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坤
(黑龍江大學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考英語改革進程不斷推進。自1979年將報考重點院校考生的外語考試成績按考試分數的10%計入總分,到目前正逐步推行的外語高考改革方案,外語測試的分值已經穩定在150分,試題題型也趨于合理和多樣化,聽、說、讀、寫、譯五個方面都有所涉及[1]。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該意見確定將以上海和浙江兩地為試點,推進國內高考英語制度重大改革。該意見初步確立了英語學科社會化考試的方向,這無疑成為高考英語改革又一新的著力點。浙江省于2016年10月率先推出英語科目“一年兩考”的政策,緊接著上海市出臺《上海市深化高等學校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繼浙江省之后成為第二個實行“一年兩考”的地區[2]23。其中,外語科目高考進行重大調整:首次實行一年兩考;在保持了現有的筆試和聽力部分的基礎上,還特別增加了專門的聽說測試,并以滿分10分計入高考成績。上海現行的英語高考聽說測試(以下簡稱“聽說測試”)共包含口語(Speaking)和聽說(Listening and Speaking)兩個部分。口語部分包含朗讀句子、段落朗讀、情景提問和圖片描述;聽說部分則包含快速應答、簡述和應答。外語高考聽說測試將成為接下來外語高考改革的必行趨勢,其會逐步代替現行的單純聽力測試的模式,改變以往由于條件等諸多限制而只側重于聽力測試的不足,更加全面客觀地評價測試者的外語水平。目前學者對高考英語聽說測試的研究多集中于測試產生的反撥作用,但很少有學者關注高考英語聽說測試應有的維度。本文將從測試涉及的內容角度,即高考英語聽說測試的涉及的領域、人員以及環節三個維度展開討論。
2019年教育部頒發的全國高考英語考試大綱,對考生應具備的語言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進行了界定,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在聽說測試方面,要求考生分別在聽力以及口語方面能夠達到相應的標準。在聽力方面,首先要求考生能聽懂所熟悉話題的簡短獨白和對話。關于這一基本要求可以相應拆分為以下四點:考生在進行聽力測試時能夠理解所聽內容的主旨要義;能夠從相應的對話和短文中獲取到足量的具體的、事實性信息;能夠在聽懂的同時對所聽內容做出推斷;能夠理解說話者的意圖、觀點和態度。關于“聽懂”一詞的界定,不僅僅是要求考生或者是測試者能被動地接收到測試中所要表達信息,也不單是考生或測試者重新在大腦中構建起所獲取的信息,而是在結合以上兩點的同時通過參與、想象和移情來創造新的意義。
在口語測試方面,高考英語大綱的基本要求是要求考生根據提示進行口頭表達。這一點也可以分為四個方面:考生在進行口語測試時能夠詢問或傳遞事實性信息,表達自己或規定好的意思和想法;能夠在測試過程中做到語音、語調自然;能夠在測試過程中做到語言運用得體;能夠在測試過程中使用有效的交際策略。這就使得在聽說測試中不僅僅能測試考生或測試者單純的語言知識,還要測試其語言運用的能力。同時,我們要注意到測試的最終目的不是分數判定,而是幫助測試者今后更好的學習。測試能幫助測試者了解當前的學習水平、明晰今后學習的方向、促進自己更好的學習。測試的主要對象是測試者,測試的目的也主要是圍繞著測試者,但是這并不代表著測試只與測試者有關。高考與一般社會性測試的不同在于,測試者即考生須在高中接受三年完整的教育,且對于測試者來說,高考對其整個人生都有著重要的影響。此次外語高考改革增加了聽說測試這一內容,外語測試是對外語學習者當前階段所達到的水平的診斷性評價,要兼顧信度和效度。
每個測試都有其建立的維度依據,下面試從聽說測試涉及的領域、人員以及環節三個維度來剖析外語聽說測試應關注的方面。
首先,聽說測試與語言學領域息息相關,語言學為聽說測試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撐。不論是聽力測試過程中捕捉識別每個詞匯還是將聽到的詞匯在頭腦中重構這些詞匯組合起來的意義,以及言外之意,等等,都離不開語言學提供的理論依據。以語音學為例,高考英語大綱規定,測試者須掌握英語中的基本讀音,重音的發音(單詞重音、句子重音),讀音的變化(連讀、失去爆破、弱讀、同化),語調與節奏(意群與停頓、語調、節奏),語音,語調,重音,節奏等在口語交流中的運用,朗誦和演講中的語音技巧以及主要英語國家的英語語音差異。這些評分標準的提出依據的便是語言學的相關理論。同時,聽說又涉及社會學交際領域。不論是我們日常與他人溝通交流還是聽說測試中模擬情景的聽與說,也都是在模擬現實中可能發生的交際活動。
我們學習外語的目的,不單單是為了習得一門知識,也為了能使其成為自己的一項生活技能,與外語者或可能使用到外語的場合使用外語,所以聽說測試須源于人的交際而又反撥到現實交際活動中去。與現實中人們的正常交際有所不同的,便是聽說測試自身所規定的任務型。測試的目的在于評價受試者當前階段所達到的外語水平,強調有問必答的同時,會逐漸提高交際任務的難度,以區分判斷受試者的外語水平。自改革開放以來,英語逐步進入高考測試并發展至今,外語教育也培養了成千上萬專業、非專業的外語學習者。國家大力支持外語學習,目的在于培養適應世界地球村、全球化進程時代背景的外語人才,能夠熟練運用外語與外國人溝通交流。外語學習的目的不僅在于掌握知識,更是能以其進行溝通交流。所以,聽說測試又與現實生活中的交際息息相關,這是一種模仿式的任務型的交際,故聽說測試多以現實中可發生的情景為背景,進行測試。
