“今天我以校為榮,明天校以我為傲”的情感意識。
依托安康市博物館,安康市脫貧攻堅中心,通過參觀城區新農村建設,將時代精神融入教學。學校定期組織安排學生參觀企業,了解新農村建設成果,體會鄉村振興發展,幫助學生了解國家“五位一體”戰略布局和“四個全面”總體布局,體會改革開放40年來的發展成就,通過觀看現代企業的高科技生產,培養學生樹立大國工匠精神。
依托安康市中級人民法院,把法治觀念、法律教育融入實踐教學;組織學生去法院參觀,聽法制講座,了解我國法制建設的歷程;通過旁聽庭審,讓學生感受法律的嚴肅;通過案例說法,真實的庭審現場,讓學生接受普法教育。
學生社團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組織,可通過這個平臺舉辦朗誦、合唱比賽等活動,培養大學生的使命感。思政教師可作為指導教師,實現活動效果最大化。利用學院的“職業教育周”“體育運動月”和“文化藝術節”,加強校園文化宣傳,增強文化自信。可在全校設立“道德之星”“學習之星”“體育之星”“文藝之星”“勞動之星”,通過評選學生身邊的榜樣,掀起向榜樣學習之風。第二課堂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更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課堂實踐教學不同于傳統課堂教學,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重要性,教師只是作為課堂教學的輔助者和指導者。教學方式的優化更有助于提高課程實效性。
1.調整教學內容
在保證理論知識完成的情況下開展實踐教學,思政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安排相應的專題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課外實操,將教學模式改為“翻轉課堂+專題教學”。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動員全黨全國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做出的重大決策。全黨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以昂揚姿態奮力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同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貫通起來,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結合起來,同新時代我們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豐富實踐聯系起來,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苦功夫。”[3]
可以將“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方式、方法和途徑,既是深刻把握“四史”教育精神實質的要求,也是思政課創新的實踐要求和關鍵所在。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培養高素質人才過程中基礎且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及對國家的了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培養學生品德,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與使命感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此,要不斷探索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以適應當前高校學生發展。因此,結合全國“四史”學習教育背景,對于實現高校思政課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融合具有重要意義。
高職學生知識點薄弱,學習能力較差,通過開展專題分享展示活動,讓學生講思政課,鍛煉其綜合能力。
2.教學方法多樣性
結合當前大學生的性格特點,改變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學環節應該豐富多樣。課前開展時政分享、師生互評;課中采用任務引領小組討論,案例分析;課后情感體驗、社會實踐。結合當前黨和國家的要求,以教育信息化2.0時代為背景,運用大數據手段,結合思政課自身特點和學生特點,構建適合高職學生的混合式思政課教學模式,旨在讓思政課變得有意義、有意思,從而提高思政課的實效性和學生的獲得感。我校積極實施思政課程教學改革,借助學習通班課和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教學平臺,實施線上和線下翻轉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改革,逐步形成基于信息化平臺的高職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模式。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實現三維教學目標。
3.考核方式多元化
調整教學計劃和內容后,思政課考核方法也要相應調整。以安康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思政課期末考核實施4∶6模式,其中卷面成績占60%,平時成績(課堂考勤,作業上交,課堂表現)占40%,并沒有對第二課堂實踐教學考核。因此,學院應該采用雙向考核機制。建立思政課實踐考核制度,學生對組織活動和其他活動是否自愿參加采用量化積分的辦法,期末上交一份實踐報告,綜合考評學生是否達到了思想教育的目標。對教師考核,分為是否設計安排第二課堂實施教學方案及學生對于第二課堂實踐教學的滿意度調查,建立雙向考核機制,實現思政課考核的多元化、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