外語聽說測試不僅涉及受試者,還應將評分員以及教育者考慮在內。我們想要開發一個合理的聽說測試,必須充分考慮到所設計的表達任務是否能真正激發受試者語言表達能力,能否普遍適用于所有受試者并得到有效且可靠的評分結果。測試是一個過程,而最終的測試結果不應只是一個空洞的數字。測試的結果須讓受試者了解自身的長處和不足,同時能促進受試者改進自己的學習。一個優秀的測試,在保證測試本身科學合理的同時,須保證評分員充分了解測試的評分標準。聽說測試不同于其他測試,對設備環境的要求度極高,因此該測試必須建立在高質量的評分工具和程序的基礎上來保證測試的信度。每個測試均有其測試目的,否則便會變得毫無價值。聽說測試的效度是建立在是否能達到預期的測試目的的基礎之上的。為此,評分員或者評分程序必須達到以上兩項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評分員還應有著良好的語言基礎、敏銳的語言感、優秀的語言理解能力、公正的評分態度以及同理心等諸多品質。測試的目的不僅僅在于檢測語言學習者的當前水平,同時也要對相應的教育者,尤其是教師,產生積極的反撥作用。這一反撥作用主要體現在教師群體要根據測試的內容以及變化,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學校領導應根據聽說測試改革的轉變,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條件。同時教師應能幫助學生認識或實踐語言知識的某些方面,無論是語法規則,還是已介紹到的音位規則的應用;培養更高級的語言應用技能,如押韻、連讀等;提高對某些社會語言學或語用學觀點的認識,并將這些知識運用到現實交際中,如禮貌原則、語境理論等。
聽說測試不應單單局限于測試環節,還有受試者的準備環節以及測試后的反撥環節。對于測試來說,測試環節是被人們所關注和討論的。眾多學者對于測試的信度、效度以及公平性框架等進行了廣泛而深刻的討論,本文則以較為宏觀的角度對測試環節應參照的標準進行概述。聽說測試主要有著三種評價方法,分別為語言學的評價方法(關注語言形式,任務要求和表現質量體現在詞匯、語法、發音和流利程度上,而不管說話者被要求用語言做什么),交際的評價方法(關注考生被要求參加的活動,并根據考生對活動所需技能和策略的熟練程度來評估他們的表現,同時是否傳達了足量的交際信息也是需要關注的標準)及任務型的評價方法(即根據在考試中模擬的情景和角色來定義所評估的技能,并根據考生處理所包含任務的能力來表達分數)。當前高考英語聽說測試考試形式上采用人機對話方式,考生的聽力測試和口語應答的答案通過計算機和專用耳麥被錄入,并通過服務器先進的語音識別技術進行智能評分[2]23。在測試的開發和評測過程中,須充分將現代技術手段因素考慮在內,特別是因為技術因素對測試信度和效度的影響。
現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深刻改變著社會面貌,人們的交際也發生著明顯的變化。人們的交際方式也受信息技術發展的影響,網絡化的交際方式在人們生活中的影響越來越明顯。這些變化也應體現在測試之中,測試內容根據社會的變化而改變,又以其影響推動著社會的變遷。由于過去外語人才培養時比較重視專業教育,建立起過專、過窄的課程體系,學生也存在文化素養較差、知識面較窄、缺少創新能力與適應能力等問題。測試不應只滿足于跟隨著教學內容的革新而革新,也應作為教學改革的指向,根據時代和社會的需要,做出及時而快速的反應。
關于測試的反撥環節,是一個測試充分展現其影響力的環節。一個優秀的測試可用于指導重要的決策,特別是那些需要改進的決策,對于高考英語聽說測試而言,由于它本身的性質以及其社會影響力,使得它的反撥作用更加明顯。首先,它為國內外語聽說教育的改進提供了有效的、可操作的信息。一個好的測試會引起教師和學生的反思,測試的結果不應只是一個空洞的數字,而是一個“問題探測器”,以此來確定需要注意和進一步探索的領域。測試應是一個持續的、系統的過程以使用評估結果來改進教學和識別需要改進的地方[3]。
每個測試都有其建立的維度依據,本文分析了高考外語聽說測試涉及的領域、人員以及環節三個維度及其內容。這三個維度分別對應測試的標準、測試涉及的人員以及測試應有的內容,一個良好的測試不應局限于在某一指標上能達到合格標準,其效度和信度的保證來源于多個維度。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到,以上三個維度只是將測試從一個角度劃分為三個具體方面討論,仍有一些內容和角度未涉及。誠然,對于高考英語聽說測試的研究還可以基于測試的效度角度進行討論,如:是否測試到了應測試的主要和重要內容、能否反映出相應機構的使命、是否反映了學生的學習的規劃目標等方面;或者基于測試的信度保障角度進行討論,如是否包含對合理而科學的測試方法、是否包含相關的有效的測試技術和設備、測試是否具有連續性、適應性和持續改進性等。